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14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属于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等离子炬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放电件和供液管。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第二电极设置有冷却腔,第二电极具有安装部,安装部形成冷却腔的底壁。放电件安装于安装部远离冷却腔的一侧,并且放电件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供液管伸入冷却腔的底部,且靠近安装部。通过将供液管伸入冷却腔的底部,且靠近安装部,使得由供液管流入的换热介质可直接作用在用于安装放电件的安装部上,可以高效的实现对放电件和安装部的降温。温。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炬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等离子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气处理一般分为无机废气和有机废气,无机废气一般采用喷淋法和水洗法,有机废气常用的方法是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和等离子法等。
[0003]等离子法是利用等离子炬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放电,工作气体在电流作用下发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火焰。离子体火焰在工作气体的作用下经过喷头喷射形成喷射流火焰。喷射流火焰与待处理废气混合将废气加热,将废气中的有机物或者卤化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机小分子物质。
[0004]由于等离子体火焰的温度较高,会导致等离子炬的电极在高温下氧化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其能够降低等离子炬装置的电极温度,改善等离子炬装置的电极在高温下氧化和损坏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放电件和供液管,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冷却腔,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形成所述冷却腔的底壁;所述放电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冷却腔的一侧,并且所述放电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供液管伸入所述冷却腔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安装部。
[0008]本申请通过设置冷却腔,在冷却腔通入冷却介质后可以实现对等离子炬装置的降温,从而改善等离子炬装置在高温下氧化和损坏的问题。同时,由于放电件是等离子炬装置的最主要的产热源,将冷却腔设置在第二电极可以实现对放电件和第二电极的降温,从而避免第二电极氧化和放电件损坏。将供液管伸入冷却腔的底部,且靠近安装部使得由供液管流入的冷却介质可直接作用在用于安装放电件的安装部上,可以高效的实现对放电件和安装部的降温。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远离放电件的一侧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放电件的位置对应,所述供液管伸入所述冷却腔的一端靠近所述凸出部。通过设置凸出部以增大安装部的换热面积。将供液管伸入冷却腔的一端靠进凸出部使得由供液管流入的冷却介质直接作用在凸出部,从而提高了放电件的换热效率。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呈锥形,并且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供液管。将凸出部设置成锥形,并且部分伸入供液管,使得由供液管流入的冷却介质经凸出部的尖端分散和凸出部与供液管端部的共同作用下使冷却介质顺着凸出部的侧壁流下,从而实现了对凸出部更好的换热。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等离子炬装置还包括端盖,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第
一电极的一端内凹形成所述冷却腔,所述安装部形成所述冷却腔的底壁,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极以封闭所述冷却腔,所述端盖设置有通孔,所述供液管穿过所述通孔,并且伸入所述冷却腔的底部。将第二电极的端部内凹形成冷却腔,使得冷却介质实现对第二电极的散热,从而避免了第二电极因受高温而损坏,设置端盖可以对冷却腔实现密封,以让冷却腔形成密封环境。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等离子炬装置还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安装于所述端盖,并且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冷却腔连通,所述出液管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供液管的外侧,并且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之间形成出液流道以供冷却介质流出。将出液管套设在供液管的外侧,使冷却腔内的冷却介质从出液流道流出,可以减少在端盖上开孔的同时,可以对供液管和出液管进行集成,让供液管和出液管的集成度更高,更加节约空间,从而可以将等离子炬装置做的更加小型化。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供液管连接,所述出液管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出液流道连通的开口。通过在出液管的端部设置翻边,利用翻边将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可以将供液管集成,便于供液管和出液管的安装。同时,由于在出液管的侧壁设置开口,可以将供液管的端部和开口设置在两侧,便于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等离子炬装置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围合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安装件围合形成冷却流道,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设置安装件在第一电极的外侧形成冷却流道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电极的冷却和降温,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极在高温下氧化或损坏。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口开设于所述安装件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一侧,所述出液口开设于所述安装件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一侧。将进液口设置在安装件侧壁的底部,出液口设置在安装件侧壁的顶部这样可以减少冷却流道内的死水区,让冷的换热介质从冷却流道的底部向着顶部流动,也可以让换热介质进行充分的换热。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等离子炬装置还包括分水件,所述分水件安装于所述冷却流道,所述分水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流道的顶壁和所述冷却流道的底壁抵接,以将所述冷却流道分隔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环绕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所述第二流道环绕在所述分水件的外侧,所述分水件靠近所述安装件的一侧凸设有分水板,所述分水板与所述安装件抵接,以将所述第二流道分隔为上部流道和下部流道,所述上部流道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下部流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分水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下部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上部流道连通。通过设置分水件将冷却流道分隔成第一流道、上部流道和下部流道,使得由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经下部流道缓冲和分散后由第一通孔流入第一流道。由于第一流道环绕在第一电极的外部,使得流入第一流道的换热介质沿第一流道的底部向上流动,从而让换热介质均匀的实现对第一电极的降温。第一流道内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通孔流入上部流道,并由出液口排出,从而增加了流道的长度,使得换热介质的换热效果更好。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沿着所述第一流道的切向设置。第一通孔呈切向设置在分水件上这样会得流入第一流道的冷却介质会在第一流道内沿着第一电极的
侧壁进行旋转流动,让换热介质流动的水流路增长,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离子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炬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炬装置的分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标:100

等离子炬装置;110

第一电极;111

间隙;11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放电件(130)和供液管(140),所述第一电极(11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20)设置有冷却腔(121),所述第二电极(120)具有安装部(123),所述安装部(123)形成所述冷却腔(121)的底壁;所述放电件(130)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23)远离所述冷却腔(121)的一侧,并且所述放电件(130)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之间;所述供液管(140)伸入所述冷却腔(121)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安装部(1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3)远离所述放电件(130)的一侧凸设有凸出部(125),所述凸出部(125)与所述放电件(130)的位置对应,所述供液管(140)伸入所述冷却腔(121)的一端靠近所述凸出部(1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25)呈锥形,并且所述凸出部(125)至少部分伸入所述供液管(1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炬装置(100)还包括端盖(170),所述第二电极(120)远离所述第一电极(110)的一端内凹形成所述冷却腔(121),所述安装部(123)形成所述冷却腔(121)的底壁,所述端盖(170)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极(120)以封闭所述冷却腔(121),所述端盖(170)设置有通孔(171),所述供液管(140)穿过所述通孔(171),并且伸入所述冷却腔(121)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炬装置(100)还包括出液管(180),所述出液管(180)安装于所述端盖(170),并且所述出液管(180)与所述冷却腔(121)连通,所述出液管(180)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供液管(140)的外侧,并且所述供液管(140)和所述出液管(180)之间形成出液流道(181)以供换热介质流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等离子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明孙伟男余欢丁宇黄江华姚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