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贴壁心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50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6
一种防贴壁心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内管、外套管和塑形内芯,所述引流内管的下部均匀地开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引流内管靠近顶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盘,其底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外套管可活动地套设于引流内管的中下部,所述外套管的顶端设置有活动盘,所述外套管的底端设置有顶推盘,所述顶推盘的底面等距地设置有多根具有弹性的变形钢丝,所述变形钢丝的底端均固定于固定盘上,所述活动盘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塑形内芯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塑形内芯可插入引流内管的内部并对其进行塑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撑起的变形钢丝解决了引流内管与心脏组织贴壁而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降低心脏压力,节约手术时间。节约手术时间。节约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贴壁心腔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贴壁心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绝大多数心脏外科开放手术都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野较狭小且常常有大量回流血液干扰视野,给心脏手术增加难度,心脏手术过程争分夺秒,手术中常规需要使用心腔引流管,以减少术野积血(液),为手术提供干净少血(液)的术野,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通过引流可以降低心腔由于积血(液)产生的张力,从而间接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由于手术中引流过程必须通过给引流管施加负压来实现,传统的心腔引流管虽引流侧孔多,但其功能简单,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常因心房(室)组织直接压迫或贴附包裹导致管孔堵塞,进而出现心腔积血(液)引流不畅,需要频繁调整引流管的位置改善引流效果,浪费了宝贵的手术时间,且对术者手术的流畅性造成了较大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贴壁心腔引流管,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防贴壁心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内管、外套管和塑形内芯,所述引流内管的下部均匀地开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引流内管靠近顶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盘,其底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外套管可活动地套设于引流内管的中下部,所述外套管的顶端设置有可在引流内管上移动的活动盘,所述外套管的底端设置有顶推盘,所述顶推盘的底面等距地设置有多根具有弹性的变形钢丝,所述变形钢丝的底端均固定于固定盘上,所述活动盘上设置有可限制变形钢丝回弹的限位机构;所述塑形内芯的上端设置有可嵌设于定位盘上的定位座,所述塑形内芯可插入引流内管的内部并对其进行塑形。
[0005]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内管外表面的中上部设置有可与活动盘配合使用的操控盘。
[000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套环和一对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对称地设置于活动盘下方的引流内管的外表面,所述套环可转动地嵌设于活动盘的内部,所述套环上开设有可使限位块穿过的通行孔,所述套环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拨动其转动的拨动块。
[0007]进一步地,所述拨动块的外侧面上铰接有卡块,所述活动盘上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0008]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利用撑起的变形钢丝解决了引流内管与心脏组织贴壁而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降低心脏压力,节约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顺畅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带塑形内芯的剖面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变形钢丝变形后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限位机构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拨动块的放大图。
[0014]图中:1引流内管,11引流孔,12定位盘,13固定盘,14操控盘,15限位块,2外套管,21活动盘,22顶推盘,23变形钢丝,3塑形内芯,31定位座,4套环,5通行孔,6拨动块,7限位槽,8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6]如图1至3所示,一种防贴壁心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内管、外套管和塑形内芯,所述引流内管的下部均匀地开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引流内管靠近顶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盘,其底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外套管可活动地套设于引流内管的中下部,所述外套管的顶端设置有可在引流内管上移动的活动盘,所述外套管的底端设置有顶推盘,所述顶推盘的底面等距地设置有多根具有弹性的变形钢丝,所述变形钢丝的底端均固定于固定盘上,所述活动盘上设置有可限制变形钢丝回弹的限位机构;所述塑形内芯的上端设置有可嵌设于定位盘上的定位座,所述塑形内芯可插入引流内管的内部并对其进行塑形。
[0017]其中,所述引流内管外表面的中上部设置有可与活动盘配合使用的操控盘,方便术者可单手操作;术者手抵住操控盘后向下推移活动盘,使外套管能向下移动,通过顶推盘顶推各变形钢丝,使得变形钢丝向外侧变形形成凸起的弧形状,从而可把引流内管与心室组织进行隔离开来。
[0018]所述塑形内芯的长度不小于引流内管的长度,当引流内管需要以一定的弧度或形状来植入心腔内时,可把塑形内芯塑形成合适的形状,再把其插入引流内管的内部,把引流内管塑形成呈既定的形状后,再把定位座嵌设于定位盘上,从而使得引流内管维持被塑形内芯撑起的形状;当把引流内管插入心腔后,松开定位座后把塑形内芯从引流内管内移出。
[0019]如图2、3所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套环和一对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对称地设置于活动盘下方的引流内管的外表面,所述套环可转动地嵌设于活动盘的内部,所述套环上开设有可使限位块穿过的通行孔,所述套环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拨动其转动的拨动块。
[0020]如图4所示,所述拨动块的外侧面上铰接有卡块,所述活动盘上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限位槽;当卡块嵌设至限位槽内后,拨动块被卡块限制而使套环无法转动。
[0021]当推动活动盘向下移动时,所述限位块可从通行孔内穿出至活动盘的上方,把卡块从限位槽内抬起,从而可利用拨动块来拨动套环在活动盘内转动,以使两个限位块被限制在套环的上部,从而阻止变形钢丝的复位。
[0022]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内管的长度为40cm,引流内管的外径为4mm,外套管的内径为5cm,塑形内芯为铝制导丝,其直径为1.5mm。
[0023]使用时,根据手术需要,利用塑形内芯把引流内管塑形成一定形状后植入心腔,再抽出塑形内芯;向下推移活动盘,使变形钢丝向外撑起形成弧形,利用限位机构把活动盘的位置固定;把引流内管的顶端连接负压机,通过引流内管上开设的引流孔,把心腔内的积血或积液进行引流,而撑起的变形钢丝把引流孔与心脏组织分隔开,有效地避免了引流孔的堵塞,有利于暴露手术视野,方便手术的进行。手术结束后,利用拨动块来拨动套环转动,以使限位块移动为通行孔的位置,手握活动盘,使变形钢丝缓慢复位初始状态,再把引流内管从心腔内移动,从而避免对心脏组织造成损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贴壁心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内管、外套管和塑形内芯,所述引流内管的下部均匀地开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引流内管靠近顶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盘,其底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外套管可活动地套设于引流内管的中下部,所述外套管的顶端设置有可在引流内管上移动的活动盘,所述外套管的底端设置有顶推盘,所述顶推盘的底面等距地设置有多根具有弹性的变形钢丝,所述变形钢丝的底端均固定于固定盘上,所述活动盘上设置有可限制变形钢丝回弹的限位机构;所述塑形内芯的上端设置有可嵌设于定位盘上的定位座,所述塑形内芯可插入引流内管的内部并对其进行塑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少平刘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