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移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45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2
本申请公开了热转移标签,涉及标签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标签容易被造假者从商品上完整地揭起回收,防伪能力较差的问题,包括底层,所述底层的上方设置有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粘接在底层上;所述标签本体由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拼接组成,所述第一基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热转移印刷层,所述第二基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热转移印刷层,所述第一热转移印刷层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延伸部,所述第二热转移印刷层的一侧设置有与延伸部相适配的凹槽。本申请通过将标签本体设计为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拼接组成的分离式结构,在对标签本体进行揭下时,易使标签本体分离成两个部分,提高了标签本体的防伪能力。提高了标签本体的防伪能力。提高了标签本体的防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转移标签


[0001]本申请涉及标签
,尤其是涉及热转移标签。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防止造假者将防伪标签从商品上完整地揭起,回收后再粘贴到假冒的商品上重复使用,现行防范措施之一是:于印刷生产时,在标签上模切出一些切口线,从而将不干胶防伪标签分割成若干个藕断丝连的小单元,相邻小单元之间的连接点,如果较窄,则其强度很小,标签易于在粘贴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破碎,易于给粘贴使用造成麻烦与浪费,相邻小单元之间的连接点,如果较宽,则其强度较大,粘贴到商品上后,造假者仍然能够小心翼翼地将标签从商品上揭起,再粘贴到假冒的商品上。
[0003]因此,现在提出一种热转移标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现有的标签容易被造假者从商品上完整地揭起回收,防伪能力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热转移标签。
[0005]本申请提供热转移标签,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热转移标签,包括底层,所述底层的上方设置有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粘接在底层上;
[0007]所述标签本体由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拼接组成,所述第一基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热转移印刷层,所述第二基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热转移印刷层,所述第一热转移印刷层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延伸部,所述第二热转移印刷层的一侧设置有与延伸部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粘胶层,所述延伸部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延伸部与第二粘胶层粘接,所述第一热转移印刷层和延伸部与第二热转移印刷层之间均通过断点连接,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热转移打印区域。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标签本体设计为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拼接组成的分离式结构,在对标签本体进行揭下时,易使标签本体分离成两个部分。
[0009]可选的,所述底层包括底纸和薄膜,所述薄膜固定在底纸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薄膜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将标签本体从底层上揭下。
[0011]可选的,所述标签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防静电膜。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静电膜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标签本体的表面产生静电,从而降低标签本体对灰尘的吸附能力,提高标签本体表面的洁净性。
[0013]可选的,所述防静电膜的表面设置有防水膜。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膜的设置,提高了标签本体的防水能力。
[0015]可选的,所述防水膜的表面设置有荧光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荧光条的设置,能够为标签本体提供较为显著的提示作用。
[0017]可选的,所述延伸部的厚度为0.08mm。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的厚度较小,在对标签本体进行撕扯时,易使延伸部及热转移打印区域发生破损。
[0019]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申请通过将标签本体设计为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拼接组成的分离式结构,在对标签本体进行揭下时,易使标签本体分离成两个部分,而且,将具有热转移打印区域的延伸部通过第二粘胶层进行连接,同时,延伸部的厚度较小,在对标签本体进行撕扯时,易使延伸部及热转移打印区域发生破损,从而最大程度地防止标签本体的再次利用,提高了标签本体的防伪能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底层;11、底纸;12、薄膜;2、标签本体;21、第一基层;22、第二基层;23、第一热转移印刷层;24、第二热转移印刷层;25、延伸部;26、第二粘胶层;27、断点;28、热转移打印区域;3、第一粘胶层;4、防静电膜;5、防水膜;6、荧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请参照图1

2,热转移标签,包括底层1,底层1的上方设置有标签本体2,标签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胶层3,第一粘胶层3粘接在底层1上,通过第一粘胶层3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将标签本体2与其他物体进行粘接;底层1包括底纸11和薄膜12,薄膜12固定在底纸11上,通过薄膜12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将标签本体2从底层1上揭下。
[0027]参照图1、图2和图3,标签本体2由第一基层21和第二基层22拼接组成,第一基层21和第二基层22均为矩形,通过此种分离式的结构设置,在对标签本体2进行揭下时,易使标签本体2分离成两个部分。第一基层2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热转移印刷层23,第二基层2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热转移印刷层24,第一热转移印刷层23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延伸部25,延伸部25上设置有热转移打印区域28,热转移打印区域28用于进行图案或者文字等信息的打印;第二热转移印刷层24的一侧设置有与延伸部25相适配的凹槽,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粘胶层26,延伸部25位于凹槽的内部,延伸部25与第二粘胶层26粘接,通过第二粘胶层26的设置,能够对延伸部25进行粘接固定;延伸部25的厚度为0.08mm,延伸部25的厚度较小,在对标签本体2进行撕扯时,易使延伸部25及热转移打印区域28发生破损,从而最大程度地防止标签本体2的再次利用,提高了标签本体2的防伪能力。第一热转移印刷层23和延伸部25与第二热转移印刷层24之间均通过断点27连接,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在撕扯标签本体2时,更加容易破坏标签本体2的完整性。
[0028]参照图2,标签本体2的表面设置有防静电膜4,通过防静电膜4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标签本体2的表面产生静电,从而降低标签本体2对灰尘的吸附能力,提高标签本体2表面的洁净性。防静电膜4的表面设置有防水膜5,通过防水膜5的设置,提高了标签本体2的防水
能力。防静电膜4和防水膜5均为透明设计。防水膜5的表面设置有荧光条6,通过荧光条6的设置,能够为标签本体2提供较为显著的提示作用。
[0029]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标签本体2设计为第一基层21和第二基层22拼接组成的分离式结构,在对标签本体2进行揭下时,易使标签本体2分离成两个部分,而且,将具有热转移打印区域18的延伸部25通过第二粘胶层26进行连接,同时,延伸部25的厚度较小,在对标签本体2进行撕扯时,易使延伸部25及热转移打印区域28发生破损,从而最大程度地防止标签本体2的再次利用,提高了标签本体2的防伪能力。
[003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转移标签,包括底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的上方设置有标签本体(2),所述标签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胶层(3),所述第一粘胶层(3)粘接在底层(1)上;所述标签本体(2)由第一基层(21)和第二基层(22)拼接组成,所述第一基层(2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热转移印刷层(23),所述第二基层(2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热转移印刷层(24),所述第一热转移印刷层(23)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延伸部(25),所述第二热转移印刷层(24)的一侧设置有与延伸部(25)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粘胶层(26),所述延伸部(25)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延伸部(25)与第二粘胶层(26)粘接,所述第一热转移印刷层(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道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广利达服装辅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