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晓刚专利>正文

立体车库平面优化布局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618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4
本专利涉及立体车库平面优化布局的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立体车库使其载车板能够纵向全贯通及横向运行,至少有一个通道可不拐弯从出入口直接进出升降机,在升降机四周布置有进出口缓存区;把升降机的配重移放到立体车库围墙外,使升降机托盘有纵横四个进出通道;升降轨道与固定轨道的平面度用平层装置保证,该平层装置的动力元件为液压缸,电缸动或气缸三选一;进出立体车库载车板接口处布置有双向稳定器装置,该装置为升降摆动卡板装置,其升降装置的动力元件为液压缸,电缸动或气缸三选一;升降机井筒四壁设计自动防坠器装置,防止载车板失控掉入升降机井筒,造成车主经济损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车库平面优化布局技术


[0001]本专利涉及立体车库平面优化布局技术,包括其进出通道,升降机,平层装置,双向稳定器,防坠器的优化布局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城市“停车难”问题是关系城市民生工程的大问题,立体车库的用途就是解决城市职工上下班时存取车难的问题,任何立体车库都有上下班存取车高峰的协调问题,比如,上班时是解决急于从立体车库把存车取出来的问题,下班时是急于把车存入立体车库的问题,该安全存取车过程耗时越短,说明该立体车库效率越高,老百姓越欢迎。
[0003]图1所示是某密布型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平面图,载车板6可沿纵向轨道3和横向轨道5输送到车库围墙4内的任一位置停放,也可纵向进入升降机提升到立体车库的任一层的任一位置停放,该立体车库的四角布置有四台纵向升降机2,在该立体车库左右两侧布置有左出入口1和右出入口7,用于轿车从左出入口1或右出入口7驶上载车板6进入立体车库完成存车操作,或轿车从载车板6经左出入口1或右出入口7驶出立体车库完成取车操作。
[0004]对比分析图1和图2立体车库的平面图,知图1是不好的设计,原因有二:其一,图1载车板6只能前后纵向两处进出纵向升降机2,该升降机2布置在立体车库的四角;图2载车板6可纵横四处进出纵横升降机9,该升降机布置在立体车库的较好位置,该位置确保在该升降机四周各留有不少于一个空车位的缓存区,载车板6可不拐弯直接从任一端入口处进入纵横升降机9,或载车板6从纵横升降机9不拐弯直接输送到任一端出口处,载车板6进出纵横升降机9的效率比其进出纵向升降机2的效率提高50%;其二,图1纵向升降机2只有一侧有缓存区,(缓存区是指立体车库内载车板进出升降机前的暂缓存放区,存车时车主把车开到存车缓存区入口侧载车板6上停好即可离开,然后由系统把有车载车板移送到设定停车位完成存车,存车缓存区越大,存车效率越高;取车时系统可根据车主的预约,提前把有车载车板移送到取车缓存区的出口侧,便于车主快速取车,取车缓存区越大,取车效率也越高,缓存区的功能随需而变),图2纵横升降机9四侧均有缓存区,图2纵横升降机9比图1纵向升降机2的缓存区增大三倍,其存取车效率亦提高三倍,所以,图1比图2的升降机效率要低,其存取车的效率也低。
[0005]目前立体车库的升降机的配重均布置在其托盘的某一侧,致使该升降机无法四边进出载车板,导致升降机效率极低。
[0006]目前立体车库的升降轨道与固定轨道没有高效平层装置,致使升降轨道与固定辊道工作面的平层精度差,平层效率低。
[0007]目前立体车库进出口处的载车板6没有双向稳定器,在轿车进出载车板6时必然对其有速度冲击,势必影响其位置控制,甚至造成运行失控等事故。
[0008]目前立体车库载车板6的防坠控制不过关,经常发生载车板失控导致存车跌落摔坏事故,造成车主经济损失。
[0009]综上所述提出实施本专利,可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涉及高效立体车库的优化布局技术,主要为以下方面:
[0011](1)巧妙设计立体车库缓存区使其比常规立体车库的缓存区提高三倍,存车时,车主把车开到入口缓存区的载车板上停好即可离开,由系统自动运行(包括提升运行)把有车载车板停到设定停车位完成存车操作;取车时,系统根据预约把有车载车板提前自动运行(包括下降运行)到出口缓存区内供车主取车,提高了存取车效率。
[0012](2)巧妙设计升降机的位置并把其配重移放到立体车库墙外,确保该升降机有4个进出口和四个缓存区,该位置能确保每个升降机至少有一个进出口可不拐弯直接进出立体车库,提高了升降机效率。
[0013](3)巧妙设计升降机平层装置,解决载车板平稳过跨问题,该平层装置为闭环控制插入式平层装置,升降轨道与固定轨道基本平齐时,升降轨道下的平层装置快速伸出锥销,插入固定轨道的插销套并把其工作面逼平,平层装置动力有油缸,气缸,电动缸三选一。
[0014](4)巧妙设计双向稳定器,使载车板上进出车的速度变化不会使载车板前后串动,致使停车位置检测乱码造成车库控制故障,提高停车稳定性,降低车库故障率。
[0015](5)巧妙设计自动防坠器装置,即在升降机井筒内壁四周设计自动防坠器装置,这是一种靠升降机托盘上下的撞铁的上下运行,带动防坠器工作的自动摆杆装置,升降机托盘离开井口位置时,靠自重作用防坠器挡头升起高于载车板下沿,防止载车板及存车失控掉入升降机井筒;当升降机托盘到达井口位置时,带动摆杆偏转使防坠器偏转设定角度,使防坠器挡头低于载车板下沿,方便载车板进出升降机托盘,不管升降机托盘是上行还是下行,均可达到上述功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原立体车库平面工作示意图;
[0017]图2改进后的立体车库平面工作示意图
[0018]图3纵横升降机工作示意图;
[0019]图4平层装置工作示意图;
[0020]图5双向稳定器工作示意图;
[0021]图6升降机托盘下行防坠器工作示意图;
[0022]图7升降机托盘上行防坠器工作示意图。
[0023]图中:1、左出入口;2、纵向升降机;3、纵向轨道;4、车库围墙;5、横向轨道;6、载车板;7、右出入口;8、左缓存区;9、纵横升降机;10、右缓存区;11、托盘转向辊;12、托盘钢丝绳;13、纵横托盘(有纵横轨道);14、升降机传动辊;15、配重钢丝绳;16、配重转向辊;17、配重;18、接近开关固定架、19、接近开关;20、感应块;21、紧固螺钉;22、安装螺板;23、升降轨道;24、插销油缸;25、插销杆;26、固定轨道;27、插销套;28、耐磨轴套;29、固定卡头;30、斜口卡板;31、升降装置;32、升降装置底座;33、卡住接近开关;34、松开接近开关;35、销轴;36、销轴座;37、过道;38、轿车;39、撞铁;40、滚动撞头;41、摆动轴承(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42、撞头轴心;43、固定轨道;44、挡头轴心;45、档杆轴承(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46、档杆;47、油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以下部分:
[0025](1)图1只是对比说明原立体车库平面设计弊端。
[0026](2)见图2,巧妙设计升降机的位置,使其进出升降机的通道由图1的两道增加到图2的四道,提高了50%;同理也增大了缓存区,由图1面对升降机的一面缓存区增大到图2面对升降机的四面缓存区,提高到三倍;还可使升降机至少有一个口可不拐弯直接进出立体车库,减少了载车板启动

停止

制动的操作,缩短了运行时间,提高了运行效率;存车时,车主把车开到右缓存区8左侧载车板6上,合格停车后车主即可离开,由系统操作把有车载车板6通过纵向轨道3和横向轨道5及纵横升降机9的运行,使其停到设定停车位完成存车操作;取车时,系统根据预约,把有车载车板6提前通过纵向轨道3和横向轨道5及纵横升降机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车库平面优化布局技术,其特征在于:尽可能优化立体车库平面布局各元素,包括升降机的优化布置,升降机配重外移布置,升降轨道与固定轨道接缝的平面度控置,轿车进出立体车库载车板的双向稳定控制,载车板进出升降机的防坠落控制,其设备主要由:左出入口(1),纵向轨道(3),车库围墙(4),横向轨道(5),载车板(6),右出入口(7),左缓存区(8),纵横升降机(9),右缓存区(10),托盘转向辊(11),托盘钢丝绳(12),纵横托盘(有纵横轨道)(13),升降机传动辊(14),配重钢丝绳(15),配重转向辊(16),配重(17),接近开关固定架(18),接近开关(19),感应块(20),紧固螺钉(21),安装螺板(22),升降轨道(23),插销油缸(24),插销杆(25),固定轨道(26),插销套(27),耐磨轴套(28),固定卡头(29),斜口卡板(30),升降装置(31),升降装置底座(32),卡住接近开关(33),松开接近开关(34),销轴(35),销轴座(36),过道(37),轿车(38),撞铁(39),滚动撞头(40),摆动轴承(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41),撞头轴心(42),固定轨道(43),挡头轴心(44),档杆轴承(45)(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档杆(46),油嘴(47)等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平面优化布局布局技术,其特征在于:该立体车库使其载车板(6)能够纵向两端平铺直开全贯通运行(含升降机车位),也可使该载车板(6)横向全贯通运行(含升降机车位),至少有一个通道可不拐弯从出入口直接进出纵横升降机(9),在纵横升降机(9)四周布置有进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吕晓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