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06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底。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导电的板体,所述板体的边缘处设置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凸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底不再与锌筒筒体一体制造,在使用时将板体的凸环与锌筒筒体相咬合即可。这样的电池底只做容器使用,既节约了锌,降低了制造成本,又能减少漏液现象的发生,使用更加安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底
技术介绍
当前所使用的锌锰干电池的负极采用筒体与底一体制造,整体冲制锌筒,这种结构的锌筒在做为负极活性物质与正极二氧化锰起电化反应的同时又兼作干电池的容器。这样,在制作锌筒时不但要提供充分重量的锌起电化反应,还要提供更多重量的锌做容器使用。在锌锰干电池的整个放电过程中,锌筒只有30%左右的锌做为负极活性物被利用,且大多为筒体的锌,底的锌几乎不被利用,使得大量锌被白白扔掉,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另外,当锌锰干电池中的锌消耗不均匀时,电池还有漏液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节约能源、成本低、不易发生漏液的电池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导电的板体,所述板体的边缘处设置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凸环。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凸环的截面为钩型或L型;所述的板体为薄铁板;所述的板体设置有电镀层;所述的板体设置有沥青层、油漆层、热熔胶层或环氧树脂层做保护层。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底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与锌筒筒体一体制造,且采用薄铁板替代锌,在使用时将板体的凸环与锌筒筒体相咬合即可。这样的电池底只做容器使用,既节约了锌,降低了制造成本,又能减少漏液现象的发生,使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池底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池底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池底的一种使用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池底的另一种使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电池底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电池底包括薄铁板制成的板体1,板体1靠外的一面可设置电镀层2,板体1的边缘处设置有凸环3,凸环3与板体1连为一体,凸环3的截面为钩型。如图2所示,凸环3的截面为L型。如图3、4所示,在使用时,将钩型凸环3内弯或将L型凸环3顶端外折,使之与锌筒筒体4咬合,这样就将板体1与锌筒筒体4固定在了一起,再在板体1的靠里的一面设置沥青层、油漆层、热熔胶层或环氧树脂层做保护层5即可。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薄铁板替代锌制成的板体1只做容器使用,不参与电化学反应,减少了漏液现象的发生,降低了制造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底,包括导电的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边缘处设置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凸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的截面为钩型或L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为薄铁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设置有电镀层。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电池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设置有沥青层、油漆层、热熔胶层或环氧树脂层做保护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电池
,公开了一种电池底。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导电的板体,所述板体的边缘处设置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凸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底不再与锌筒筒体一体制造,在使用时将板体的凸环与锌筒筒体相咬合即可。这样的电池底只做容器使用,既节约了锌,降低了制造成本,又能减少漏液现象的发生,使用更加安全。文档编号H01M2/02GK2909540SQ20062002467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崔存乾, 张虎, 肖果 申请人:衡水长信电池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底,包括导电的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边缘处设置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凸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存乾张虎肖果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长信电池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