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志鹏专利>正文

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582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壳体内隔板依次设有过滤仓、氮氧化物脱除仓和碳处理仓,过滤仓、氮氧化物脱除仓和碳处理仓沿烟气流通方向排布,烟气进口内转动连接设有涡轮叶片,涡轮叶片上设有驱动齿轮,过滤仓内转动连接设有第一转盘滤芯,第一转盘滤芯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过滤仓的两侧仓壁上均设有V型豁口,V型豁口与烟气进口相对设置,本实用可实现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的高效吸附控制,具有实用性能,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中燃煤电厂燃烧产生的烟气是NOx的主要固定排放源,因此,对电厂烟气进行脱硝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缓解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由于电厂烟气具有体积大、NOx浓度低的特殊性,普通吸收法、吸附法等用于气体去除的常规方法在烟气脱硝中效果不明显,因此应用较少。
[0003]当前众多研究团队将烟气脱硝的希望寄托在了NOx还原法,尤其是以氨气、尿素等为还原剂的SCR及SNCR法被广泛研究,但也均存在着严重缺陷,尿素处理效率低,烟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影响反应进行,处理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尿素处理效率低,烟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影响反应进行,处理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壳体内隔板依次设有过滤仓、氮氧化物脱除仓和碳处理仓,所述过滤仓、氮氧化物脱除仓和碳处理仓沿烟气流通方向排布,所述烟气进口内转动连接设有涡轮叶片,所述涡轮叶片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过滤仓内转动连接设有第一转盘滤芯,所述第一转盘滤芯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过滤仓的两侧仓壁上均设有V型豁口,所述V型豁口与烟气进口相对设置,所述氮氧化物脱除仓为双层仓结构,所述氮氧化物脱除仓的中部隔板的底端设有连通双层仓的豁口,所述氮氧化物脱除仓与碳处理仓的仓壁顶部设有连通豁口,所述氮氧化物脱除仓内填充有尿素,所述碳处理仓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盘滤芯,所述第二转盘滤芯的一侧设有与连通豁口相匹配的滤芯。
[0007]进一步的,所述滤芯为多层活性炭滤芯结构,所述活性炭为以铜盐浸溃处理后的载铜活性炭。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仓的一侧仓壁固定设有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的喷射方向与烟气流通方向相反。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盘滤芯远离滤芯的一侧设有L型连接口,所述壳体顶部固定有回流气道,所述回流气道的输入端与L型连接口连通设置,所述回流气道的输出端与烟气进口连通设置,所述烟气出口的一侧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
盘滤芯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烟气出口的一侧固定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数值。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仓、氮氧化物脱除仓和碳处理仓的一侧及底部均设有入料口和排料口。
[001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带有过滤仓、氮氧化物脱除仓和碳处理仓的壳体结构设计,并在烟气进口处设置涡轮叶片,在使用时,高温烟气通过烟气进口时,带动涡轮叶片旋转,进而带动过滤仓的第一转盘滤芯发生旋转,在烟气通过过滤仓时,大颗粒的杂质被第一转盘滤芯过滤,在第一转盘滤芯旋转过程中,吸附的杂质被高压喷头冲洗流入过滤仓中,在烟气持续前进,经过氮氧化物脱除仓时,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氮氧化物脱除仓中的尿素反应脱离,在经过碳处理仓,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则被滤芯吸附,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烟气出口出的排放指标未达设计值时,第二转盘滤芯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一百八十度,使L型连接口与回流气道连通,重新进入烟气进口进行烟气处理,从而实现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的高效吸附控制,具有实用性能,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提出的回流气道与L型连接口对合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壳体1、烟气进口2、回流气道3、涡轮叶片4、驱动齿轮41、支架5、入料口6、排料口7、烟气出口8、检测装置81、过滤仓11、第一转盘滤芯12、从动齿轮121、高压喷头13、氮氧化物脱除仓14、碳处理仓15、第二转盘滤芯16、L型连接口161、滤芯162、驱动电机17、碳处理仓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

4,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进口2和烟气出口8,壳体1内隔板依次设有过滤仓11、氮氧化物脱除仓14和碳处理仓18,过滤仓11、氮氧化物脱除仓14和碳处理仓18沿烟气流通方向排布,烟气进口2内转动连接设有涡轮叶片4,涡轮叶片4上设有驱动齿轮41,过滤仓11内转动连接设有第一转盘滤芯12,第一转盘滤芯12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与驱动齿轮41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21,过滤仓11的两侧仓壁上均设有V型豁口,V型豁口与烟气进口2相对设置,氮氧化物脱除仓14为双层仓结构,氮氧化物脱除仓14的中部隔板的底端设有连通双层仓的豁口,氮氧化物脱
除仓14与碳处理仓18的仓壁顶部设有连通豁口,氮氧化物脱除仓14内填充有尿素,碳处理仓18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盘滤芯16,第二转盘滤芯16的一侧设有与连通豁口相匹配的滤芯162。
[0019]滤芯162为多层活性炭滤芯结构,活性炭为以铜盐浸溃处理后的载铜活性炭,过滤仓11的一侧仓壁固定设有高压喷头13,高压喷头13的喷射方向与烟气流通方向相反。
[0020]第二转盘滤芯16远离滤芯162的一侧设有L型连接口161,壳体1顶部固定有回流气道3,回流气道3的输入端与L型连接口161连通设置,回流气道3的输出端与烟气进口2连通设置,烟气出口8的一侧固定设有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与第二转盘滤芯16的转轴传动连接,烟气出口8的一侧固定有检测装置81,检测装置81用于检测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数值,过滤仓11、氮氧化物脱除仓14和碳处理仓18的一侧及底部均设有入料口6和排料口7。
[0021]本技术通过带有过滤仓11、氮氧化物脱除仓14和碳处理仓18的壳体1结构设计,并在烟气进口2处设置涡轮叶片4,在使用时,高温烟气通过烟气进口2时,带动涡轮叶片4旋转,进而带动过滤仓11的第一转盘滤芯12发生旋转,在烟气通过过滤仓11时,大颗粒的杂质被第一转盘滤芯12过滤,在第一转盘滤芯旋转过程中,吸附的杂质被高压喷头13冲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进口(2)和烟气出口(8),所述壳体(1)内隔板依次设有过滤仓(11)、氮氧化物脱除仓(14)和碳处理仓(18),所述过滤仓(11)、氮氧化物脱除仓(14)和碳处理仓(18)沿烟气流通方向排布,所述烟气进口(2)内转动连接设有涡轮叶片(4),所述涡轮叶片(4)上设有驱动齿轮(41),所述过滤仓(11)内转动连接设有第一转盘滤芯(12),所述第一转盘滤芯(12)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与驱动齿轮(41)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21),所述过滤仓(11)的两侧仓壁上均设有V型豁口,所述V型豁口与烟气进口(2)相对设置,所述氮氧化物脱除仓(14)为双层仓结构,所述氮氧化物脱除仓(14)的中部隔板的底端设有连通双层仓的豁口,所述氮氧化物脱除仓(14)与碳处理仓(18)的仓壁顶部设有连通豁口,所述氮氧化物脱除仓(14)内填充有尿素,所述碳处理仓(18)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盘滤芯(16),所述第二转盘滤芯(16)的一侧设有与连通豁口相匹配的滤芯(1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及碳含量排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郭志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