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11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渣浆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包括前护板本体,所述前护板本体靠近叶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耐磨件和第二耐磨件,所述第一耐磨件位于所述叶轮的轮缘位置,所述第二耐磨件位于所述叶轮的根部位置,所述前护板本体远离所述叶轮根部的一端设置有护套,所述护套、前护板本体外侧设置有泵盖,所述前护板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排水管穿过所述泵盖,解决了渣浆泵使用过程中前护板磨损的问题。磨损的问题。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渣浆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渣浆泵是指通过离心力(泵的叶轮的旋转)作用使固、液混合介质能量增加的一种机械,将电能转换成介质的动能和势能的设备。主要适用于:矿山、电厂、疏浚、冶金、化工、建材及石油等行业领域。
[0003]其中渣浆泵的主要结构包括有泵壳、前护板、后护板和叶轮,前护板和后护板分别安装于泵壳两侧,叶轮位于泵壳中;在工作时液体通过前护板进入到泵壳中,然后叶轮转动并使得液体具有动能,然后这部分液体从泵壳中被甩出,从而起到了移动液体的作用;由于渣浆泵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即液体中存在有较多的颗粒,因此容易对叶轮和前护板这些结构产生磨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降低颗粒对前护板磨损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包括前护板本体,所述前护板本体靠近叶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耐磨件和第二耐磨件,所述第一耐磨件位于所述叶轮的轮缘位置,所述第二耐磨件位于所述叶轮的根部位置,所述前护板本体远离所述叶轮根部的一端设置有护套,所述护套、前护板本体外侧设置有泵盖,所述前护板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排水管穿过所述泵盖。
[0006]优选的,所述前护板本体与所述护套固定连接,所述前护板本体与所述泵盖抵接。<br/>[0007]优选的,所述前护板本体与所述第一耐磨件、第二耐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耐磨件、第二耐磨件远离所述前护板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叶轮抵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前护板本体靠近所述护套的一端,所述第一通孔的顶端与所述叶轮的轮缘齐平,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前护板本体靠近所述叶轮根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的底端与所述叶轮根部的外轮廓齐平。
[0009]优选的,所述泵盖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伸出到外界,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伸出到外界。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匹配。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件、第二耐磨件的材质为陶瓷。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在前护板靠近叶轮边缘的位置设置耐磨件,耐磨件还与叶轮的轮缘抵接,有效的防止了渣浆泵运送的介质中的颗粒进入到前护板与叶轮所形成的间隙中而对前护板和叶轮造成磨损,前护板上开设的通孔可以使外界的清水注入叶轮与前护板所形成的间隙中,也可以使间隙中的液体排出到外界,从而较小对叶轮和前护板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现有前护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前护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8]其中,1、护套;2、叶轮;4、前护板本体;5、泵盖;6、进水管;7、排水管;8、第一耐磨件;9、第二耐磨件;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51、第三通孔;52、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参照图1

3所示,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包括前护板本体4,前护板本体4靠近叶轮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耐磨件8和第二耐磨件9,第一耐磨件8位于叶轮2的轮缘位置,第二耐磨件9位于叶轮2的根部位置,前护板本体4远离叶轮2根部的一端设置有护套1,护套1、前护板本体4外侧设置有泵盖5,前护板本体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第一通孔41连接有进水管6,第二通孔42连接有排水管7,进水管6、排水管7穿过泵盖5,前护板本体4靠近叶轮2的一侧设置为凸台结构,前护板本体4与护套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可以防止渣浆泵运输的介质对泵盖5的内侧造成磨损,前护板本体4与叶轮2接触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件8和第二耐磨件9,可以防止介质中的颗粒进入到前护板本体4与叶轮2形成的间隙中而对前护板本体4造成磨损,前护板本体4上开设的两个通孔,可以使外界的清水进入、排出,从而在间隙中形成不断流动的水流,将进入到间隙中的很细小的颗粒随时排出泵体外,降低颗粒对前护板本体4造成磨损的概率,同时,流动的水流还能带走一部分泵体内的工作热量,使泵体运行更稳定。
[0022]进一步优化方案,前护板本体4与护套1固定连接,前护板本体4与泵盖5抵接,防止介质中的颗粒进入到前护板本体4与泵盖5形成的空隙中,对泵盖5内侧面造成磨损。
[0023]进一步优化方案,前护板本体4与第一耐磨件8、第二耐磨件9固定连接,第一耐磨件8、第二耐磨件9远离前护板本体4的一侧与叶轮2抵接,耐磨件防止叶轮2转动而对前护板
本体4造成磨损,同时,也能防止颗粒进入到前护板本体4和叶轮2形成间隙中。
[0024]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通孔41位于前护板本体4靠近护套1的一端,第一通孔41的顶端与叶轮2的轮缘齐平,第二通孔42位于前护板本体4靠近叶轮2根部的一端,第二通孔42的底端与叶轮2根部的外轮廓齐平,使外界的清水通过进水管6进入到前护板本体4与叶轮2形成的间隙中时,能够作用在第一耐磨件8和叶轮2边缘的接触面上,降低介质中的细小颗粒进入到间隙中的速度,清洗后的混合液体从排水管7排出泵外,排水管7的底端与叶轮根部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使清洗后的混合液体全部排出泵体而不会有颗粒残留在间隙中对前护板本体造成磨损。
[0025]进一步优化方案,泵盖5开设有第三通孔51和第四通孔52,第一通孔41远离叶轮2的一端与进水管6固定连接,进水管6穿过第三通孔51伸出到外界,第二通孔42远离叶轮2的一端与排水管7固定连接,排水管7穿过第四通孔52伸出到外界,方便进水管6和排水管7从泵盖的通孔插入并固定连接在前护板本体4开设的通孔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护板本体(4),所述前护板本体(4)靠近叶轮(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耐磨件(8)和第二耐磨件(9),所述第一耐磨件(8)位于所述叶轮(2)的轮缘位置,所述第二耐磨件(9)位于所述叶轮(2)的根部位置,所述前护板本体(4)远离所述叶轮(2)根部的一端设置有护套(1),所述护套(1)、前护板本体(4)外侧设置有泵盖(5),所述前护板本体(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所述第一通孔(41)连接有进水管(6),所述第二通孔(42)连接有排水管(7),所述进水管(6)、排水管(7)穿过所述泵盖(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本体(4)与所述护套(1)固定连接,所述前护板本体(4)与所述泵盖(5)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本体(4)与所述第一耐磨件(8)、第二耐磨件(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耐磨件(8)、第二耐磨件(9)远离所述前护板本体(4)的一侧与所述叶轮(2)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萌黄成成崔计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骄龙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