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180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梁模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其包括升降液压杆,升降液压杆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表面开设有滑槽,贯穿滑槽左右两侧内壁转动安装有丝杆,滑槽内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夹持件,夹持件内至少包括夹持板,夹持板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夹持板与活动板侧壁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均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内铰接安装有支撑液压杆,支撑液压杆另一端铰接安装在支撑板一端边缘处,通过设置的可伸展的夹持件,提高夹持件与梁模板侧壁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梁模板侧壁的全面覆盖夹持,可避免梁模板侧壁过高,夹持件不能与梁模板侧壁完全贴合,造成梁模板侧壁变形的问题。造成梁模板侧壁变形的问题。造成梁模板侧壁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梁模板
,具体地说,涉及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中,型钢混凝土梁能够较好的发挥型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点,其具有跨度大、刚度大、强度高等优点。型钢构件安装完毕后作为骨架包裹在混凝土内,与预应力结构相比,减少了施加预应力、锚固锁定等工序。
[0003]梁模板侧壁预留高度不同,传统的梁模板支设装置夹持高度固定,不能根据梁模板进行适应性调节,支设装置不能对梁模板进行完全贴合覆盖,造成对梁模板的支撑效果较差,梁模板侧壁容易变形,同时由于梁模板侧壁高度不同,需要根据梁模板侧壁高度对侧壁的夹持件进行稳定支撑,以保障对梁模板侧壁的支撑效果,鉴于此,我们提出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的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包括升降液压杆,所述升降液压杆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开设有滑槽,贯穿所述滑槽左右两侧内壁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滑槽内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内至少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丝杆螺母,所述夹持板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夹持板前后两端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耳,所述第一限位耳内螺纹安装有螺杆,所述夹持板与所述活动板侧壁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均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内铰接安装有支撑液压杆,所述支撑液压杆另一端铰接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一端边缘处,所述活动板前后两端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耳上下对齐的第二限位耳。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液压杆内至少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顶部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顶部与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耳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螺杆顶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转动安装在所述卡槽内,所述限位部外径大于所述螺杆外径。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板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活动板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上下对齐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尺寸与所述定位孔尺寸相适配。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左右两端边缘处对称安装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与所述第二铰接座通过所述支撑液压杆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液压杆内至少包括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顶部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顶部与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安装,
所述第二固定杆底部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一铰接座上。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板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螺纹安装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位于所述滑槽内的螺纹方向关于所述滑槽的中心左右对称。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该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中,通过设置的可伸展的夹持件,提高夹持件与梁模板侧壁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梁模板侧壁的全面覆盖夹持,可避免梁模板侧壁过高,夹持件不能与梁模板侧壁完全贴合,造成梁模板侧壁变形的问题。
[0014]2、该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中,通过设置的支撑液压杆,对夹持件实现固定支撑,以提高夹持件的稳定性,可通过调节支撑液压杆在夹持件上的固定位置,有效提高支撑液压杆的支撑效果,防止支撑液压杆重心过低,对夹持件支撑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动板与夹持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液压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动板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梁模板支撑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23]1、升降液压杆;101、第一固定杆;102、第一活塞杆;103、底座;
[0024]2、支撑板;201、滑槽;202、丝杆;203、第一铰接座;
[0025]3、夹持件;
[0026]301、夹持板;3011、限位耳;3012、定位孔;3013、丝杆螺母;
[0027]302、活动板;3021、限位耳;30211、卡槽;3022、第二铰接座;3023、定位杆;
[0028]303、螺杆;3031、限位部;
[0029]4、支撑液压杆;401、第二固定杆;402、第二活塞杆;
[0030]5、梁模板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4]实施例,如图1

7所示,本技术提供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包括升降液压杆1,通过升降液压杆1满足了支撑板2的升降需求,实现为不同高的梁模板主体5提供支撑,升降液压杆1顶部设置有支撑板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上表面与梁模板主体5下表面贴合,通过支撑板2为梁模板主体5下表面提供支撑,支撑板2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01,贯穿滑槽201左右两侧内壁转动安装有丝杆202,滑槽201内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夹持件3,防止梁模板主体5侧壁变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夹持件3对梁模板主体5侧壁进行夹持,夹持件3内至少包括夹持板301,夹持板301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丝杆螺母3013,为实现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液压杆(1),所述升降液压杆(1)顶部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01),贯穿所述滑槽(201)左右两侧内壁转动安装有丝杆(202),所述滑槽(201)内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夹持件(3),所述夹持件(3)内至少包括夹持板(301),所述夹持板(301)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丝杆螺母(3013),所述夹持板(301)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302),所述夹持板(301)前后两端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耳(3011),所述第一限位耳(3011)内螺纹安装有螺杆(303),所述夹持板(301)与所述活动板(302)侧壁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均设置有第二铰接座(3022),所述第二铰接座(3022)内铰接安装有支撑液压杆(4),所述支撑液压杆(4)另一端铰接安装在所述支撑板(2)一端边缘处,所述活动板(302)前后两端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耳(3011)上下对齐的第二限位耳(30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液压杆(1)内至少包括第一固定杆(101),所述第一固定杆(101)顶部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塞杆(102),所述第一活塞杆(102)顶部与所述支撑板(2)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01)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103)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设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晨巩贤港张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