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64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卸车货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其包括:两相对的箱侧板、折弯部、箱底板、箱前板、若干加强座及裙边,折弯部上侧边连接于所述箱侧板底边,所述折弯部下侧边搭接于所述箱底板侧边缘,箱前板连接于所述箱侧板及所述箱底板形成的U型箱体的一端,加强座间隔包覆于所述折弯部外侧,裙边沿所述折弯部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折弯部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矩形货箱运输粘度大物料时容易粘箱的问题。粘度大物料时容易粘箱的问题。粘度大物料时容易粘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自卸车货箱
,尤其涉及一种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宽体自卸车因价格低、性价比高而作为中小型露天矿和大型特大型露天矿的外包剥离工程的主流运输工具得到了推广应用,宽体自卸车,顾名思义,通过加高、加宽其车厢来满足增大车辆有效载荷的目的。
[0003]传统宽体自卸车所用为矩形货箱,矩形货箱在运输泥土或者粘度较大的货物时,在卸料过程中容易粘箱,卸料总有残余,久而久之,残余的物料不断堆积,使货箱本身自重增加,而运输物料减少,使运输效率严重降低;对于大多数金属与石料矿,物料本身密度大,且块头大,对于货箱后门翻转铰链座冲击大,很容易砸坏后门铰链,严重的大块头物料还会卡在后门处,无法卸料,严重损坏后门,且物料本身对于货箱底板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货箱底板开裂,使货箱严重受损,严重则货箱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用于解决矩形货箱运输粘度大物料时容易粘箱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其包括:两相对的箱侧板;
[0006]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侧边连接于所述箱侧板底边;
[0007]箱底板,所述折弯部下侧边搭接于所述箱底板侧边缘;
[0008]箱前板,连接于所述箱侧板及所述箱底板形成的U型箱体的一端;
[0009]若干加强座,间隔包覆于所述折弯部外侧;
[0010]裙边,沿所述折弯部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折弯部外侧。
[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通过折弯部连接箱侧板和箱底板,形成U型箱体结构,该结构在运输泥土或粘度较大货物时,卸料过程中不易粘箱,同时U型结构使得箱侧板承担冲击载荷,提高整体结构强度,间隔包覆于折弯部外侧的加强座提高折弯部的结构强度,减少折弯部的形变,裙边整个连接于折弯部外侧,提高折弯部本体长度方向抗形变能力,同时提高整体稳定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折弯部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折弯段。
[0014]进一步地,所述折弯部包括四段所述折弯段,两相邻所述折弯段之间夹角为157.5
°

[0015]通过依次连接的折弯段连接竖直设置的箱侧板和水平设置的箱底板,共同形成U型结构,具体折弯段设置为四段,可通过折弯机实现折弯,生产成本低,形成效果好。
[0016]进一步地,所述裙边包括:
[0017]若干加强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折弯部外侧;
[0018]裙边板,包覆于所述加强筋板上,且所述裙边板一侧边与所述折弯部连接。
[0019]利用裙边板将若干间隔设置在折弯部外侧的加强筋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且与折弯部连接在一起,对整个折弯部起到加强作用。
[0020]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座与所述加强筋板相间设置。
[0021]通过加强座和裙边板中的加强筋板相间设置,实现对折弯部的加强作用。
[0022]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座包括:两边板,所述边板一侧边与所述折弯部外部相匹配,其上侧与所述箱侧板连接,其下侧连接于所述箱底板侧板;
[0023]盖板,所述盖板封盖于两所述边板远离所述折弯部一侧边。
[0024]通过盖板与边板形成的整体包覆与折弯部外侧,且上下两端与箱侧板及箱底部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折弯部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地,所述箱底板包括:底板;
[0026]若干纵梁,间隔固定于所述底板底部;
[0027]若干横梁,间隔固定于所述底板底部,与所述纵梁形成交叉结构;
[0028]三角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接合处。
[0029]利用纵梁和横梁形成的交错结构提高箱底板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同时设置在纵梁和横梁交接处的三角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箱底板的强度。
[0030]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口,用于与尾气排气口连接;
[0031]所述纵梁第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加热口连通;
[0032]所述纵梁第二端连接有尾梁,所述纵梁与所述尾梁内部连通,所述尾梁上开设有出气口。
[0033]将设置在箱底板上的纵梁第一端开设与加热口连接的进气口,从此处通入具有一定温度的尾气,利用尾气残余的热量,贯穿若干纵梁后从尾部的尾梁中排出,进而对底板进行加热,避免了具有水分的货物在天气较冷的环境下结冰。
[0034]进一步地,所述箱侧板包括:侧板,与所述折弯部上边缘连接;
[0035]前立柱,固定于所述侧板前端,且下端与所述箱底板连接;
[0036]后立柱,固定于所述侧板后端,且下端与所述箱底板连接;
[0037]上边梁,固定于所述侧板顶边,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立柱及后立柱连接;
[0038]中横梁,固定于所述侧板中部,其两端连接所述前立柱及后立柱;
[0039]中立柱,覆盖于所述中横梁上,与所述侧板连接,其上端与所述上边梁连接,下端与所述裙边连接。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图1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6]附图标记:
[0047]1、箱侧板;
[0048]11、侧板;12前立柱;13、后立柱;14、上边梁;15、中横梁;16、中立柱;
[0049]2、折弯部;21、折弯段;
[0050]3、箱底板;
[0051]31、底板;32、纵梁;33、横梁;34、三角加强筋;
[0052]4、箱前板;
[0053]5、加强座;
[0054]51、边板;52、盖板;
[0055]6、裙边;
[0056]61、加强筋板;62、裙边板;
[0057]7、加热口;
[0058]8、出气口;
[0059]9、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6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62]在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对的箱侧板;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侧边连接于所述箱侧板底边;箱底板,所述折弯部下侧边搭接于所述箱底板侧边缘;箱前板,连接于所述箱侧板及所述箱底板形成的U型箱体的一端;若干加强座,间隔包覆于所述折弯部外侧;裙边,沿所述折弯部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折弯部外侧;所述加强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边板,所述边板一侧边与所述折弯部外部相匹配,其上侧与所述箱侧板连接,其下侧连接于所述箱底板侧板;盖板,所述盖板封盖于两所述边板远离所述折弯部一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折弯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包括四段所述折弯段,两相邻所述折弯段之间夹角为157.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体自卸车U型货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包括:若干加强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折弯部外侧;裙边板,包覆于所述加强筋板上,且所述裙边板一侧边与所述折弯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体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郑兴义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扬州特种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