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97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断路器。真空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2),所述真空断路器(1)还包括多个真空灭弧模块(3),所述操作机构(2)驱动连接至各真空灭弧模块(3),所述真空灭弧模块(3)包括:外壳(4);真空灭弧室(6),其容纳在所述外壳(4)中并具有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触头支撑组件(7),容纳在所述外壳(4)中并连接至所述真空灭弧室(6)的所述动触头,其中所述操作机构(2)驱动连接所述触头支撑组件(7);所述外壳(4)的内壁适配于所述真空灭弧室(6)和所述触头支撑组件(7)而形成有凹凸结构,并对应于所述静触头、动触头和触头支撑组件(7)而形成有连接开口。有连接开口。有连接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的控制和保护
,尤其涉及真空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风电行业,低压断路器的产品需求已经升级到 AC1150V/1500V的工作电压,同时还要求断路器具备高寿命的性能。此外,在煤矿、油气等高污染行业,还希望断路器产品能做到零飞弧,确保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能保护作业人员、电路和用电设备的安全。
[0003]因此,行业内对高寿命、零飞弧的断路器产品存在需求,同时希望这种断路器产品具有尽量小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至少能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真空断路器。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所述真空断路器还包括多个真空灭弧模块,所述操作机构驱动连接至各真空灭弧模块,所述真空灭弧模块包括:外壳;真空灭弧室,其容纳在所述外壳中并具有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触头支撑组件,容纳在所述外壳中并连接至所述真空灭弧室的所述动触头,其中所述操作机构驱动连接所述触头支撑组件;所述外壳的内壁适配于所述真空灭弧室和所述触头支撑组件而形成有凹凸结构,并对应于所述静触头、动触头和触头支撑组件而形成有连接开口。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真空灭弧模块具有连接至触头支撑组件的连杆机构,所述操作机构驱动连接至各真空灭弧模块的连杆机构,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开口包括供所述连杆机构穿过的第一连接开口。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灭弧室的所述静触头连接有第一接线端子,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开口包括对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二连接开口。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处布置有线圈,所述外壳的内壁具有容纳所述线圈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开口形成在所述凹槽的槽底。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灭弧室的所述动触头通过软连接连接有第二接线端子,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开口包括对准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三连接开口。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壁形成有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的环圈,所述真空灭弧室由所述环圈包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两个壳部分,所述凹凸结构由所述至少两个壳部分围设而成。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灭弧模块是预制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头支撑组件包括:支架;触头弹簧,其由所述支架支撑;活动件,其随动接合至所述触头弹簧并具有磨损指示部;连杆,其连接至所述活动件并在端部连接至所述真空灭弧室的所述动触头;
[0014]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连杆的位置布置成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合闸期间
当所述动触头和/或所述静触头达到磨损厚度预定值时所述磨损指示部的位置变化能被识别。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还具有安装指示部,所述安装指示部相对于所述磨损指示部远离所述支架。
[0016]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0017]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真空断路器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真空断路器的侧视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真空断路器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真空灭弧模块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真空灭弧模块的侧视图;
[0023]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真空灭弧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触头支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真空断路器;2、操作机构;21、主轴;22、拐臂;3、真空灭弧模块;4、外壳;41、第一壳部分;411、第一连接开口;412、组装孔;42、第二壳部分;421、第二连接开口;422、第三连接开口;423、环圈;424、组装孔;425、凹槽;426、凸部;5、线圈;6、真空灭弧室;61、第一接线端子;62、软连接;7、触头支撑组件;71、连接轴;72、支架;73、连杆;731、端部;732、凸缘;74、第一绝缘垫;75、活动件;751、安装指示部;752、磨损指示部;76、第二绝缘垫;77、套筒;78、触头弹簧;79、绝缘套;8、连杆机构;81、第一杆;82、第二杆;83、第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公开的真空断路器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技术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
[0028]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0029]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0030]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真空断路器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真空断路器1包括操作机构2和由操作机构2驱动实现分合闸的多个真空灭弧模块3。图中示出了3个真空灭弧模块3,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真空灭弧模块3是预制的,并可以在真空断路器的
工作环境中现场安装时,根据需要而将希望数量的预制真空灭弧模块3并联至操作机构2,数量可以是2个或更多,例如4个、5个、6个或更多。
[0031]参考图1和图3,操作机构2的主轴21可被操作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从而驱动连接至主轴21的各真空灭弧模块3的连杆机构8,以带动各真空灭弧室3的动、静触头闭合或分离。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操作机构2的主轴21上套设有拐臂22,主轴21的转动可带动拐臂22同步转动。拐臂22枢转连接连杆机构8的第一杆81,该第一杆81枢转连接第二杆82,第二杆82枢转连接第三杆83,而第三杆83从下部枢转连接真空灭弧室6的触头支撑组件7(将在下面详细描述),从而实现对真空灭弧室6内动、静触头分离或闭合的操控。操作机构2的结构及其对主轴21的控制可参考现有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32]图4至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真空灭弧模块3的示例。如图所示,真空灭弧模块3中,真空灭弧室6和触头支撑组件7被封装在外壳4中,外壳4的内壁为了适配所容纳的部件而形成有凹凸结构。为了便于安装真空灭弧室和触头支撑组件7,外壳4由两个或更多个壳部分组装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断路器(1)还包括多个真空灭弧模块(3),所述操作机构(2)驱动连接至各真空灭弧模块(3),所述真空灭弧模块(3)包括:外壳(4);真空灭弧室(6),其容纳在所述外壳(4)中并具有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触头支撑组件(7),容纳在所述外壳(4)中并连接至所述真空灭弧室(6)的所述动触头,其中所述操作机构(2)驱动连接所述触头支撑组件(7);所述外壳(4)的内壁适配于所述真空灭弧室(6)和所述触头支撑组件(7)而形成有凹凸结构,并对应于所述静触头、动触头和触头支撑组件(7)而形成有连接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各真空灭弧模块(3)具有连接至触头支撑组件(7)的连杆机构(8),所述操作机构(2)驱动连接至各真空灭弧模块(3)的连杆机构(8),所述外壳(4)的所述连接开口包括供所述连杆机构(8)穿过的第一连接开口(4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灭弧室(6)的所述静触头连接有第一接线端子(61),所述外壳(4)的所述连接开口包括对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61)的第二连接开口(4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61)处布置有线圈(5),所述外壳(4)的内壁具有容纳所述线圈(5)的凹槽(425),所述第二连接开口(421)形成在所述凹槽(425)的槽底。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夏郑荣陈建华李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