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天勇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95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3
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包括伞衣,伞衣下部周向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的待充气状态的环形气囊,位于最下侧的环形气囊与伞衣下侧边缘相匹配,若干环形气囊间通过连通所有环形气囊的跨接通道相连通,伞衣上设有电源、控制器,电源、控制器、环形气囊依次串联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本降落伞根据从跳伞过程中外部气压先降低再回升的特性设计了触发气囊的控制器,可以控制本降落伞在合适的高度下自动开伞,而且环形气囊形成了本降落伞伞衣的骨架,可以保证降落伞开伞后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使得下落过程受天气影响较小,而且无需任何额外训练都可以使用。外训练都可以使用。外训练都可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

技术介绍

[0002]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原理,依靠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的气动力减速器。飞机上的降落伞通常作为人员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救生工具。对于没有受过跳伞训练的人来说,开伞时机的把握是很困难的一个项目,没有经过训练的乘客无法准确把握开伞的高度,是使用降落伞时的一个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其在达到开伞时机时会自动开伞,开伞后利用气囊快速撑起伞衣,完成开伞操作,无需任何额外训练都可以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包括伞包和设在伞包上的降落伞本体,降落伞本体包括伞衣和伞绳,伞衣下部周向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的待充气状态的环形气囊,位于最下侧的环形气囊与伞衣下侧边缘相匹配,若干环形气囊间通过连通所有环形气囊的跨接通道相连通,伞衣上设有电源、控制器,电源、控制器、环形气囊依次串联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所述的控制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有指针式气压表,指针式气压表转轴上设有随转轴转动的主齿轮,主齿轮水平布置,指针式气压表转轴竖直布置,主齿轮左侧设有与主齿轮啮合的副齿轮,副齿轮上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第一导电片,副齿轮上方设有固定的圆弧形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的圆弧形圆心位于副齿轮轴线上,第二导电片与副齿轮呈非接触状态,第一导电片外径与第二导电片内径相匹配,第一导电片顺时针方向后端与第二导电片顺时针方向前端重合,重合角度为x,主齿轮右侧设有与主齿轮啮合的齿圈,齿圈外径与副齿轮直径相同,齿圈内侧设有棘齿,齿圈内设有与齿圈同轴布置的转盘,转盘外侧边缘设有与棘齿配合的棘爪,转盘上侧设有圆弧形第三导电片,转盘上方设有固定的圆弧形第四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的圆弧形圆心位于转盘轴线上,第四导电片与转盘呈非接触状态,第三导电片外径与第四导电片内径相匹配,第三导电片顺时针方向前端与第四导电片顺时针方向后端之间留有间隔,间隔角度为y,y>x,第一导电片与第三导电片通过导线相连,第二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分别设有一个用于串入电路的引出线接头。
[0005]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均简称为本降落伞。
[0006]本降落伞的使用方法:本降落伞穿戴时与传统降落伞没有区别,刚跳伞时,本降落伞从气压正常的舱内跳出,高空飞机舱外空气稀薄、气压低,此时指针式气压表转轴逆时针转动,并通过主齿轮带动副齿轮、齿圈顺时针转动,转盘在棘齿和棘爪的作用下也顺时针转动,副齿轮上的第一导电片随副齿轮顺时针转动,从而脱离与第二导电片的接触,转盘上的
第三导电片随转盘顺时针转动与第四导电片接触重合,随着高度降低,空气气压逐渐增大,指针式气压表转轴带动主齿轮顺时针缓慢转动,在主齿轮的驱动下,第一导电片随副齿轮逆时针缓慢转动,齿圈也同时逆时针转动,但是由于棘齿和棘爪仅能单向驱动,所以此时转盘不会转动,当本降落伞高度降低至合适的开伞高度时,第一导电片刚好与第二导电片接触,此时控制器接通,环形气囊瞬间炸开,环形气囊起到骨架的作用迅速将伞衣撑开,完成开伞。
[0007]本降落伞的优点:本降落伞根据从跳伞过程中外部气压先降低再回升的特性设计了触发气囊的控制器,可以控制本降落伞在合适的高度下自动开伞,而且环形气囊形成了本降落伞伞衣的骨架,可以保证降落伞开伞后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使得下落过程受天气影响较小,更换气囊后,仅需调节控制器中转盘的初始位置即可重复使用,成本较低。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包括伞包和设在伞包上的降落伞本体,降落伞本体包括伞衣和伞绳,伞衣下部周向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的待充气状态的环形气囊,位于最下侧的环形气囊与伞衣下侧边缘相匹配,若干环形气囊间通过连通所有环形气囊的跨接通道相连通,伞衣上设有电源、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环形气囊依次串联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所述的第一控制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有指针式气压表,指针式气压表转轴上设有随转轴转动的主齿轮,主齿轮水平布置,指针式气压表转轴竖直布置,主齿轮左侧设有与主齿轮啮合的副齿轮,副齿轮上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第一导电片,副齿轮上方设有固定的圆弧形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的圆弧形圆心位于副齿轮轴线上,第二导电片与副齿轮呈非接触状态,第一导电片外径与第二导电片内径相匹配,第一导电片顺时针方向后端与第二导电片顺时针方向前端重合,所述的第二控制器包括若干并联布置的微动开关,若干微动开关设于伞包外侧,每个微动开关触点上设有内凹的撞风板,第一导电片、第二控制器分别设有一个用于串入电路的引出线接头。
[0009]本降落伞的使用方法:本降落伞穿戴时与传统降落伞没有区别,刚跳伞时,本降落伞从气压正常的舱内跳出,高空飞机舱外空气稀薄、气压低,此时指针式气压表转轴逆时针转动,并通过主齿轮带动副齿轮、齿圈顺时针转动,副齿轮上的第一导电片随副齿轮顺时针转动,从而脱离与第二导电片的接触,随着高度降低,空气气压逐渐增大,指针式气压表转轴带动主齿轮顺时针缓慢转动,在主齿轮的驱动下,第一导电片随副齿轮逆时针缓慢转动,而且由于高度下降气压升高,伞包外侧所受到的风压也会增大,当本降落伞高度降低至合适的开伞高度时,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重新接触,增大的风压推动撞风板触发微动开关,此时环形气囊瞬间炸开,环形气囊起到骨架的作用迅速将伞衣撑开,完成开伞。
[0010]相比于前一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各种高度的跳伞,除高空跳伞外,低空跳伞时,由于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一直处于结合状态,跳出舱外后,风压直接就会触发微动开关,从而完成开伞。
[0011]而且上述两种方案均无需人为参与,都是全自动的过程,无需任何额外训练都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降落伞实施例一中控制器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降落伞实施例一中控制器在刚出舱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降落伞实施例一中控制器在达到开伞高度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降落伞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降落伞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0017]图6是本降落伞实施例二中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一个微动开关,实际是若干个微动开关并联的关系)。
[0018]图7是本降落伞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
[0020]参见图1

图5,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包括伞包1和设在伞包1上的降落伞本体,降落伞本体包括伞衣21和伞绳22,伞衣21下部周向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的待充气状态的环形气囊3,位于最下侧的环形气囊3与伞衣21下侧边缘相匹配,若干环形气囊3间通过连通所有环形气囊3的跨接通道31相连通,伞衣21上设有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降落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包和设在伞包上的降落伞本体,降落伞本体包括伞衣和伞绳,伞衣下部周向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的待充气状态的环形气囊,位于最下侧的环形气囊与伞衣下侧边缘相匹配,若干环形气囊间通过连通所有环形气囊的跨接通道相连通,伞衣上设有电源、控制器,电源、控制器、环形气囊依次串联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所述的控制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有指针式气压表,指针式气压表转轴上设有随转轴转动的主齿轮,主齿轮水平布置,指针式气压表转轴竖直布置,主齿轮左侧设有与主齿轮啮合的副齿轮,副齿轮上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第一导电片,副齿轮上方设有固定的圆弧形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的圆弧形圆心位于副齿轮轴线上,第二导电片与副齿轮呈非接触状态,第一导电片外径与第二导电片内径相匹配,第一导电片顺时针方向后端与第二导电片顺时针方向前端重合,重合角度为x,主齿轮右侧设有与主齿轮啮合的齿圈,齿圈外径与副齿轮直径相同,齿圈内侧设有棘齿,齿圈内设有与齿圈同轴布置的转盘,转盘外侧边缘设有与棘齿配合的棘爪,转盘上侧设有圆弧形第三导电片,转盘上方设有固定的圆弧形第四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的圆弧形圆心位于转盘轴线上,第四导电片与转盘呈非接触状态,第三导电片外径与第四导电片内径相匹配,第三导电片顺时针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勇付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李天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