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560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结构包括对接机器人、感应底座、移动槽道、接电槽道、定位感应器、挡杆、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有具有定位感应器的感应座,搭配对接机器人和固定的移动槽道,定位感应器进行定位感应后通过控制器设定好的位置参数控制对接机器人进行充电对接,免于人为拿取笨重充电器的不便,对接机器人的充电对接头上设有红外感应器,充电头未正确对准时会顶压触发红外感应器,并通过无线传输器传输至控制器进行停止和警示,防止表面磕碰损坏等情况,通过在感应底座上设有接电槽道,槽道内设有接电环,对接机器人底部设有电刷与接电环进行通电对接,免于线路布置,避免线路拉扯等不便。等不便。等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工作原理大致为: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还分为三个种类,分别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其中,纯电电动汽车使用时,采用充电的蓄能方法,便需要用到充电汽车专用的充电器或对接器等,而这些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用的充电器材等便为电动汽车充电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在使用时,电动汽车的充电器材较为笨重,在进行充电过程中,对于气力比较小的人来说较为不便,并容易因为手滑等造成危险和损坏等,充电头在对接过程中也容易磕碰车体,造成损坏等不便,且现有技术使用时,充电器在进行对接过程中会带动线路的拉扯,在不同位置的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线路盘绕拉扯损坏等情况,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可自动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电动汽车的充电器材较为笨重,在进行充电过程中,对于气力比较小的人来说较为不便,并容易因为手滑等造成危险和损坏等,充电头在对接过程中也容易磕碰车体,造成损坏等不便,且现有技术使用时,充电器在进行对接过程中会带动线路的拉扯,在不同位置的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线路盘绕拉扯损坏等情况,较为不便的效果。
[0004](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自动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对接机器人、感应底座、移动槽道、接电槽道、定位感应器、挡杆、控制器,所述感应底座顶端设有移动槽道、接电槽道,所述对接机器人通过移动槽道、接电槽道与感应底座活动扣接,所述感应底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感应底座上设有挡杆,所述定位感应器镶嵌设于感应底座顶端;所述对接机器人包括机械臂、充电对接头、主底座、齿槽、齿轮、驱动电机、第一防护盖、第一移动装配杆、第一限位板、电机装配板、接电装配板、第一通电线、第一接电环、第一电刷、第一辅动装配杆、第一辅动轮、第二防护盖、第二移动装配杆、第二限位板、第二辅动轮、第二接电环、第二电刷、第二辅动装配杆、第二通电线,所述主底座顶端与机械臂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机械臂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对接头,所述齿槽设于移动槽道远离主底座侧,所述移动槽道邻近主底座侧活动扣接有第一防护盖,所述电机装配板设于移动槽道内,所述电机装配板上镶嵌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槽
啮合,所述第一限位板设于电机装配板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一移动装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装配杆贯穿第一防护盖与主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接电槽道邻近主底座侧活动扣接有第二防护盖,所述接电装配板设于接电槽道内,所述接电装配板与第一辅动装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动装配杆远离接电装配板侧镶嵌设有第一电刷,所述第一电刷远离第一辅动装配杆侧与第一接电环贴合,所述第一接电环镶嵌设于感应底座内,所述第一辅动装配杆上套接有第一辅动轮,所述第一电刷通过第一通电线与主底座电连接,所述接电装配板内部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二移动装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装配杆贯穿第二防护盖与主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接电装配板与第一辅动装配杆连接反向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动装配杆,所述第二辅动装配杆远离接电装配板镶嵌设有第二电刷,所述第二电刷远离第二辅动装配杆侧与第二接电环贴合,所述第二接电环镶嵌设于感应底座内,所述第二辅动装配杆上套接有第二辅动轮,所述第二电刷通过第二通电线与主底座电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对接头包括装配固定杆、无线传输器、固定装配头、感应接线杆、充电通电杆、充电接电环、防护限定环、气孔、防护罩、充电护套、第一压缩弹簧、防护挡板、充电头、第二压缩弹簧、红外感应器,所述固定装配头通过装配固定杆与机械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配头与充电头之间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贯穿设有气孔,所述防护限定环固定套接于固定装配头上,所述防护限定环设于充电护套内,所述充电头设于充电护套内,所述防护挡板设于充电护套远离固定装配头侧,所述充电头与防护罩相接侧固定连接有充电通电杆,所述充电通电杆与固定装配头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接电环设于固定装配头内,所述充电接电环套接于充电通电杆上,所述充电接电环与充电通电杆活动连接,所述感应接线杆镶嵌设于固定装配头邻近充电头侧,所述固定装配头与充电头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固定装配头与充电头相邻侧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感应接线杆电连接与无线传输器电连接,所述充电接电环与主底座电连接,所述防护限定环远离固定装配头侧与充电护套内部远离固定装配头侧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感应器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感应器之间的间距与汽车车轮相同。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均为圆形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配头为绝缘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为橡胶弹簧。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由橡胶制成。
[0011] (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电动汽车的充电器材较为笨重,在进行充电过程中,对于气力比较小的人来说较为不便,并容易因为手滑等造成危险和损坏等,充电头在对接过程中也容易磕碰车体,造成损坏等不便,通过设有具有定位感应器的感应座,搭配对接机器人和固定的移动槽道,定位感应器进行定位感应后通过控制器设定好的位置参数控制对接机器人进行充电对接,免于人为拿取笨重充电器的不便,对接机器人的充电对接头上设有红外感应器,充电头未正确对准时会顶压触发红外感应器,并通过无线传输器传输至控制器进行停止和警示,防止表面磕碰损坏等情况。
[0012]2)、为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充电器在进行对接过程中会带动线路的拉扯,在不同位置的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线路盘绕拉扯损坏等情况,较为不便,通过在感应底座上设有接电槽道,槽道内设有接电环,对接机器人底部设有电刷与接电环进行通电对接,免于线路布置,避免线路拉扯等不便。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接机器人与感应底座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B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充电对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对接机器人

1、感应底座

2、移动槽道

3、接电槽道

4、定位感应器

5、挡杆

6、控制器

7、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连接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结构包括对接机器人(1)、感应底座(2)、移动槽道(3)、接电槽道(4)、定位感应器(5)、挡杆(6)、控制器(7),所述感应底座(2)顶端设有移动槽道(3)、接电槽道(4),所述对接机器人(1)通过移动槽道(3)、接电槽道(4)与感应底座(2)活动扣接,所述感应底座(2)固定连接有控制器(7),所述感应底座(2)上设有挡杆(6),所述定位感应器(5)镶嵌设于感应底座(2)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器人(1)包括机械臂(a)、充电对接头(b)、主底座(c)、齿槽(d)、齿轮(e)、驱动电机(f)、第一防护盖(g)、第一移动装配杆(h)、第一限位板(i)、电机装配板(j)、接电装配板(k)、第一通电线(l)、第一接电环(m)、第一电刷(n)、第一辅动装配杆(o)、第一辅动轮(p)、第二防护盖(q)、第二移动装配杆(r)、第二限位板(s)、第二辅动轮(t)、第二接电环(u)、第二电刷(v)、第二辅动装配杆(w)、第二通电线(x),所述主底座(c)顶端与机械臂(a)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机械臂(a)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对接头(b),所述齿槽(d)设于移动槽道(3)远离主底座(c)侧,所述移动槽道(3)邻近主底座(c)侧活动扣接有第一防护盖(g),所述电机装配板(j)设于移动槽道(3)内,所述电机装配板(j)上镶嵌设有驱动电机(f),所述驱动电机(f)上固定连接有齿轮(e),所述齿轮(e)与齿槽(d)啮合,所述第一限位板(i)设于电机装配板(j)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板(i)与第一移动装配杆(h)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装配杆(h)贯穿第一防护盖(g)与主底座(c)固定连接;所述接电槽道(4)邻近主底座(c)侧活动扣接有第二防护盖(q),所述接电装配板(k)设于接电槽道(4)内,所述接电装配板(k)与第一辅动装配杆(o)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动装配杆(o)远离接电装配板(k)侧镶嵌设有第一电刷(n),所述第一电刷(n)远离第一辅动装配杆(o)侧与第一接电环(m)贴合,所述第一接电环(m)镶嵌设于感应底座(2)内,所述第一辅动装配杆(o)上套接有第一辅动轮(p),所述第一电刷(n)通过第一通电线(l)与主底座(c)电连接,所述接电装配板(k)内部设有第二限位板(s),所述第二限位板(s)与第二移动装配杆(r)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装配杆(r)贯穿第二防护盖(q)与主底座(c)固定连接,所述接电装配板(k)与第一辅动装配杆(o)连接反向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动装配杆(w),所述第二辅动装配杆(w)远离接电装配板(k)镶嵌设有第二电刷(v),所述第二电刷(v)远离第二辅动装配杆(w)侧与第二接电环(u)贴合,所述第二接电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治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