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志鹏专利>正文

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05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气风道和换热箱体,换热箱体为环形空箱结构,换热箱体套接在烟气风道的外侧,换热箱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四个储水仓,储水仓为扇形结构,储水仓内均设有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的一侧延伸至烟气风道的内部,换热箱体的一侧固定设有检修盖,检修盖上设有中转管,蛇形换热管的输入端通过中转管和与其逆时针相邻的储水仓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温度计的检测端延伸至与其相匹配的储水仓内。本实用采用阶梯加温,重复利用燃煤发电厂废气首温和尾温,余热利用率高,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电厂发电是维系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部门,电力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离不开电。但是燃煤发电煤炭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它们通过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
[0003]现有的燃煤发电设备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带有余热的废气,一般发电厂只能利用废气的首道温度,在完成热交换后降温的废气直接排放,余热利用率低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发电厂只能利用废气的首道温度,在完成热交换后降温的废气直接排放,余热利用率低下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气风道和换热箱体,所述烟气风道为直管道一次对折后再二次对折结构,所述一次对折方向与二次对折方向相垂直,所述烟气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换热箱体为环形空箱结构,所述换热箱体套接在烟气风道的外侧,所述换热箱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四个储水仓,所述储水仓为扇形结构,所述储水仓内均设有蛇形换热管,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一侧延伸至烟气风道的内部,所述换热箱体的一侧固定设有检修盖,所述检修盖上设有中转管,所述蛇形换热管的输入端通过中转管和与其逆时针相邻的储水仓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所述蛇形换热管的输出端与其所处的储水仓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所述中转管上安装设有水泵和电磁阀,所述检修盖上安装设有四个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检测端延伸至与其相匹配的储水仓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烟气风道的折叠间隙间夹接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延伸至储水仓内。
[0008]进一步的,靠近所述烟气出口的储水仓的上设有进水口,靠近所述烟气进口的储水仓的上设有排水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箱体的底部对称固定设有基座,所述换热箱体的外壁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纳米隔热板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烟气风道采用耐腐蚀材料,蛇形换热管采用耐腐蚀材料,所述耐腐蚀材料为ND钢即09CrCuSb钢作为受热面管材,并在其表面涂覆有纳米耐高温陶瓷涂层。
[001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
型通过二次折叠的烟气风道结构设计,配合带有四个储水仓及蛇形换热管的换热箱体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时,燃煤发电厂废气从烟气风道的烟气进口进入,热量依次递减,通过二次折叠的烟气风道形成四挡不同的热量烟气,最低温度的烟气为其对应的储水仓内的蛇形换热管内的进水进行预热,达到预热温度的储水排入对应的储水仓内,并通过导热板结构进行保温,达到设计温度时通过带有水泵、电磁阀的中转管排入下一储水仓的蛇形换热管内,此时下一组蛇形换热管的温度受烟气风道的热辐射量加大,蛇形换热管内的储水温度得到提升,依次按顺时针进行,直至与烟气进口对应的储水仓储水得到最大温度,进而实现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采用阶梯加温,重复利用燃煤发电厂废气首温和尾温,余热利用率高,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提出的烟气风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换热箱体1、检修盖11、基座12、温度计13、中转管14、水泵15、电磁阀16、进水口2、排水口3、烟气风道4、烟气进口41、烟气出口42、蛇形换热管5、隔板6、导热板7、储水仓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

4,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气风道4和换热箱体1,烟气风道4为直管道一次对折后再二次对折结构,一次对折方向与二次对折方向相垂直,烟气风道4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进口41和烟气出口42,换热箱体1为环形空箱结构,换热箱体1套接在烟气风道4的外侧,换热箱体1内通过隔板6分隔成四个储水仓8,储水仓8为扇形结构,储水仓8内均设有蛇形换热管5,蛇形换热管5的一侧延伸至烟气风道4的内部,换热箱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检修盖11,检修盖11上设有中转管14,蛇形换热管5的输入端通过中转管14和与其逆时针相邻的储水仓8的输出端连通设置,蛇形换热管5的输出端与其所处的储水仓8的输入端连通设置,中转管14上安装设有水泵15和电磁阀16,检修盖11上安装设有四个温度计13,温度计13的检测端延伸至与其相匹配的储水仓8内,烟气风道4的折叠间隙间夹接设有导热板7,导热板7延伸至储水仓8内。靠近烟气出口42的储水仓8的上设有进水口2,靠近烟气进口41 的储水仓8的上设有排水口3,换热箱体1的底部对称固定设有基座12,换热箱体1的外壁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为纳米隔热板结构,烟气风道4采用耐腐蚀材料,蛇形换热管5采用耐腐蚀材料,所述耐腐蚀材料为ND钢即09CrCuSb钢作为受热面管材,并在其表面涂覆有纳米耐高温陶瓷涂层。
[0019]本技术通过二次折叠的烟气风道4结构设计,配合带有四个储水仓8 及蛇形换热管5的换热箱体1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时,燃煤发电厂废气从烟气风道4的烟气进口41进
入,热量依次递减,通过二次折叠的烟气风道4形成四挡不同的热量烟气,最低温度的烟气为其对应的储水仓8内的蛇形换热管5内的进水进行预热,达到预热温度的储水排入对应的储水仓8内,并通过导热板7 结构进行保温,达到设计温度时通过带有水泵15、电磁阀16的中转管14排入下一储水仓8的蛇形换热管5内,此时下一组蛇形换热管5的温度受烟气风道4 的热辐射量加大,蛇形换热管5内的储水温度得到提升,依次按顺时针进行,直至与烟气进口41对应的储水仓8储水得到最大温度,进而实现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采用阶梯加温,重复利用燃煤发电厂废气首温和尾温,余热利用率高,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发电厂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气风道(4)和换热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风道(4)为直管道一次对折后再二次对折结构,所述一次对折方向与二次对折方向相垂直,所述烟气风道(4)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进口(41)和烟气出口(42),所述换热箱体(1)为环形空箱结构,所述换热箱体(1)套接在烟气风道(4)的外侧,所述换热箱体(1)内通过隔板(6)分隔成四个储水仓(8),所述储水仓(8)为扇形结构,所述储水仓(8)内均设有蛇形换热管(5),所述蛇形换热管(5)的一侧延伸至烟气风道(4)的内部,所述换热箱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检修盖(11),所述检修盖(11)上设有中转管(14),所述蛇形换热管(5)的输入端通过中转管(14)和与其逆时针相邻的储水仓(8)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所述蛇形换热管(5)的输出端与其所处的储水仓(8)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所述中转管(14)上安装设有水泵(15)和电磁阀(16),所述检修盖(11)上安装设有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郭志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