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16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结构,包括:滑动支撑结构、光伏屋面件、紧固结构和扣件;滑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座,底座设置有滑动凹槽,支撑座主体设置有与滑动凹槽的结构匹配的横杠;支撑座主体还设置有容纳腔,光伏屋面件包括凸出结构;支撑座主体将横杠置于底座的滑动凹槽中,光伏屋面件将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扣件扣设在凸出结构的位置,完成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横杠和滑动凹槽进行滑动连接,可以通过将凸出结构置于容纳腔内,结合紧固结构和扣件使得光伏屋面件与滑动支撑结构连接固定,确保屋面结构具有较好抗风抗振性能的同时,屋面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安装简便。安装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是涉及一种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成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主要方向,其中,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技术是一种将光伏组件与建筑集成设计的技术,通过光伏组件的功能,降低建筑的能耗。
[0003]目前,BIPV中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的固定方式,大多利用与金属屋面固定的夹具,进而在夹具上安装导轨,再将光伏组件放置在导轨上,并通过压块安装固定。进一步的,由于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处于脱节状态导致BIPV抗风性能较差,为了达到抗风性能的要求,可以在金属屋面搭接处或锁边肋上采用抗风夹具,或在整个屋面上采用抗风压杆进行加强。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BIPV的结构复杂,导致安装施工工序繁杂,系统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BIPV的结构复杂,导致安装施工工序繁杂,系统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面结构,所述屋面结构包括:滑动支撑结构、光伏屋面件、紧固结构和扣件;
[0007]所述滑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固定设置在屋面上,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屋面的一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支撑座主体面向所述屋面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凹槽的结构匹配的横杠;
[0008]所述支撑座主体还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靠近所述屋面,所述光伏屋面件包括向所述屋面方向凸出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的外轮廓与所述容纳腔的内轮廓相匹配;
[0009]所述支撑座主体用于将所述横杠置于所述底座的滑动凹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所述支撑座主体和所述底座装配;
[0010]所述光伏屋面件用于将所述凸出结构置于所述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所述紧固结构设置在所述凸出结构内,所述扣件扣设在所述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所述光伏屋面件,从而完成所述滑动支撑结构和所述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
[0011]可选的,所述横杠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的连接部和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的限位部;
[0012]所述滑动凹槽的横截面结构包括:由所述矩形结构与所述椭圆形结构所构成的结构。
[0013]可选的,所述横杠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结构。
[0014]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主体包括:
[0015]底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
[0016]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构成所述容纳腔。
[0017]可选的,所述容纳腔两侧的上端具有水平向内的锁定结构;
[0018]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锁定结构用于结合所述紧固结构对所述光伏屋面件进行位置锁定及固定。
[0019]可选的,所述侧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0020]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一面板的相对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连接;
[0021]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面板垂直于所述底板。
[0022]可选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塑翼螺母和螺栓;
[0023]所述塑翼螺母设置在所述凸出结构的内部,所述螺栓连接所述塑翼螺母和所述扣件,从而完成所述滑动支撑结构和所述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
[0024]可选的,所述光伏屋面件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中间或相对两侧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向所远离所述屋面的方向凸起;
[0025]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两个凸起侧边,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凸起侧边之间的平台;
[0026]所述凸出结构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平台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
[0027]可选的,所述扣件包括扣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扣件主体两端的扣件侧边;
[0028]所述扣件侧边向所述光伏屋面件的一侧弯折,从而与所述光伏屋面件中凸起结构的凸起侧边相互贴合;
[0029]所述扣件主体与所述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所述光伏屋面件方向凹陷的凹陷部,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位置。
[0030]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两侧的上端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向靠近所述屋面的方向弯折;
[0031]所述光伏屋面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出结构和所述平台之间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向靠近所述屋面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结构相匹配;
[0032]所述塑翼螺母包括向远离所述屋面方向凸起的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结构相匹配;
[0033]所述塑翼螺母用于将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一弯折部相互配合,从而完成所述塑翼螺母、所述光伏屋面件和所述支撑座主体连接固定。
[00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结构,包括:滑动支撑结构、光伏屋面件、紧固结构和扣件;滑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座,底座用于固定设置在屋面上,底座背离屋面的一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支撑座主体面向屋面的一面,设置有与滑动凹槽的结构匹配的横杠;支撑座主体还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靠近屋面,光伏屋面件包括向屋面方向凸出的凸出结构,凸出结构的外轮廓与容纳腔的内轮廓相匹配;支撑座主体用于将横杠置于底座的滑动凹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支撑座主体和底座装配;光伏屋面件用于将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扣件
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从而完成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本技术通过底座和支撑座主体的滑动连接方式,在所连接的光伏屋面件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应力时,横杠可以在应力作用下在滑动凹槽中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抵消该热胀冷缩的应力,避免屋面结构因应力而变形破损,同时,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之间,可以通过将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将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将扣件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从而使得紧固结构和扣件将凸出结构牢牢的固定在支撑座主体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内,使得光伏屋面件与滑动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完成屋面结构的装配,从而在确保屋面结构具有较好抗风抗振性能的同时,使得屋面结构简单,安装简便,进而可以降低BIPV的安装施工工序的复杂度,降低系统成本。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7]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3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包括:滑动支撑结构、光伏屋面件、紧固结构和扣件;所述滑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固定设置在屋面上,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屋面的一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支撑座主体面向所述屋面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凹槽的结构匹配的横杠;所述支撑座主体还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靠近所述屋面,所述光伏屋面件包括向所述屋面方向凸出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的外轮廓与所述容纳腔的内轮廓相匹配;所述支撑座主体用于将所述横杠置于所述底座的滑动凹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所述支撑座主体和所述底座装配;所述光伏屋面件用于将所述凸出结构置于所述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所述紧固结构设置在所述凸出结构内,所述扣件扣设在所述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所述光伏屋面件,从而完成所述滑动支撑结构和所述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杠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的连接部和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的限位部;所述滑动凹槽的横截面结构包括:由所述矩形结构与所述椭圆形结构所构成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杠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主体包括:底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构成所述容纳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两侧的上端具有水平向内的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锁定结构用于结合所述紧固结构对所述光伏屋面件进行位置锁定及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周聪贺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