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轨伤损打磨及表面平顺度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轨道
,具体涉及一种钢轨伤损打磨及表面平顺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铁路逐渐向重载、高速化发展,以及运输密度的大幅度提高,机车车辆与轨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造成钢轨出现磨耗、变形、疲劳等病害,不但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行车安全性,也不同程度的缩短了钢轨的使用寿命,尤其在小半径曲线外股钢轨出现明显的侧磨、掉块,内股轨头压溃严重,曲线钢轨侧磨以及接触疲劳伤损严重影响了钢轨使用寿命,在半径500m曲线地段,外股钢轨的使用寿命仅为300MGt左右。
[0003]为此,钢轨打磨可建立合适的钢轨断面,提高轮轨接触性能,减小钢轨的磨耗、表面伤损以及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同时延长钢轨磨耗寿命,修理或控制钢轨表面伤损,减缓钢轨破坏以及轨道状态恶化,控制钢轨表面状态,防止诸如滚动接触疲劳的钢轨伤损影响钢轨超声波探伤的准确性。
[0004]然而,目前采用的打磨装置往往移动不方便,且对钢轨的顶部以及侧面打磨十分不方便,需要人力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伤损打磨及表面平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轮对(2)、第一动力件(3)以及打磨组件(4);所述底板通过轮对架设在钢轨(7)上;所述打磨组件(4)包括固定架(4.1)、摆动杆(4.2)、移动杆(4.3)、侧部打磨轮(4.4)、第二动力件(4.5)以及顶部打磨轮(4.6);所述摆动杆(4.2)活动设置在底板(1)上,能在钢轨的宽度方向左右摇摆;所述固定架(4.1)设置在摆动杆上且固定架位于钢轨上端;所述第一动力件(3)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移动杆(4.3)的两端分别连接摆动杆(4.2)和第一动力件(3),通过第一动力件和移动杆带动固定架在钢轨宽度方向摇摆;所述顶部打磨轮(4.6)以及侧部打磨轮(4.4)均可转动式设置在固定架(4.1)上,且顶部打磨轮能与钢轨的顶部(7.1)接触,侧部打磨轮能与钢轨的侧部(7.2)接触;所述第二动力件(4.5)设置在固定架(4.1)上,且第二动力件的输出端与顶部打磨轮以及侧部打磨轮连接,通过第二动力件带动顶部打磨轮以及侧部打磨轮转动实现打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伤损打磨及表面平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4)还包括伸缩件(4.7);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摆动杆(4.2)和固定架(4.1),通过伸缩件带动固定架靠近和远离钢轨(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轨伤损打磨及表面平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4)还包括导向块(4.8);所述导向块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移动杆(4.3)贯穿导向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伤损打磨及表面平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机构(5);所述吸附机构(5)包括收集箱(5.1)以及与固定架一一对应的吸附组件;所述收集箱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嘴(5.2)、第一管路(5.3)以及第三动力件(5.4);所述吸嘴(5.2)设置在固定架(4.1)上,且吸嘴(5.2)与钢轨(7)对应;所述第一管路(5.3)的两端分别连通吸嘴(5.2)和收集箱(5.1);所述第三动力件(5.4)设置在第一管路(5.3)上,通过第三动力件带动吸嘴吸入打磨产生的杂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轨伤损打磨及表面平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5.1)内部设有过滤网(5.5)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平,李桩,肖燕财,黄志斌,闫斌,徐榕,黄旭东,袁宇,刘卓,张天琦,谢中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