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烧结式镍极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75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活性物质从电极支持体剥离,反复充放电寿命长的电池。该电池的非烧结式镍极是用在电极支持体的两面上涂活性物质得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支持体被加工成剖面为波浪形,同时其表面上形成镍、钴或两者的混和物构成的微细凹凸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碱性蓄电池使用的非烧结式镍正极的专利技术,涉及使电极支持体与电池活性物质牢固结合、实现深放电特性和提高重复使用寿命特性。碱性蓄电池用的代表性正极包括有氧化镍极。该种电极分为烧结式电极和非烧结式电极。前者是使用硝酸镍水溶液等、浸渍微孔性的烧结基板内部,以此将镍粉末添加于烧结得到的烧结基板,而在干燥后,浸渍于苛性碱水溶液中,使其转化为氢氧化镍,得到极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工序复杂,作为活性物质的氢氧化镍的充填密度比下述非烧结式电极小。但是具有电极的深放电特性、重复使用寿命优异的特点,有着广泛的用途。另一方面,作为非烧结式电极,已有将活性物质粉末氢氧化镍直接充填到发泡状镍多孔体内部的制造方法得以实用化。使用这种方法,其特点是,电极的制法可简化,高孔隙度的发泡状镍多孔体也可能做到,因而可以高密度充填,制造高容量电池。但是,发泡状镍多孔体用电镀方法制作,有成本高的缺点。因而开发了使用便宜的打孔金属板、网眼状金属板等非烧结式电极。这些电极支持体没有像发泡状镍多孔体那样的三维结构,因而在用作电极体时,缺乏活性物质的保持力,在电极制作过程中和反复充放电的情况等条件下,活性物质易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电极支持体两面上涂上电池用活性物质而得的非烧结式镍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支持体将金属板或金属箔加工成波浪形,且使加工后的表观厚度为加工前的金属板或金属箔的厚度的3倍以上,所述金属板或金属箔表面形成由镍粉、钴粉或两者的混合物构成的微细凹凸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野博志林隆之松本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