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49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座、一个支撑组件、一个第一驱动机构、一个固定组件和一个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加工工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组件移动,以带动待加工工件沿待加工工件的轴向移动;所述固定组件用于与待加工工件的内孔的壁面接触,以固定待加工工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组件旋转,以带动待加工工件绕待加工工件的轴向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定位装置能够解决机械手与定位装置的固定组件存在干涉的问题。置的固定组件存在干涉的问题。置的固定组件存在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
,特别涉及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时,需要先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定位,然后通过机械手将加工后的工件移出定位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由于机械手在夹取位于定位装置上的工件时,可能会与定位装置的固定组件存在干涉,因此无法顺利地完成对加工后的工件的移出,这不利于对工件的自动化加工。
[0004]因此,目前亟待需要一种定位装置来解决机械手与定位装置的固定组件存在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定位装置,能够解决机械手与定位装置的固定组件存在干涉的问题,对加工工件进行更好的定位及加工。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座、一个支撑组件、一个第一驱动机构、一个固定组件和一个第二驱动机构;
[0007]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设置于支撑座上,支撑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固定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0008]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加工工件;
[0009]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组件移动,以带动待加工工件沿待加工工件的轴向移动;
[0010]固定组件用于与待加工工件的内孔的壁面接触,以固定待加工工件;
[0011]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固定组件旋转,以带动待加工工件绕待加工工件的轴向旋转。
[0012]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移动,以使待加工工件在放置到支撑组件上后可以向下移动至加工位置;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旋转,以利用外部的工具对该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在加工完成后,支撑组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带动完成加工的工件向上移动,以方便机械手对工件的夹取。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0014]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一气缸连接,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气缸连接;
[0015]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均用于支撑待加工工件和完成加工的工件;
[0016]第一气缸用于带动第一支撑组件向下移动,以使待加工工件沿待加工工件的轴向向下移动,直至到达预设位置;其中,在待加工工件到达预设位置时,待加工工件与第二支
撑组件接触;
[0017]固定组件用于在待加工工件到达预设位置时,固定待加工工件;
[0018]第二气缸用于带动第二支撑组件向下移动,以使第二支撑组件和待加工工件分离;
[0019]第二气缸还用于带动第二支撑组件向上移动,以使第二支撑组件和完成加工的工件接触;
[0020]固定组件还用于在完成加工的工件与第二支撑组件接触时,解除对待加工工件的固定;
[0021]第一气缸还用于带动第一支撑组件向上移动,以使完成加工的工件沿该工件的轴向向上移动,以及使第二支撑组件和该工件分离。
[0022]在本实现方式中,给出了一个支撑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的具体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有利于保证待加工工件可以更加平稳地被固定组件固定;通过设置气缸的驱动方式,可以使其产生的输出力能够足够支撑待加工工件的重量。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呈弧形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三个第二支撑板和三个支撑块;
[0024]第一支撑板和支撑块均用于支撑待加工工件和完成加工的工件;
[0025]每个第二支撑板与一个支撑块连接,固定组件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三个支撑块之间;
[0026]其中两个支撑块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另一个支撑块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的内部。
[0027]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限定了固定组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撑块的位置关系,可以适配于待加工工件的结构,使得对待加工工件能够进行支撑和固定;通过限定支撑块和第一支撑板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第二支撑组件让出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的刀具的位置。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三个限位块;
[0029]每个限位块用于与一个第二支撑板接触,以限制该第二支撑板与待加工工件开始接触的位置。
[0030]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以保证待加工工件与支撑块开始接触的位置始终一致,从而有利于对待加工工件的后续加工,即可以消除不同待加工工件在轴向方向的尺寸的不同而带来的加工误差。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块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接触部,接触部用于与第二支撑板接触;
[0032]第二支撑板设置有两个第一吹气孔,第一吹气孔位于接触部向第二支撑板的正投影。
[0033]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吹气孔,有利于保证第二支撑板的表面没有对待加工工件加工产生的铁屑,从而可以保证更高的定位精度。
[00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块设置有一个第二吹气孔,第二吹气孔位于支撑块与待加工工件接触的位置。
[0035]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吹气孔,有利于保证支撑块的表面没有对待加工
工件加工产生的铁屑,从而可以保证更高的定位精度。
[00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组件还包括:到位传感器;
[0037]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待加工工件是否到达预设位置。
[0038]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到位传感器,可以避免如果第一支撑板还未到达预设位置时,固定组件就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对待加工工件加工的刀具与固定组件产生碰撞的问题。
[00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外部均设置有防护壳体。
[0040]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防护壳体,可以避免对待加工工件加工产生的铁屑和切削液进入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内,进而可能会造成对一些电子元器件的破坏。
[0041]由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定位装置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移动,以使待加工工件在放置到支撑组件上后可以向下移动至加工位置;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旋转,以利用外部的工具对该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在加工完成后,支撑组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带动完成加工的工件向上移动,以方便机械手对工件的夹取,从而不会造成机械手与固定组件的干涉,进而实现了对工件的自动化加工。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基于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和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定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支撑座(1)、一个支撑组件(2)、一个第一驱动机构(3)、一个固定组件(4)和一个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支撑组件(2)和所述固定组件(4)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上,所述支撑组件(2)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连接,所述固定组件(4)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连接;所述支撑组件(2)用于支撑待加工工件(2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组件(2)移动,以带动待加工工件(200)沿待加工工件(200)的轴向移动;所述固定组件(4)用于与待加工工件(200)的内孔的壁面接触,以固定待加工工件(20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组件(4)旋转,以带动待加工工件(200)绕待加工工件(200)的轴向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支撑组件(21)和第二支撑组件(2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和所述第一气缸(3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2)和所述第二气缸(3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2)均用于支撑待加工工件(200)和完成加工的工件(200);所述第一气缸(31)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向下移动,以使待加工工件(200)沿待加工工件(200)的轴向向下移动,直至到达预设位置;其中,在待加工工件(200)到达所述预设位置时,待加工工件(200)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2)接触;所述固定组件(4)用于在待加工工件(200)到达所述预设位置时,固定待加工工件(200);所述第二气缸(32)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2)向下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2)和待加工工件(200)分离;所述第二气缸(32)还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2)向上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2)和完成加工的工件(200)接触;所述固定组件(4)还用于在完成加工的工件(200)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2)接触时,解除对待加工工件(200)的固定;所述第一气缸(31)还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电机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