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589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冷却装置,其包括:箱体;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用于传输所述工件;以及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部件以及第二冷却部件,所述第一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内部,所述第一冷却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冷却部件配合对所述传输组件上传输的所述工件进行冷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组件对工件进行冷却,减少操作人员的等待时间,从而减少工件制作的周期。从而减少工件制作的周期。从而减少工件制作的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金属工件的制造过程中,对已经成型的工件进行冷却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将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经过冷水冷却后,操作人员对工件进行打磨形成最终产品。但是工件在经过冷水冷却后,工件温度仍然很高,操作人员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等待后在对工件进行打磨,工件制造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冷却装置对经过冷水冷却后的工件进行冷却,以解决现有的工件制造的问题,具体地,一种工件冷却装置,其包括:箱体;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用于传输所述工件;以及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部件以及第二冷却部件,所述第一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内部,所述第一冷却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冷却部件配合对所述传输组件上传输的所述工件进行冷却。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传输部件,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包括A端以及B端,所述第一传输部件A端伸出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倾斜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第二传输部件,所述第二传输部件包括C端以及D端,所述第二传输部件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部件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C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D 端的水平高度;以及第三传输部件,所述第三传输部件包括E端以及F 端,所述第三传输部件的E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件的B端的朝向所述箱体的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三传输部件的F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C端的背离所述箱体的底面的一侧。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内的一次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部件内的二次冷却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传输部件内的三次冷却部件。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一次冷却部件包括:第一循环管、第一进液孔以及第一出液孔,所述第一循环管与所述第一传输部件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进液孔孔开设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件的A端,所述第一出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件的B端。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二次冷却部件包括: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循环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部件内部的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循环管与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内壁贴合;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出液孔3223开设在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D端;以及第二出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3222开设在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C端。
[000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三次冷却部件包括:第三循环管,所述第三循环管设置在所述第三传输部件内部的第三循环管,所述第三循环管与所述第三传输部件的内壁贴合;第三进液孔,所述第三进液孔开设在所述第三传输部件的E端;以及第三出液孔,所述
第三出液孔开设在所述第三传输部件的F端。
[000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口,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D端从所述出口伸出。
[00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却部件为风扇。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点技术效果:
[0012]1.通过冷却组件对工件进行冷却,减少操作人员的等待时间,从而减少工件制作的周期;
[0013]2.第二冷却部件设置在传输组件内,第二冷却部件设置在传输部件内部,第二冷却部件对传输组件上的工件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
[0014]3.通过设置进液口与出液口,操作人员对第二冷却部件内的液体进行更换,延长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工件冷却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0016]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工件冷却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0017]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次冷却部件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二次冷却部件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三次冷却部件的示意图。
[0020]图中:1、箱体;11、出口;2、传输组件;21、第一传输部件;22、第二传输部件;23、第三传输部件;3、冷却组件;31、第一冷却部件;32、第二冷却部件;321、一次冷却部件;3211、第一循环管;3212、第一进液孔;3213、第一出液孔;322、二次冷却部件;3221、第二循环管; 3222、第二进液孔;3223、第二出液孔;323、三次冷却部件;3231、第三循环管;3232、第三进液孔;3233、第三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件冷却装置,其包括箱体1、传输组件2以及冷却组件3,传输组件2用于传输工件,冷却组件3 用于对工件进行冷却。其中,冷却组件3包括第一冷却部件31以及第二冷却部件,第一冷却部件31设置在箱体1的侧壁上,第二冷却部件设置在传输组件2内部,第一冷却部件31与第二冷却部件配合对传输组件2 上传输的工件进行冷却。
[002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传输组件2包括第一传输部件21、第二传输部件22以及第三传输部件23。其中第一传输部件21包括A端以及B 端,第一传输部件21A端伸出箱体1的顶部,第一传输部件21朝向箱体1 的底面倾斜设置在箱体1内;第二传输部件22包括C端以及D端,第二传输部件22平行于第一传输部件21设置且设置在箱体1内,其中C端的水平高度高于D端的水平高度;第三传输部件23包括E端以及F端,第三传输部件23的E端设置在第一传输部件21的B端的朝向箱体1的底面的一侧,第三传输部件23的F端设置在第二传输部件22的C端的背离箱体1的底面的一侧,第三传输部件23倾斜设置在箱体1内且倾斜方向为从第一传输部件的B端指向第二传输部件的C端。第一传输部件21、第二传输部件22以及第三传
输部件23共同形成“之”字型排布,增加工件在传输组件2上的传输路径与传输时间从而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此外,在此对第一传输部件21、第二传输部件22以及第三传输部件23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输部件21、第二传输部件22以及第三传输部件23均为传送带。
[0024]请一并参照图3至图5,为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冷却部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传输部件21内的一次冷却部件321、设置在第二传输部件22内的二次冷却部件322以及设置在第三传输部件 23内的三次冷却部件323。其中,一次冷却部件321、二次冷却部件322 以及三次冷却部件323均为内循环液体冷却系统。具体地,一次冷却部件321包括第一循环管3211、第一进液孔3212以及第一出液孔 3213,第一循环管3211设置在第一传输部件21内部,第一循环管3211与第一传输部件21的内壁贴合,第一进液孔3212开设在第一传输部件21 的A端,第一出液孔3213开设在第一传输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用于传输所述工件;以及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部件以及第二冷却部件,所述第一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内部,所述第一冷却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冷却部件配合对所述传输组件上传输的所述工件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传输部件,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包括A端以及B端,所述第一传输部件A端伸出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倾斜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第二传输部件,所述第二传输部件包括C端以及D端,所述第二传输部件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部件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C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D端的水平高度;以及第三传输部件,所述第三传输部件包括E端以及F端,所述第三传输部件的E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件的B端的朝向所述箱体的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三传输部件的F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C端的背离所述箱体的底面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内的一次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部件内的二次冷却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传输部件内的三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启亮王放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都立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