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65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退产线带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测量调整前带温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退产线带钢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防止连退线上带钢在炉内跑偏,炉辊均采用凸度辊。其中过时效段采用了有一定凸度的单锥度辊,在连退生产过程中,带钢在张力作用下通过炉辊传递运行,炉辊表面存在一定凸度,以保证带钢在辊面运行时受向心力,防止带钢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跑偏。
[0003]在机组设计之初,在考虑厚宽料生产的需求后,将冷段辊凸度设计整体偏大,冷段的工艺也是给定的。实际生产中,炉辊两端受冷却介质影响,温度偏低,而辊面中间部分温度较高,产生附加热凸度,容易使带钢受向心力过大,在生产薄宽IF钢(≥1800mm)时在炉辊凸度位置易发生应力集中,带钢在辊肩位置形成不可逆的塑性变形,即产生了冷瓢曲。所以在防止带钢不跑偏的基础上,应消除过时效的附加凸度以及减小炉辊凸度来降低产生冷瓢曲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降低辊凸度,降低薄宽IF钢在过时效段产生冷瓢曲的风险。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7]1)测量调整前带温T
带前
、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与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0008]2)降低快冷段出口带温T

,使得T

小于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中的最小值;
[0009]3)将三个过时效段风机的初始功率均设定为100%,即固定Q


[0010]Q

+Q

≤Q

ꢀꢀꢀꢀꢀꢀꢀꢀ
(1)
[0011]Q

是单位时间内带钢在风机作用下温降释放的热量;Q

是单位时间炉辊在风机作用下温降释放的热量;Q

是过时效风机单位时间的换热量,炉体自然散热不予考虑;
[0012]则:降低快冷段出口带温T

,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随之降低;
[0013]4)根据带钢的厚度设定工艺速度;
[0014]若带钢的厚度<0.7mm,则炉速为190
±
5mpm;若0.7mm≤带钢的厚度<1.0mm,则炉速为170~190mpm;若1.0mm≤带钢的厚度<1.5mm,则炉速为120~135mpm;若带钢的厚度≥1.5,则炉速为90~110mpm。
[0015]所述步骤2)若带钢的厚度小于1.2mm,T

小于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中的最小值5℃以上。
[0016]所述步骤2)若带钢的厚度大于等于1.2mm,T

小于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中的最小值15℃以上。
[0017]与现有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时效段换热效率,只调整带钢进入时效段的热量来使带温始终低于辊温,从而达到降低辊凸度的目的,降低薄宽IF钢在过时效段产生冷瓢曲的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
[0020]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1]1)测量调整前带温T
带前
、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与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0022]2)降低快冷段出口带温T

,使得T

小于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中的最小值。
[0023]若带钢的厚度小于1.2mm,T

小于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中的最小值5℃以上。
[0024]若带钢的厚度大于等于1.2mm,T

小于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中的最小值15℃以上。
[0025]因为:随着风机运行,带温和辊温逐渐接近并稳定,为保持带温始终高于带温,需要保持的热量平衡状态:
[0026]将三个过时效段风机的初始功率均设定为100%,即固定Q


[0027]Q

+Q

≤Q

ꢀꢀꢀꢀꢀꢀꢀꢀ
(1)
[0028]Q

是单位时间内带钢在风机作用下温降释放的热量;Q

是单位时间炉辊在风机作用下温降释放的热量;Q

是过时效风机单位时间的换热量,炉体自然散热不予考虑。
[0029]风机功率固定就是将Q

设为固定值,Q

与Q

相关也为固定值,所以归根结底以控制Q

为核心变量进行热平衡控制。
[0030]Q

与带钢的温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体积(即带钢的速度、宽度和厚度)及比热有关,这里比热为定量不予考虑,体积同样为定量。
[0031]所以降低带温T

,则时效1段辊温、时效2段辊温与时效3段辊温随之降低。
[0032]3)根据带钢的厚度设定工艺速度;
[0033]若带钢的厚度<0.7mm,则炉速为19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时效段炉辊凸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测量调整前带温T
带前
、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与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2)降低快冷段出口带温T

,使得T

小于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前
、调整前时效2段辊温
T2辊前
、调整前时效3段辊温
T3辊前
中的最小值;3)将三个过时效段风机的初始功率均设定为100%,即固定Q

,Q

+Q

≤Q

ꢀꢀꢀꢀꢀꢀꢀꢀ
(1)Q

是单位时间内带钢在风机作用下温降释放的热量;Q

是单位时间炉辊在风机作用下温降释放的热量;Q

是过时效风机单位时间的换热量,炉体自然散热不予考虑;则:降低快冷段出口带温T

,调整前时效1段辊温
T1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栋张倩金浩李岩崔勇刘晓峰杜黎明王娜王明顺周航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