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座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80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池座改良结构,该电池座主要包含有一承载体、一顶出导片及一卡扣导片,其中,顶出导片设于承载体内底面,而卡扣导片插设承载体周缘,且顶出导片与卡扣导片能够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承载体内底面中央形成有一凹陷状的定位卡槽,定位卡槽所围的范围内,其中段形成有一向前倾斜的插孔,而后段则形成有另一贯穿的第一穿孔,并且承载体后侧端缘向上凸伸有一具凸卡缘的第一侧壁,而承载体另侧缘向上凸伸有一对应的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内面中央形成有一供插设卡扣导片的第二穿孔,第二侧壁在第二穿孔上方形成一供容置卡扣导片的容置槽; 上述顶出导片中段及后段分别冲压形成有一对应插孔与第一穿孔的插片、定位部,其中定位部向下延伸有一插设电路板的插脚,且顶出导片前段还形成有一向下弯折的〈状弹片部; 卡扣导片底端凸伸有一插设电路板的插脚,该卡扣导片上段向承载体内部弯折有一直立状的弹性部,弹性部顶端则向后弯折有一压扳部,同时卡扣导片在弹性部中段向内凸伸有一压抵电池顶面的压扣片。(*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以电池座卡制及弹起电池的
,涉及一种通过承载体、卡扣导片与顶出导片结构空间上的特殊设计,使得卡扣导片与顶出导片的结构得以有效简化,更重要的是,该整个电池座可借助垫高的设计,而使其下方仍能安置电子元件,以提高电路板的利用率。另外,以台湾专利公告第343789号「电池座的结构追加一」为例,其主要包括一座体及一正、负极导片的组成,其中座体,在底部端面设有接脚孔及定位接孔,而座体两对应壁上则分别成形有凸条挡肋及一向外凸伸的定位座,定位座内则供插接一正极导片;正极导片,其为具弹性的开口朝上的U形导片,其两相对片体上分别设有扣片及挡止片,该挡止片下缘具有一接脚;负极导片,其呈一倒L形状,而定位于座体的底部端面上,其垂直端为一接脚,水平端则具有定位钩,而水平端前段形成一弹片;利用上述构件,当电池置入于座体内时,负极导片抵持于电池的底端,而电池一端置于座体的凸条挡肋下,正极导片的扣片钩扣于电池的另一端,即可固定电池于座体内;反之,更换电池时,可简易将正极导片的扣片向内按压,使电池脱离后,负极导片的弹片则轻易地向电池上弹,以取出电池。然而通过上述说明,我们发现该电池座虽可达到一般的扣合及更换电池的目的,但该电池座为了使负极导片能定位于座体上,其端部两侧分别具两对应的倒钩部,且接脚上段同时呈ㄈ形设计,这样座体就必需设计成对应的式样才能配合,也即需对应设置一接脚孔及两定位槽孔,而所述正极导片呈U形设计,虽然提供了弹性,但其插设在座体时,需要较大面积的支撑才能使其稳固定位,然而由于座体本身体积极小,造成其易脱落的现象,再者不论是正极导片或负极导片其均设有复面弯折,因此其必需利用连续模具的冲压才能形成,这样将增加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难度,进而提高其成本,再者在冲压的过程中,也较容易产生不良品,况且由于负极导片与座体间需对准的孔洞较多,也增加其组装的不便,无形间提高电池座的制造与组装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由于现有电池座的设计未臻完善,普遍存在有诸如降低电路板利用率、模具制造不易、结构复杂、次品率高以及成本高等问题,无形间降低了其实用价值而确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良。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座改良结构,该电池座主要包含有一承载体、一顶出导片及一卡扣导片,其中,顶出导片设于承载体内底面,而卡扣导片插设承载体周缘,且顶出导片与卡扣导片能够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体内底面中央形成有一凹陷状的定位卡槽,定位卡槽所围的范围内,其中段形成有一向前倾斜的插孔,而后段则形成有另一贯穿的第一穿孔,并且承载体后侧端缘向上凸伸有一具凸卡缘的第一侧壁,而承载体另侧缘向上凸伸有一对应的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内面中央形成有一供插设卡扣导片的第二穿孔,第二侧壁在第二穿孔上方形成一供容置卡扣导片的容置槽;上述顶出导片中段及后段分别冲压形成有一对应插孔与第一穿孔的插片、定位部,其中定位部向下延伸有一插设电路板的插脚,且顶出导片前段还形成有一向下弯折的ㄑ状弹片部,使其具有弹性作用;卡扣导片底端凸伸有一插设电路板的插脚,该卡扣导片上段向承载体内部弯折有一直立状的弹性部,弹性部顶端则向后弯折有一压扳部,使弹性部可相对卡扣导片产生弹性作用,同时卡扣导片在弹性部中段向内凸伸有一压抵电池顶面的压扣片。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组成一结构简单、且模具设计制造容易的电池座结构。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座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承载体的侧壁在凸卡缘底缘至承载体内底面之间形成有贯穿的脱料孔,以降低成本。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座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顶出导片的插片相对于插孔斜面一侧还设有可卡定插孔底缘的定位凸点。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座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体的底部向下凸伸有呈相对视的第一脚座与第二脚座,且所述的第一、二穿孔分别贯穿至该第一、二脚座,以及该第一、二脚座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定位槽。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座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顶出导片的定位部具有能够扣设于第一脚座所属定位槽的卡扣凸片,而卡扣导片下段侧面也形成有能够勾扣于第二脚座所属定位槽的卡扣凸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也可以这样实现一种电池座改良结构,该电池座主要包括有一承载体、一具有插脚的顶出导片、以及一也具有插脚的卡扣导片,其中,顶出导片设于承载体内底面,而卡扣导片设于承载体周缘,且顶出导片与卡扣导片能够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体底部向下凸伸有呈相对视的第一脚座及第二脚座,而该承载体内底面相对于该第一、二脚座之处,并分别设有贯穿至第一脚座的第一穿孔与贯穿至第二脚座的第二穿孔,以便分别供顶出导片及卡扣导片的插脚插入。上述第一、二脚座的外侧面可以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定位槽。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座改良结构,其主要是在一供电池座置入的承载体的底部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一脚座及第二脚座,并在该承载体的内底面形成有一凹陷状的定位卡槽,该定位卡槽所围的范围内,其中段形成有一向前倾斜的插孔,而后段则形成有另一贯穿至第一脚座的第一穿孔,以便借助此插孔及第一穿孔供一顶出导片的插置固定,另外,承载体后侧端缘向上凸伸有一具凸卡缘的侧壁,并且承载体另侧缘向上凸伸有一对应的侧壁,该侧壁内面中央形成有一供容置卡扣导片的容置槽,而容置槽的底部还设有贯穿至第二脚座的穿孔以供插设卡扣导片;上述顶出导片中段及后段分别冲压形成有一对应插孔与定位部,其中定位部向下延伸有一连接导线的插脚,且顶出导片前段并形成有一向下弯折的ㄑ状弹片部,使其具有弹性作用;卡扣导片底端同时凸伸有一连接导线的插脚,该卡扣导片上段向承载体内部弯折有一直立状的弹性部,弹性部顶端则向后弯折有一压扳部,使弹性部可相对卡扣导片产生弹性作用,同时卡扣导片于弹性部中段向内凸伸有一压抵电池顶面的压扣片。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大幅简化整体模具的结构设计,有效改善现有需要设计连续模才能冲出正、负极导片的缺点,以便增进整体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借助上述第一、二脚座的设计,使得整个电池座被垫高,也就是说,电池座下方的空间即可供设置电子元件(例如SMT元件),进而使得电路板的利用率被有效提高。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定位效果理想的电池座改良结构,该电池座主要包含有一承载体10、一顶出导片20及一卡扣导片30,其中承载体10用来容置电池,设于承载体10内底面的顶出导片20可将电池顶起,而插设于承载体10周缘的卡扣导片30可供卡制电池,且顶出导片20与卡扣导片30可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供与电子元件形成回路,以上所述的配置及原理与现有技术类似,且并非是本技术的特征所在,因此不加赘述。而关于本技术特征结构的详细构成,则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的承载体10的底部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有呈相对视的第一脚座101及第二脚座102,且承载体10内底面中央形成有一凹陷状的定位卡槽11,定位卡槽11所围的范围内,其中段形成有一向前倾斜的插孔12,而后段则形成有另一贯穿至第一脚座101的第一穿孔13,以供顶出导片20插设,并且,承载体10的周缘向上凸伸形侧壁14,并借助侧壁14围成一供电池置入的容槽103,另外,侧壁14还依其高度分布而形成较高的第一侧壁141与第二侧壁142,且该第一、二侧壁141及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敏如
申请(专利权)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