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63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涉及虾稻共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地面,地面的内侧开设有养殖区,地面的表面且位于养殖区外侧的四个端角均固定有支撑柱,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柱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之间连接有皮带,其中一个螺纹杆的一端且位于其中一个支撑柱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个支撑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杆、导向轨和导料仓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能够对养殖区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播撒饲料,从而使得虾能够茁壮成长,有效避免虾啃食稻子根部,且通过水泵、药物箱和第二水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能够对水稻进行杀菌,有效遏制水稻减产。有效遏制水稻减产。有效遏制水稻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虾稻共生
,特别是涉及一种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稻田养虾以水稻为主,兼顾养虾,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虾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虾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虾丰收的目的,因此,许多人致力提出虾稻共生的设备,然而,现有的设备往往不方便对养殖区内部进行播撒饲料,从而使得虾不能够充分吸收养分,进而有啃食水稻根部的风险,以及现有的设备往往在对养殖区内部引水时不方便同时导入药物,进而使得水稻有减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设备往往不方便对养殖区内部进行播撒饲料,从而使得虾不能够充分吸收养分,进而有啃食水稻根部的风险。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内侧开设有养殖区,所述地面的表面且位于养殖区外侧的四个端角均固定有支撑柱;
[0005]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之间连接有皮带,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且位于其中一个支撑柱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电机,且所述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个支撑柱固定连接;
[0006]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用于播撒饲料的播撒机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播撒机构包括多个连接传动杆、支撑板、饲料仓、进料嘴、第二电机、导向轨、出料嘴、转动环柱、第三电机、蜗杆、蜗轮、导料仓和出料孔
[0008]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传动杆,同一侧与另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传动杆之间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饲料仓,所述饲料仓顶部的一端安装有进料嘴,所述饲料仓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电机;
[0009]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导向轨,且所述导向轨与饲料仓转动连接,所述饲料仓另一端的底部安装有出料嘴,所述出料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柱,且所述转动环柱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三电机;
[0010]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且所述蜗轮与转动环柱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环柱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导料仓,所述导料仓的底部均布开设有出料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地面的表面且位于养殖区的一端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水源的传输水管,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水管,所述地面的顶部固定有水箱,且所述第一水管与水箱连接;
[0012]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水管,且所述第二水管的底部延伸至养殖区的内部,
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有药物箱,所述药物箱的一端固定有第三水管,且所述第三水管与水箱连接,所述第三水管的外侧安装有电磁阀。
[0013]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柱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机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之间通过花键连接。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螺纹杆、导向轨和导料仓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能够对养殖区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播撒饲料,从而使得虾能够茁壮成长,有效避免虾啃食稻子根部。
[0018]2、本技术通过水泵、药物箱和第二水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能够对水稻进行杀菌,从而提升了设备的适用性,有效遏制水稻减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进料嘴、第三电机和导料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饲料仓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第三电机、转动环柱和导料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水泵、药物箱和第二水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地面;2、养殖区;3、支撑柱;4、螺纹杆;5、皮带;6、第一电机;7、连接传动杆;8、支撑板;9、饲料仓;10、进料嘴;11、第二电机;12、导向轨;13、出料嘴;14、电磁阀;15、转动环柱;16、第三电机;17、蜗杆;18、蜗轮;19、导料仓;20、出料孔;21、水泵;22、第一水管;23、水箱;24、第二水管;25、药物箱;26、第三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包括地面1,地面1的内侧开设有养殖区2,地面1的表面且位于养殖区2外侧的四个端角均固定有支撑柱3;
[0030]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柱3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与支撑柱3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使得螺纹杆4转动时减少与支撑柱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了螺纹杆4的导向质量,两个螺纹杆4之间连接有皮带5,其中一个螺纹杆4的一端且位于其中一个支撑柱3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电机6,且第一电机6与其中一个支撑柱3固定连接;
[0031]两个螺纹杆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用于播撒饲料的播撒机构;
[0032]播撒机构包括多个连接传动杆7、支撑板8、饲料仓9、进料嘴10、第二电机11、导向轨12、出料嘴13、转动环柱15、第三电机16、蜗杆17、蜗轮18、导料仓19和出料孔20;
[0033]两个螺纹杆4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传动杆7,同一侧与另一侧的两个连接传动杆7之间焊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顶部固定有饲料仓9,饲料仓9顶部的一端安装有进料嘴10,饲料仓9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电机11;
[0034]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有导向轨12,且导向轨12与饲料仓9转动连接,饲料仓9另一端的底部安装有出料嘴13,出料嘴1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柱15,且转动环柱15与支撑板8转动连接,支撑板8的底部固定有第三电机16,第三电机16与支撑板8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35]使得第三电机16与支撑板8固定的更加牢固,避免第三电机16有掉落的风险,第三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有蜗杆17,第三电机16的输出端与蜗杆17之间通过花键连接,使得第三电机16和蜗杆17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内侧开设有养殖区(2),所述地面(1)的表面且位于养殖区(2)外侧的四个端角均固定有支撑柱(3),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柱(3)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两个所述螺纹杆(4)之间连接有皮带(5),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4)的一端且位于其中一个支撑柱(3)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电机(6),且所述第一电机(6)与其中一个支撑柱(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用于播撒饲料的播撒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稻共生智能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播撒机构包括多个连接传动杆(7)、支撑板(8)、饲料仓(9)、进料嘴(10)、第二电机(11)、导向轨(12)、出料嘴(13)、转动环柱(15)、第三电机(16)、蜗杆(17)、蜗轮(18)、导料仓(19)和出料孔(20);两个所述螺纹杆(4)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传动杆(7),同一侧与另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传动杆(7)之间焊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顶部固定有饲料仓(9),所述饲料仓(9)顶部的一端安装有进料嘴(10),所述饲料仓(9)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有导向轨(12),且所述导向轨(12)与饲料仓(9)转动连接,所述饲料仓(9)另一端的底部安装有出料嘴(13),所述出料嘴(1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柱(15),且所述转动环柱(15)与支撑板(8)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刘勇尹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