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251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由固定在充电位置处的供电组件和固定在车载机器人上的受电组件构成;供电组件包括设置在一保护罩内的电极推紧组件、Z轴调整组件、Y轴调整组件、θ轴调整组件和两台测距传感器;受电组件包括设置在一保护壳内的回归传感器反射窗、两个Z轴感应器和两个充电触头;该装置设计合理,可实现位于车载机器人上的受电组件与位于充电位置的充电组件进行自行对接,非充电状态下能够通过防护罩防护以满足防尘、防水需求;无论在快速调整位置偏差还是在充电电极的防护上均得到有效提升,供电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安全性能好。安全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工作业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尤其是在高危、高风险岗位更是如此。且工业机器人兼具有自动续航、定点续航功能,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工业机器人种类较多,依据行走方式分为轨道式、足式、履带式等多种。采用轨道式和足式行走的机器人对工作空间、地形的要求较高,但往往工业场所现场环境较复杂,履带则对地形要求较低,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因此在面对一些复杂的作业环境时,机器人多采用履带的行走方式。但是由于受履带差速结构的影响,机器人在需要充电时则无法做到精准定位到指定地点,需要反复调整机器人位置才能完成充电工作,从而影响充电效率。此外,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如作业环境潮湿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充电装置易形成水珠附着或静电产生,而水珠附着和静电极易导致充电装置短路或烧损,因此充电装置在防尘、防水方面也需要进行有效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固定在充电位置处的供电组件和固定在车载机器人上的受电组件构成;供电组件包括设置在一保护罩内的电极推紧组件、Z轴调整组件(1

3)、Y轴调整组件(1

4)、θ轴调整组件(1

7)和两台测距传感器(1

6);受电组件包括设置在一保护壳内的回归传感器反射窗(2

1)、两个Z轴感应器(2

2)和两个充电触头(2

3);其中,θ轴调整组件(1

7)包括转台中转件(1

7a)、转台(1

7d)、转台电机(1

7e)和θ轴固定板(1

8);θ轴固定板(1

8)水平固定在保护罩内侧,其上设有固定安装转台(1

7d)的开孔;转台电机(1

7e)的输出端与转台(1

7d)的底部输入端连接,转动平台固定在转台中转件(1

7a)的底面中心处;Y轴调整组件(1

4)包括Y轴移动板(1

4a)、两条直线导轨和带传动机构;Y轴移动板(1

4a)为一块沿其长边方向开设有条形通孔的矩形板,其竖直设置且一侧长边边沿固定在转台中转件(1

7a)上;直线导轨由滑轨(1

4c)和与滑轨(1

4c)相配合的滑块(1

4b)构成,两条直线导轨的滑轨(1

4c)分别沿Y轴移动板(1

4a)的长边方向固定在Y轴移动板(1

4a)的两个长边侧;带传动机构固定在Y轴移动板(1

4a)前侧板面处;Z轴调整组件(1

3)包括Z轴移动板(1

3a)、两套驱动机构、锁紧块(1

3k)和齿形压板(1

3L);Z轴移动板(1

3a)以平行于Y轴移动板(1

4a)的方式设置在Y轴移动板(1

4a)前侧,其背面固定在直线导轨的两个滑块(1

4b)上;锁紧块(1

3k)固定在Z轴移动板(1

3a)背面,齿形压板(1

3L)固定在锁紧块(1

3k)上并与带传动机构中的同步带(1

4e)连接;两套驱动机构对称设置在Z轴移动板(1

3a)上,每套驱动机构包括T形板(1

3b)和第二气缸(1

3d),T形板(1

3b)倒置设置且其以平行于Z轴移动板(1

3a)的方式设置于Z轴移动板(1

3a)前侧;第二气缸(1

3d)以垂直于Z轴移动板(1

3a)的方式设置在Z轴移动板(1

3a)的背面,其活塞杆穿过开设于Z轴移动板(1

3a)上的通孔并与螺纹连接在T形板(1

3b)连接;电极推紧组件由两个电极推紧装置(1

2)构成,二者对称设置在Z轴移动板(1

3a)的前侧,且每个电极推紧装置(1

2)前端设有与电极探针(1

2b);各电极探针(1

2b)均以垂直于Z轴移动板(1

3a)的方式设置;两个充电触头(2

3)以其充电接入端朝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两个Z轴感应器(2

2)以其感应端朝向外侧的方式分别设置在两个充电触头(2

3)邻侧,回归传感器反射窗(2

1)设置与两个充电触头(2

3)中间,且在保护壳上开设有使回归传感器反射窗(2

1)、两个Z轴感应器(2

2)和两个充电触头(2

3)与外部连通的窗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θ轴调整组件(1

7)还包括两个θ轴限位开关(1

7b)和一个θ轴感应片(1

7c);其中,θ轴感应片(1

7c)固定在转台中转件(1

7a)底面上的θ轴零点位置处,两个θ轴限位开关(1

7b)固定在θ轴固定板(1

8)上且分别位于θ轴感应片(1

7c)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带传动机构包括定位轮(1

4d)、同步带(1

4e)、减速器(1

4f)、定位轮驱动电机(1

4g)和同步轮(1

4h);同步轮调节块(1

4j);定位轮(1

4d)和同步轮(1

4h)对称设置在Y轴移动板(1

4a)正面的两个短边侧,且二者套装在同步带(1

4e)内,以实现同步转动;减速器(1

4f)和定位轮驱动电机(1

4g)通过固定架安装在Y轴移动板(1

4a)背面,且设置在定位轮(1

4d)的后侧;定位轮驱动电机(1

4g)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

4f)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器(1

4f)的输出轴垂直于Y
轴移动板(1

4a)设置且轴端穿过Y轴移动板(1

4a)并固定在定位轮(1

4d)的中心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带传动机构还包括同步轮调节块(1

4j),其安装在Y轴移动板(1

4a)背面,且设置在同步轮(1

4h)的后侧,用于调节同步带(1

4e)的张紧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Y轴调整组件(1

4)还包括Y轴感应片(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三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