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641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包括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压力监测盒(20)、气泵(30)及外接高频电源(40);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TPU膜层(11)、导电布层(12)、第二TPU膜层(13)、凝胶层(14)、气囊层(15)及第三TPU膜层(16);凝胶层(14)内均匀设置压力监测芯片(140),压力监测芯片(140)嵌入凝胶层(14)内且在凝胶层(14)内呈矩形点阵分布。该系统能有效对病人的体重进行识别,从而调节负极板回路垫厚度,实现病人与手术台之间的有效缓冲,避免病人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由于体重挤压而产生肌肉僵硬、血管堵塞、甚至出现压疮等问题。甚至出现压疮等问题。甚至出现压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手术过程中主要采用高频电刀对病人进行组织切割,实现将手术电刀通过人体与电刀高频发生器构成高频电流回路的方式主要有:一种为传统的负极板方式,另一种为电容型回路垫方式。使用电容型回路垫手术时,由手术电刀将电刀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流,经由病人身体和回路垫中金属布导电极板形成一个高频电流回路,从而实现手术切割和凝固组织的目的。同时,电容型回路垫因具有不需选择固定部位且不易产生皮肤灼伤的优越性,因此在手术中越来越普及。
[0003]现有的负极板回路垫厚度较薄、通常为几毫米左右,手术病人的体重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其对负极板回路垫造成的压力不同,同时,由于手术过程耗时长且手术过程中无法移动病人,体重稍大的病人长时间躺在较薄的负极板回路垫上(即病人身体直接与硬质手术台接触)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肌肉僵硬、血管阻塞、甚至出现压疮等问题,影响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舒适性,拉长手术时间、加大手术难度,甚至造成对病人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对病人的体重进行识别,从而调节负极板回路垫厚度,实现病人与手术台之间的有效缓冲,避免病人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由于体重挤压而产生肌肉僵硬、血管堵塞、甚至出现压疮等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板回路垫主体、压力监测盒、气泵以及外接高频电源;所述压力监测盒设置在所述负极板回路垫主体外、与所述负极板回路垫主体一角通过导线连接且所述压力监测盒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气泵、所述外接高频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负极板回路垫主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TPU膜层、导电布层、第二TPU膜层、凝胶层、气囊层以及第三TPU膜层;所述凝胶层内均匀设置压力监测芯片,所述压力监测芯片嵌入所述凝胶层内且在所述凝胶层内呈矩形点阵分布;所述气囊层通过导气管与所述气泵连通。
[000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TPU膜层、第二TPU膜层以及第三TPU膜层的厚度为0.2~0.4mm;所述导电布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凝胶层厚度为5~8mm。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压力监测芯片厚度为4.5~5.5mm。
[0009]优选的,所述压力监测芯片不少于9个。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囊层由多个气囊区域组成,每个所述气囊区域分别设置一根连通管,每根所述连通管与同一根所述导气管连通;通过将气囊层分割为多个气囊区域,
确保整个气囊层被快速充满,避免充气过程中气囊层部分充满、部分干瘪的不均匀现象。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压力监测芯片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且所述压力监测芯片通过导线与所述压力监测盒连接。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气泵内设置电子开关,所述气泵与所述气囊层之间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上设置紧急停止开关。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力监测芯片对躺在其上手术病人的体重进行监测、并实时反馈到压力监测盒,压力监测盒根据压力监测芯片反馈的数据启动气泵,实现对气囊层的充气,从而形成病人与坚硬的手术台之间的有效缓冲,避免病人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由于体重挤压而产生肌肉僵硬、血管堵塞、甚至出现压疮等问题;同时,通过压力监测实现气囊层的充、放气,有效保证负极板回路垫的收纳放置、避免其占用较大的放置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极板回路垫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极板回路垫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极板回路垫主体的凝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极板回路垫主体的气囊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0、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1、导线;11、第一TPU膜层;12、导电布层;13、第二TPU膜层;14、凝胶层;140、压力监测芯片;15、气囊层;150、气囊区域;1501、连通管;16、第三TPU膜层;20、压力监测盒;30、气泵;301、导气管;302、电磁阀;40、外接高频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压力监测盒20、气泵30以及外接高频电源40(与手术过程中电刀、导电布层12连接的高频电源不是同一电源);压力监测盒20设置在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外、与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一角通过导线101连接且压力监测盒10另一端分别与气泵30、外接高频电源40通过导线101连接;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TPU膜层11、导电布层12、第二TPU膜层13、凝胶层14、气囊层15以及第三TPU膜层16;凝胶层14内均匀设置压力监测芯片140,压力监测芯片140嵌入凝胶层14内且在凝胶层14内呈矩形点阵分布;气囊层15通过导气管301与气泵31连通。
[0022]第一TPU膜层11、第二TPU膜层13以及第三TPU膜层16的厚度为0.2~0.4mm(优选0.3mm);导电布层12的厚度为0.1~0.2mm(优选0.15mm);凝胶层14厚度为5~8mm(优选6mm)。
[0023]压力监测芯片140厚度为4.5~5.5mm(可选用型号为CCPS 18的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其厚度4.85mm);压力监测芯片140不少于9个。
[0024]气囊层15由多个气囊区域150组成,每个气囊区域150分别设置一根连通管1501,
每根连通管1501与同一根导气管301连通(如图4所示);通过将气囊层15分割为多个气囊区域150,确保整个气囊层15被快速充满,避免充气过程中气囊层15部分充满、部分干瘪的不均匀现象。
[0025]压力监测芯片140之间通过导线101连接且压力监测芯片140通过导线101与压力监测盒20连接。
[0026]气泵30内设置电子开关(图中未标示,按本领域常规设计进行设置,只需满足对气泵30的自动启停即可),气泵30与气囊层15之间设置电磁阀302(如图1所示),电磁阀302上设置紧急停止开关。
[0027]工作原理:
[0028]使用时,保持电磁阀302为常开状态,紧急情况下首先关断电磁阀302、然后再关闭气泵30。
[0029]使用时,开启外接高频电源40,外接高频电源40通过压力监测盒20向负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压力监测盒(20)、气泵(30)以及外接高频电源(40);所述压力监测盒(20)设置在所述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外、与所述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一角通过导线(101)连接且所述压力监测盒(20)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气泵(30)、所述外接高频电源(40)通过导线(101)连接;所述负极板回路垫主体(1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TPU膜层(11)、导电布层(12)、第二TPU膜层(13)、凝胶层(14)、气囊层(15)以及第三TPU膜层(16);所述凝胶层(14)内均匀设置压力监测芯片(140),所述压力监测芯片(140)嵌入所述凝胶层(14)内且在所述凝胶层(14)内呈矩形点阵分布;所述气囊层(15)通过导气管(301)与所述气泵(3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压力的负极板回路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PU膜层(11)、第二TPU膜层(13)以及第三TPU膜层(16)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节云峰谭志大韩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英湃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