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26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0
一种气动扳手,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转动设置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还包括一驱动第一同步轮转动的气动马达,气动马达设于把手,把手与本体固定相连;第二同步轮与本体之间设有套筒,套筒与本体固定设置,套筒设有沿自身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的螺纹孔,螺纹孔与螺纹外壳螺纹固定,螺纹外壳的内部设有弹簧,弹簧的上方抵触钢珠,钢珠的上方设有挡板,挡板的底部设有半球形凹位,钢珠抵触凹位,挡板与第二同步轮固定设置,套筒的中心设有周向凸起的固定圈,第二同步轮与固定圈通过第一轴承转动相连,第二同步轮内壁设有周向设置的固定位,固定位设有可与被拧零件相套合的连接筒。定位设有可与被拧零件相套合的连接筒。定位设有可与被拧零件相套合的连接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扳手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扳手。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厂中,反应堆压力壳的组装需要用到螺栓进行连接,在核电厂精确拆装反应堆压力壳的主螺栓时由于反应堆压力壳的重量很大,现有技术中用一般常用的扳手很难实现,需要一种可以提供巨大扭矩的扳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小的消耗实现大扭矩输出的气动扳手。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气动扳手,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转动设置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还包括一驱动第一同步轮转动的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设于把手,所述把手与本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轮与本体之间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本体固定设置,所述套筒设有沿自身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外壳螺纹固定,所述螺纹外壳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抵触钢珠,所述钢珠的上方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设有半球形凹位,所述钢珠抵触凹位,所述挡板与第二同步轮固定设置,所述套筒的中心设有周向凸起的固定圈,第二同步轮与固定圈通过第一轴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轮内壁设有周向设置的固定位,固定位设有可与被拧零件相套合的连接筒。
[0005]本技术所述气动马达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围套设一轴套;所述轴套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齿轮轴通过连接套固定相连;所述齿轮轴与第一齿轮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为锥形齿轮。
[0006]本技术所述本体具有安装位,具有孔位的端盖盖合在本体的安装位,所述孔位位于第二同步轮的正上方。
[0007]本技术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固定轴与本体转动设置。
[0008]本技术所述气动马达设有通入压缩空气后顺时针旋转的正向口、通入压缩空气后逆时针旋转的反向口、用于排出多余气体的排气口。
[0009]本技术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分别套设第二轴承、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的外围套设一轴承座,所述气动马达通过马达安装板与轴承座固定设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通过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安全可靠无污染。
[0012]2、本技术通过气动马达最终驱动第二同步轮转动且扭矩大于设定值时输出巨大扭矩最终实现对被拧零件的拧紧和松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去除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气动扳手,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有转动设置的第一同步轮11和第二同步轮12,所述第一同步轮11与第二同步轮12通过同步带111传动;还包括一驱动第一同步轮11转动的气动马达2,所述气动马达2设于把手13,所述把手13与本体1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轮12与本体1之间设有套筒3,所述套筒3与本体1固定设置,所述套筒3设有沿自身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的螺纹孔31,所述螺纹孔31与螺纹外壳41螺纹固定,所述螺纹外壳41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抵触钢珠42,所述钢珠42的上方设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底部设有半球形凹位,所述钢珠42抵触凹位,所述挡板5与第二同步轮12固定设置,所述套筒3的中心设有周向凸起的固定圈32,第二同步轮12与固定圈32通过第一轴承121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轮12内壁设有周向设置的固定位,固定位设有可与被拧零件相套合的连接筒。本实施例所述套筒3中固定圈32的作用是限定第二同步轮12的位置;只有当扭矩大于设定值后即超过弹簧的弹力后第二同步轮11才会转动,为大扭矩提供了保障,基本原理是向气动马达2通入压缩气体后气动马达1旋转,气动马达1旋转带动第一同步轮11转动,第一同步轮11通过同步带111带动第二同步轮12转动,第二同步轮12带动连接筒最终拧动被拧零件。本实施例通过气动马达2最终驱动第二同步轮12转动且扭矩大于设定值输出巨大扭矩最终实现对被拧零件的拧紧和松动。
[0018]本实施例所述气动马达2包括旋转轴21,所述旋转轴21的外围套设一轴套22;所述轴套22包括连接轴23,所述连接轴23与齿轮轴24通过连接套25固定相连;所述齿轮轴24与第一齿轮26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齿轮26与第二齿轮27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27固定连接第一同步轮11,所述第一齿轮26与所述第二齿轮27为锥形齿轮。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6与所述第二齿轮27为锥形齿轮,锥形齿轮可改变转动轴的方向;通过气动马达2的旋转轴21带动第一齿轮26,第一齿轮26带动第二齿轮27转动,最终第二齿轮27带动第一同步轮11转动,从而实现气动马达2驱动第一同步轮11的转动。
[0019]本实施例所述本体1具有安装位14,具有孔位61的端盖6盖合在本体1的安装位14,所述孔位61位于第二同步轮12的正上方。本实施例所述端盖6的作用是防止本体1的内部落灰。
[0020]本实施例所述气动马达2设有通入压缩空气后顺时针旋转的正向口71、通入压缩空气后逆时针旋转的反向口72、用于排出多余气体的排气口73。本实施例中向气动马达2的正向口71通入压缩空气后气动马达2顺时针旋转,向气动马达2的反向口72通入压缩空气后气动马达2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螺钉的松和紧,所述排气口2的作用是排出气动马达1中的多余气体。
[0021]本实施例所述齿轮轴24的两端分别套设第二轴承81、第三轴承82,所述第二轴承81、第三轴承82的外围套设一轴承座83,所述气动马达2通过马达安装板9与轴承座83固定
设置。本实施例所述第二轴承81和第三轴承82的作用是支撑齿轮轴2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有转动设置的第一同步轮(11)和第二同步轮(12),所述第一同步轮(11)与第二同步轮(12)通过同步带(111)传动;还包括一驱动第一同步轮(11)转动的气动马达(2),所述气动马达(2)设于把手(13),所述把手(13)与本体(1)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轮(12)与本体(1)之间设有套筒(3),所述套筒(3)与本体(1)固定设置,所述套筒(3)设有沿自身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的螺纹孔(31),所述螺纹孔(31)与螺纹外壳(41)螺纹固定,所述螺纹外壳(41)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抵触钢珠(42),所述钢珠(42)的上方设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底部设有半球形凹位,所述钢珠(42)抵触凹位,所述挡板(5)与第二同步轮(12)固定设置,所述套筒(3)的中心设有周向凸起的固定圈(32),第二同步轮(12)与固定圈(32)通过第一轴承(121)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轮(12)内壁设有周向设置的固定位,固定位设有可与被拧零件相套合的连接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马达(2)包括旋转轴(21),所述旋转轴(21)的外围套设一轴套(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雄华邓艳超陈志长吴孟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妙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