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增压-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01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柴油增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柴油增压

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喷射器,具体地说是双燃料喷射器。

技术介绍

[0002]据统计船舶排放占到全球碳排放的3%左右,因此,在2018年4月13号IMO通过碳排放减排目标。到2050年,碳排放较2008减少一半,至本世纪末,实现零排放,其中2016年至2022年进行路线预研究,2023年将会基于研究成果对规则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技术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碳排放的降低,但要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唯有从燃料着手,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排放问题。因此船舶替代燃料研究成为近年来船舶动力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船舶新型低碳替代燃料的研究及应用,属于船舶行业的变革性技术。
[0003]氨燃料喷射器的开发是当前突破低碳供给系统的关键。由于氨气作为单一燃料燃烧,其自着火温度高,热值低,火焰传播速度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往往采用柴油引燃的形式,解决纯氨燃料燃烧时的问题。然而一方面当前尚无成熟的氨燃料喷油器,另一方面柴油喷射器和氨燃料喷射器单一的组合会造成能量的浪费,也难以形成共轨系统特有的多次喷射精准控制,喷油速率灵活可控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在多宽裕喷射压力下实现燃料充分雾化的柴油增压

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柴油增压

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包括喷射器体、液氨喷射部分、柴油喷射部分,液氨喷射部分、柴油喷射部分位于喷射器体里,液氨喷射部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增压模块、第一蓄压谐振限流模块、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柴油喷射部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副增压模块、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针阀偏心自调节喷嘴;所述直接控制式超雾化喷嘴模块包括直接控制针阀体、直接控制阀座、直接控制喷嘴壳,直接控制喷嘴壳里安装直接控制针阀体,直接控制针阀体所在空间形成储氨腔,直接控制阀座位于直接控制喷嘴壳下方,直接控制阀座与直接控制喷嘴壳之间形成喷射流道,直接控制针阀体的下端为直接控制喷嘴体,直接控制喷嘴体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直接控制阀座。
[0007]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
[0008]1、所述增压模块包括增压磁轭、增压主副磁极、主增压活塞、增压衔铁、增压限位块、增压双密封阀杆、增压上阀杆座、增压下阀杆座,增压衔铁套于增压双密封阀杆顶部,增压磁轭与增压衔铁之间设置增压复位弹簧,增压复位弹簧外侧设置增压主副磁极,增压主副磁极缠绕线圈,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位于增压上阀杆座里,增压双密封阀杆的底部位于增压下阀杆座里,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套有增压阀杆复位弹簧,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与底部之间设置增压双密封凸起,增压上阀杆座、增压下阀杆座与增压双密封阀杆对应
的面上均设置密封面,主增压活塞位于增压下阀杆座下方,主增压活塞外部套有主增压活塞复位弹簧,增压上阀杆座里设置相通的回氨通道,增压下阀杆座里设置进氨通道和中间管路,增压下阀杆座里增压双密封凸起所在空间为连通空间,连通空间与中间管路相通。
[0009]2、所述第一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包括谐振块、中间块、棱形密封块、限流活塞、蓄压阀座,主增压活塞下方的喷射器体里设置蓄压腔,蓄压腔的侧壁上安装单向进氨口,喷射器体上设置液冷管入口,液冷管入口连通蓄压腔,蓄压腔下方依次设置谐振块、中间块、菱形密封块、蓄压阀座,蓄压阀座里设置限流活塞,中间块里设置中间块复位弹簧,中间块的底部分别设置进氨孔和谐振块进氨路节流孔,菱形密封块位于限流活塞之上,限流活塞里设置中间孔,限流活塞下方设置限流活塞复位弹簧,限流活塞复位弹簧下方设置储存腔。
[0010]3、所述谐振块里分别设置一号进氨路、二号进氨路、一号进氨腔、二号进氨腔、一号出氨路、二号出氨路,一号进氨腔分别连通一号进氨路和一号出氨路,二号进氨腔分别连通二号进氨路和二号出氨路,一号进氨腔与二号进氨腔通过连通孔相通,一号进氨腔通过一号进氨节流孔连通一号进氨路,一号进氨腔通过二号进氨节流孔连通蓄压腔,一号进氨路和二号进氨路连通蓄压腔。
[0011]4、所述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包括超磁滞主副磁极、磁滞座、上阀杆、下端锥阀,主副磁极的通孔里设置超磁滞材料,超磁滞材料的下方依次设置磁滞座、上阀杆、下端锥阀;直接控制针阀体的顶端连接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的下端锥阀。
[0012]5、第二蓄压谐振限流模块的结构与第一蓄压谐振限流模块相同,并列设置在喷射器体里。
[0013]6、所述副增压模块包括副增压磁轭、副增压主副磁极、副增压活塞、副增压衔铁、副增压限位块、副增压双密封阀杆、副增压上阀杆座、副增压下阀杆座,副增压衔铁套于副增压双密封阀杆顶部,副增压磁轭与副增压衔铁之间设置副增压复位弹簧,副增压复位弹簧外侧设置副增压主副磁极,副增压主副磁极缠绕线圈,副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位于副增压上阀杆座里,副增压双密封阀杆的底部位于副增压下阀杆座里,副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套有副增压阀杆复位弹簧,副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与底部之间设置副增压双密封凸起,副增压上阀杆座、副增压下阀杆座与副增压双密封阀杆对应的面上均设置密封面,副增压活塞位于副增压下阀杆座下方,副增压活塞外部套有副增压活塞复位弹簧,副增压上阀杆座里设置回油管路,下阀杆座里设置副增压油道、副增压连通通道,副增压油道分别连通进油通道和副增压双密封凸起下方,副增压双密封凸起所在空间为连通空间,副增压连通通道分别连通连通空间和副增压活塞上方,进油通道设置密封球,密封球下方设置密封球复位弹簧,副增压活塞下方为增压油管路,增压油管路连通密封球复位弹簧下方的进油通道。
[0014]7、所述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包括压控式主副磁极、压控式衔铁、平衡阀杆,平衡阀杆的上部设置于压控式主副磁极里,平衡阀杆的下部位于压控式衔铁里,压控式衔铁位于压控式主副磁极下方,压控式衔铁和平衡阀杆的下方设置压控式回油孔上段和压控式回油孔下段,压控式回油孔上段和压控式回油孔下段通过压控式回油节流孔相通,压控式回油孔下段通过压控式进油节流孔连通进油管路。
[0015]8、所述针阀偏心自调节喷嘴包括偏心自调节中间块、偏心自调节针阀体、偏心自调节针阀体外壳、偏心自调节阀块、偏心自调节喷嘴体,偏心自调节针阀体位于偏心自调节
针阀体外壳里,偏心自调节针阀体位于偏心自调节喷嘴体里,压控式回油孔下段设置于偏心自调节中间块里,偏心自调节中间块下端连接偏心自调节阀块,偏心自调节针阀体顶部位于偏心自调节阀块里,偏心自调节针阀体、偏心自调节阀块以及偏心自调节中间块之间形成偏心自调节控制腔,偏心自调节控制腔连通压控式回油孔下段,偏心自调节针阀体中部设置偏心自调节针阀体凸起,偏心自调节针阀体凸起上方套有偏心自调节针阀体复位弹簧,偏心自调节针阀体为偏心结构,其一部分贴于其外部的偏心自调节针阀体外壳的内壁。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液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柴油增压

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包括喷射器体、液氨喷射部分、柴油喷射部分,液氨喷射部分、柴油喷射部分位于喷射器体里,液氨喷射部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增压模块、第一蓄压谐振限流模块、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柴油喷射部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副增压模块、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针阀偏心自调节喷嘴;所述直接控制式超雾化喷嘴模块包括直接控制针阀体、直接控制阀座、直接控制喷嘴壳,直接控制喷嘴壳里安装直接控制针阀体,直接控制针阀体所在空间形成储氨腔,直接控制阀座位于直接控制喷嘴壳下方,直接控制阀座与直接控制喷嘴壳之间形成喷射流道,直接控制针阀体的下端为直接控制喷嘴体,直接控制喷嘴体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直接控制阀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增压

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所述增压模块包括增压磁轭、增压主副磁极、主增压活塞、增压衔铁、增压限位块、增压双密封阀杆、增压上阀杆座、增压下阀杆座,增压衔铁套于增压双密封阀杆顶部,增压磁轭与增压衔铁之间设置增压复位弹簧,增压复位弹簧外侧设置增压主副磁极,增压主副磁极缠绕线圈,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位于增压上阀杆座里,增压双密封阀杆的底部位于增压下阀杆座里,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套有增压阀杆复位弹簧,增压双密封阀杆的中部与底部之间设置增压双密封凸起,增压上阀杆座、增压下阀杆座与增压双密封阀杆对应的面上均设置密封面,主增压活塞位于增压下阀杆座下方,主增压活塞外部套有主增压活塞复位弹簧,增压上阀杆座里设置相通的回氨通道,增压下阀杆座里设置进氨通道和中间管路,增压下阀杆座里增压双密封凸起所在空间为连通空间,连通空间与中间管路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增压

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包括谐振块、中间块、棱形密封块、限流活塞、蓄压阀座,主增压活塞下方的喷射器体里设置蓄压腔,蓄压腔的侧壁上安装单向进氨口,喷射器体上设置液冷管入口,液冷管入口连通蓄压腔,蓄压腔下方依次设置谐振块、中间块、菱形密封块、蓄压阀座,蓄压阀座里设置限流活塞,中间块里设置中间块复位弹簧,中间块的底部分别设置进氨孔和谐振块进氨路节流孔,菱形密封块位于限流活塞之上,限流活塞里设置中间孔,限流活塞下方设置限流活塞复位弹簧,限流活塞复位弹簧下方设置储存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增压

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所述谐振块里分别设置一号进氨路、二号进氨路、一号进氨腔、二号进氨腔、一号出氨路、二号出氨路,一号进氨腔分别连通一号进氨路和一号出氨路,二号进氨腔分别连通二号进氨路和二号出氨路,一号进氨腔与二号进氨腔通过连通孔相通,一号进氨腔通过一号进氨节流孔连通一号进氨路,一号进氨腔通过二号进氨节流孔连通蓄压腔,一号进氨路和二号进氨路连通蓄压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增压

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所述超磁滞电磁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立云魏云鹏许聪聪毛运涛张瀚文许菁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