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及钻井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309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及钻井方法。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排岩机构;其中,等离子体发生器用于破碎岩石;排岩机构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用于将岩石破碎后产生的岩屑排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电弧,等离子电弧作用于井底的岩石以将岩石破碎,实现了钻井,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机械钻井,也就无需进行换钻头,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缩短了钻井周期,并且,排岩机构将岩石破碎后的岩屑排除,有效地避免了岩屑封堵井底,确保了钻井顺利进行,进而提高了钻井效率。而提高了钻井效率。而提高了钻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及钻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及利用该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进行钻井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钻井行业中,通常是采用机械钻井。然而,机械钻井中钻头的磨损较快,需要频繁的提钻、换钻头,并且,整个提钻过程耗时长,使得钻井效率低下,还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钻井易导致钻井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进行钻井的方法。
[0004]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该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排岩机构;其中,等离子体发生器用于破碎岩石;排岩机构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用于将岩石破碎后产生的岩屑排除。
[0005]进一步地,上述等离子体发生系统中,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阴极机构和阳极机构;其中,阳极机构包括:壳体和阳极;壳体的第一部分套设于阴极机构的外部,壳体的第二部分套设于阳极的外部,阳极与阴极机构相对设置;排岩机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排岩机构;其中,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用于破碎岩石;所述排岩机构设置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用于将岩石破碎后产生的岩屑排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阴极机构(1)和阳极机构(2);其中,所述阳极机构(2)包括:壳体(21)和阳极(22);所述壳体(21)的第一部分套设于所述阴极机构(1)的外部,所述壳体(21)的第二部分套设于所述阳极(22)的外部,所述阳极(22)与所述阴极机构(1)相对设置;所述排岩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输送排岩气的排岩气输送通道(5);其中,各所述排岩气输送通道(5)均沿所述壳体(2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壳体,以使所述排岩气输送至井底,进而带动所述岩屑向井外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22)的第一端与所述阴极机构(1)相对设置,所述阳极(22)的靠近第二端处向外扩张以呈喇叭口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22)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21)相连接;所述阳极(22)靠近第二端处的内部设置有气体腔,所述阳极(22)第二端的朝向所述阴极机构(1)的壁面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气体腔相连通的输入口,各所述输入口与各所述排岩气输送通道(5)一一对应且连通,以将所述排岩气输送所述气体腔内;所述阳极(22)第二端的朝向井底的壁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气体腔相连通的排气孔(221),以将所述排岩气输送至所述井底。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机构(2)还包括:阳极冷却机构;所述阳极冷却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壳体(21)的输入通道(6)和输出通道(7);其中,所述阳极(22)与所述壳体(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冷却腔(8);所述输入通道(6)和所述输出通道(7)均由所述壳体(21)的第一部分向第二部分处延伸且均与所述冷却腔(8)相连通,所述输入通道(6)用于向所述冷却腔(8)内输送阳极冷却水,所述输出通道(7)用于输出所述阳极冷却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锐陈培培方易剑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