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建庆专利>正文

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18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池盒,用以装置在一相机底部所组设的一扩充手把内,此电池盒是可供装置一CR-V3锂电池与复数颗三号电池,以提供相机作为原电池电力耗尽时所需求的备用电力。(*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字相机,特别是指一种装设有备用电源的数字相机用的电池盒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不论是学习摄影或是喜好摄影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影像撷取,留下美好的回忆,莫不由摄影器材着手,除了更换更高画数的相机外,另外就是增加个人摄影技巧。而目前一般高阶或是专业等级的数字相机,因为构造十分地精密,加上功能相当完整,相对地其体积与耗电量也相当大,因此,如何突破电池蓄电力的限制,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是为一种提供相机10扩充使用的手把20,此手把20其是由一连接板201,及其下方连接的一握把本体202所组成,连接板201垂直延伸出一连接插柄203,此连接插柄203可供插置在相机的一电池槽101内,又,在手把20上设有一快门按键204与一容置槽205,此快门按键204是方便使用者作各种不同角度的拍摄,而容置槽205是配合一电池盒30所设置,此电池盒30内设有正极接脚301与负极接脚302,可供与一锂电池作电连接,由于此电池盒只可搭配锂电池使用,故使用者为了外出时的电力需求,往往需要携带多颗电池,若是忘记携带备用电池与充电器,则当电力耗竭后,就无法使用相机继续拍摄,进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良。有鉴于上述的需求,本技术设计人爰精心研究,并积个人从事所述的项事业的多年经验,终设计出一种崭新的电池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盒,装设在数字相机上,能提供备用电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盒,与一数字相机组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承载座,所述的承载座置有复数个电极座,另在所述的承载座底部组设有一组卡扣组;一肋部,所述的肋部一端垂直组设在所述的承载座上方,其是分别延伸有复数个扣片,另在所述的肋部侧面组设一第一电接脚与一第二电接脚;一上盖,所述的上盖组设在所述的肋部的另一端,其是设有复数个电极接点与所述的电极座相对应。所述的复数个电极接点为弹性组件。所述的电极座上设有正极点、负极点。所述的电极座的正极点两侧设有两凸柱。所述的电极座的一侧设有一拉柄。所述的卡扣组是由一底板与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复数个弹力组件与限位块所组成。所述的电极座是可活动地组设在所述的承载座上。所述的肋部两端是分别组接承载座与上盖,形成一电池槽。所述的电池槽内壁延伸有一凸块。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可提升相机的备用电力,可装置CR-V3的锂电池与三号电池,有效提升方便的多种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电池盒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侧视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侧视图(二);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上视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作动示意图(一);图8为本技术的作动示意图(二);图9为电池槽的卡扣组的组合上视图;图10为卡扣组作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相机;101-电池槽;20-手把;201-连接板;202-握把本体;203-连接插柄;204-快门按键;205-容置槽;30-电池盒;301-正极接脚;302-负极接脚;40-承载座;401-电极座;4011-正极点;4012-负极点;4013-凸柱;4014-拉柄;4015-滑轨;402-卡扣组;4021-底板;4022-第一卡扣;40221-支杆;4023-第二卡扣;40231-支杆;4024-弹力组件;4025-限位块;50-肋部;501-扣片;502-第一电接脚;503-第二电接脚;504-电池槽;505-凸块;60-上盖;601-电极接点;70-三号电池;80-锂电池。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如图2所示,此电池盒外观呈壳状,其是由一承载座40、一肋部50、一上盖60所组成,此承载座40置有复数个电极座401,另在承载座40底部组设有一组卡扣组402;此肋部50一端垂直组设在承载座40上方,其是分别延伸有复数个扣片501,另在肋部50侧面组设一第一电接脚502与一第二电接脚503;此上盖60组设在肋部50的另一端,其是设有复数个电极接点601,另,电极接点601可为一弹性组件。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平面侧视图,如图中所示,此承载座40的电极座401与上盖60的电极接点601是呈相互对应,以供复数个电池作组设,并完成电连接,另,在电极座401上设有正极点4011、负极点4012,并在电极座401的正极点4011两侧,设有两凸柱4013,其是防止电池正、负极倒装,且在电极座401的一侧设有一拉柄4014,是可使电极座401整个拉出,以供方便取出电池;另,此肋部50两端是分别组接承载座40与上盖60,且形成一电池槽504,是可供电池组设,而肋部50的一第一电接脚502与一第二电接脚503,其是使整个电池槽504的电力可对外作电连接,且扣片501是供以加强固定电池,另电池槽504内壁延伸有一凸块505,是防止电池装设错误。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侧视图(一),如图中所示,这两颗三号电池70装置在本技术内时,此两颗三号电池70,其分别以左边正向装设,且右边反向装设在电池槽内(图中未示),形成一组串联的电池70,由上盖60与承载座40所夹设,凭借电极接点601与电极座401将电池70电力输出,另,此两颗三号电池70受到扣片501夹设,而形成有稳固的效果。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侧视图图(二),如图中所示,若是两颗三号电池70装置颠倒时,其是分别以左边反向装设,且右边正向装设在上述的电池槽504内,而右边电池70的负极,是顶住电极座401的两凸柱4013,使电极座401的正极点4011,不会与电池的负极互相接触,以防止电池极向倒装。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上视截面图,如图中所示,一CR-V3锂电池80是正、负极均设在上端,且CR-V3锂电池80正、反面,其正面呈平状,则反面呈内凹状,将锂电池80的反面,对着上述的电池槽504内装入,使CR-V3锂电池80紧密贴合着上述的电池槽504的内壁与延伸的凸块505;若是以CR-V3锂电池80正面装入电池槽504,则无法装置,其是会受电池槽504的凸块505顶触,而无法正确将锂电池80装置在电池槽504内。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作动示意图(一),如图中所示,承载座40上设有复数个滑轨4015,其是为电极座401所承放的位置,并且凭借此滑轨4015,供以使电极座401在承载座40上,作滑入与滑出的动作。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侧视图(二),如图中所示,此三号电池70在电池槽504作退出动作时,由于三号电池70的上下两端,是被电极座401与电极接点601所夹持,并且侧边由扣片501所固定,若欲取出时,可凭借电极座401的拉柄4014,将电极座401由承载座40内整个拉出,同时,也可使的三号电池70的一端,也同时退出电池槽504,如此可增加取出电池时的方便性。请参阅图9所示,为电池槽的卡扣组的组合上视图,如图中所示,此卡扣组402是由一底板4021与一第一卡扣4022、一第二卡扣4023、复数个弹力组件4024以及一限位块4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盒,与一数字相机组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承载座,所述的承载座置有复数个电极座,另在所述的承载座底部组设有一组卡扣组;一肋部,所述的肋部一端垂直组设在所述的承载座上方,其是分别延伸有复数个扣片,另在所述的肋部侧面组设一第一电接脚与一第二电接脚;一上盖,所述的上盖组设在所述的肋部的另一端,其是设有复数个电极接点与所述的电极座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庆
申请(专利权)人:吴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