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天勇专利>正文

公筷取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009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1
公筷取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周向设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括若干主坠孔、副坠孔,主坠孔副坠孔上侧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通孔,每个伸缩组件对应设有导向环,主坠孔、副坠孔内设有主坠体、副坠体,主坠体、副坠体上设有挂环其质量为G1、G2,底座周向设有插孔,插孔内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外端设有支撑臂,支撑杆上设有束线环,支撑臂设有坠线孔,每个坠线孔下方均设有筷子,筷子质量为G3,G1≥G2>2G3,两根筷子之间设有连接线,连接线上设有坠线,坠线穿过坠线孔、导向环,依次穿过通孔、挂环,最后向固定在通孔的边缘处。本装置通过伸缩组件可以在公筷使用完毕后迅速归位,方便其他人使用。方便其他人使用。方便其他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筷取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公筷取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惯,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在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大量传播的机会。虽然现在都在推行使用公筷,但是由于尚没有形成习惯,经常会出现将公筷“据为己有”的问题,而且公筷每次使用后都需要放回原位以方便其他人使用,这种方式在中餐的就餐过程中显得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筷取用装置,其结构简单,取用和放回公筷的操作方便,通过伸缩组件可以在公筷使用完毕后迅速归位,方便其他人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公筷取用装置,包括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底座,底座周向设有若干等角度均布的公筷伸缩组件,所述的每个公筷伸缩组件包括若干个位于底座上侧且向下延伸的主坠孔,主坠孔上侧敞口处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上设有竖向贯穿第一横梁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主坠孔共轴线,底座上侧位置上对应每个主坠孔旁侧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副坠孔,副坠孔上侧敞口处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上设有竖向贯穿第二横梁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副坠孔共轴线,主坠孔的轴线与对应的副坠孔的轴线沿水平向的距离相等,主坠孔直径大于副坠孔直径,底座上侧对应每个公筷伸缩组件均设有一个导向环,主坠孔内设有与主坠孔间隙配合的主坠体,主坠体上侧设有第一挂环其质量为G1,副坠孔内设有与副坠孔间隙配合的副坠体,副坠体上侧设有第二挂环其质量为G2,且副坠体与副坠孔的间隙小于主坠体与主坠孔之间的间隙,底座周向侧面位置上对应每个导向环处均设有沿底座径向延伸且上下间隔布置的三个插孔,所述的三个插孔均为方孔它们的深度均相同,三个插孔均为倾斜布置,且三个插孔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上至下依次增大,每个导向环对应的三个插孔有且仅有一个插孔内插设有与插孔配合的支撑杆,支撑杆超出插孔的外端设有圆弧形的支撑臂,圆弧形支撑臂的圆心位于底座的中轴线上,支撑杆位置上靠近支撑臂处设有束线环,圆弧形支撑臂上设有沿径向贯穿支撑臂的坠线孔,每个坠线孔下方均设有两根筷子,两根筷子的质量为G3,G1≥G2>2G3,两根筷子的柄端之间连接有3

4cm的连接线,连接线上连接有坠线,筷子上的坠线向上穿过坠线孔,然后共同穿过导向环,从上至下穿过第二通孔并向下延伸穿过第二挂环,再由下至上穿过第二通孔,然后从上至下穿过第一通孔并向下延伸穿过第一挂环,最后向上延伸固定在第一通孔的边缘处。
[0005]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技术所述的公筷取用装置均简称为本装置。
[0006]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和优点:根据桌子的大小将支撑杆插入合适的插孔中(桌子面积越大选择与水平面夹角越小的插孔),使用时,拉动任意一双筷子,该筷子的坠线就会被
向外拉出,此时副坠体、主坠体依次被向上抬起,使用后松开筷子,在主坠体、副坠体的重力作用下筷子被复位,由于G1≥G2>2G3,且副坠体与副坠孔的间隙小于主坠体与主坠孔之间的间隙,由于副坠体与副坠孔之间的间隙较小,副坠体下落过程中副坠孔内会形成背压,从而减缓下落速度,主坠体会先复位然后副坠体再缓慢复位,在筷子端体现为,先回缩一定距离然后再缓慢回缩至完全复位,本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取用和放回公筷的操作方便,通过伸缩组件可以在公筷使用完毕后迅速归位,方便其他人使用。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装置的俯视图。
[0008]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见图1、图2,公筷取用装置,包括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底座1,底座1周向设有四个等角度均布的公筷伸缩组件,所述的每个公筷伸缩组件包括三个位于底座1上侧且向下延伸的主坠孔2,主坠孔2上侧敞口处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横梁21,第一横梁21上设有竖向贯穿第一横梁21的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与主坠孔2共轴线,底座1上侧位置上对应每个主坠孔2旁侧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副坠孔3,副坠孔3上侧敞口处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横梁31,第二横梁31上设有竖向贯穿第二横梁31的第二通孔311,第二通孔311与副坠孔3共轴线,主坠孔2的轴线与对应的副坠孔3的轴线沿水平向的距离相等,主坠孔2直径大于副坠孔3直径,底座1上侧对应每个公筷伸缩组件均设有一个导向环11,导向环11距离每个副坠孔3沿水平向的距离相等,每个导向环11沿径向距离底座1周向边缘的距离也相等,主坠孔2内设有与主坠孔2间隙配合的主坠体22,主坠体22上侧设有第一挂环221其质量为G1,副坠孔3内设有与副坠孔3间隙配合的副坠体32,副坠体32上侧设有第二挂环321其质量为G2,且副坠体32与副坠孔3的间隙小于主坠体22与主坠孔2之间的间隙,底座1周向侧面位置上对应每个导向环11处均设有沿底座1径向延伸且上下间隔布置的三个插孔12,所述的三个插孔12均为方孔它们的深度均相同,三个插孔12均为倾斜布置,且三个插孔12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上至下分别为5
°
、45
°
、60
°
,每个导向环11对应的三个插孔12有且仅有一个插孔12内插设有与插孔12配合的支撑杆4,支撑杆4超出插孔12的外端设有圆弧形的支撑臂41,圆弧形支撑臂41的圆心位于底座1的中轴线上,支撑杆4位置上靠近支撑臂41处设有束线环42,圆弧形支撑臂41上设有沿径向贯穿支撑臂41的坠线孔43,每个坠线孔43下方均设有两根筷子5,两根筷子5的质量为G3,G1≥G2>2G3,两根筷子5的柄端之间连接有3

4cm的连接线51,连接线51上连接有坠线6,位于支撑臂41两端的筷子5上的坠线6向上穿过坠线孔43,然后共同穿过导向环11,从上至下穿过第二通孔311并向下延伸穿过第二挂环321,再由下至上穿过第二通孔311,然后从上至下穿过第一通孔211并向下延伸穿过第一挂环221,最后向上延伸固定在第一通孔211的边缘处。
[0010]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和优点:根据桌子的大小将支撑杆4插入合适的插孔12中(桌子面积越大选择与水平面夹角越小的插孔),使用时,拉动任意一双筷子5,该筷子5的坠线6就会被向外拉出,此时副坠体32、主坠体22依次被向上抬起,使用后松开筷子5,在主坠体22、副坠体32的重力作用下筷子5被复位,由于G1‑
G2>2G3,且副坠体32与副坠孔3的间隙小于主
坠体22与主坠孔2之间的间隙,由于副坠体32与副坠孔3之间的间隙较小,副坠体32下落过程中副坠孔3内会形成背压,从而减缓下落速度,主坠体22会先复位然后副坠体32再缓慢复位,在筷子5端体现为,先回缩一定距离然后再缓慢回缩至完全复位,本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取用和放回公筷的操作方便,通过伸缩组件可以在公筷使用完毕后迅速归位,方便其他人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公筷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底座,底座周向设有若干等角度均布的公筷伸缩组件,所述的每个公筷伸缩组件包括若干个位于底座上侧且向下延伸的主坠孔,主坠孔上侧敞口处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上设有竖向贯穿第一横梁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主坠孔共轴线,底座上侧位置上对应每个主坠孔旁侧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副坠孔,副坠孔上侧敞口处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上设有竖向贯穿第二横梁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副坠孔共轴线,主坠孔的轴线与对应的副坠孔的轴线沿水平向的距离相等,主坠孔直径大于副坠孔直径,底座上侧对应每个公筷伸缩组件均设有一个导向环,主坠孔内设有与主坠孔间隙配合的主坠体,主坠体上侧设有第一挂环其质量为G1,副坠孔内设有与副坠孔间隙配合的副坠体,副坠体上侧设有第二挂环其质量为G2,且副坠体与副坠孔的间隙小于主坠体与主坠孔之间的间隙,底座周向侧面位置上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天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