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及建造方法及修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防撞护栏
,具体涉及一种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及建造方法及修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混凝土防撞墙通常是采用现浇法施工,由于桥梁防撞墙通常是在梁体施工完成后现场浇筑,采用现场施工的桥梁防撞墙通常需要安装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并在两者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防撞墙,现有的混凝土防撞墙模板安装工艺较复杂,需要辅助安装设备并且容易发生跑模现象,从而导致防撞墙浇筑出来不平整,达不到精品工程的要求。并且现有防撞墙存在自身质量重,撞击后吸能效果差,尤其是冬季雪天不抗融雪剂腐蚀,日久后内部钢筋会因融雪剂腐蚀墙面暴露在外。现有的钢结构防护栏不耐防腐;以上两种道路防撞护栏虽强度高但不具有缓冲吸能等功能,受到撞击时车辆人员受损严重,不能有效保护驾驶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乙丙橡胶材质的防撞墙目前在公路桥梁工程中还未进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吸能缓冲,并更好的保护人员安全。且自身质量重,耐防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基座(2),包括由热塑性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形成的基底(21)和钢筋套筒(5),基底(21)被锚固在行车道翼缘板(8)上,所述基底(21)上竖立有若干根相互隔开的钢筋套筒(5),每根钢筋套筒(5)内容设有钢筋棒(4);橡胶墙模块(1),由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其底面自下向上内凹形成能插入钢筋套筒(5)的空腔(6),所述空腔(6)的深度与钢筋套筒(5)的高度匹配;所述橡胶墙模块(1)承插在模块基座(2)上形成橡胶防撞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基座(2)的基底(21)铺设在钢板(7)上,所述钢板(7)与钢筋棒(4)焊接相连,所述钢板(7)与基底(21)设有相互对齐的植筋孔(23),紧固件(3)穿过植筋孔(23)嵌入行车道翼缘板(8)内,使模块基座(2)被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和钢筋套筒(5)的横截面呈蜂巢式六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为U型钢筋,U型钢筋的两端均穿过植筋孔(23)嵌入行车道翼缘板(8)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塑料为乙丙橡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孔(23)每两个组成一对,供同一根U型钢筋插入,多对植筋孔(23)的中线沿同一直线对齐组成一排,每排植筋孔(23)的中线上放置一根钢筋(24),所述U型钢筋插入植筋孔(23)后将钢筋(24)压在所述基底(21)的上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孔(23)呈条缝状,条缝状的宽度与U型钢筋的两端的间距匹配,所述钢板(7)和基底(21)上的植筋孔(23)按以下方式布置:沿钢板(7)和基底(21)的纵长方向,多个植筋孔(23)排列成一排使其中垂线沿同一直线重合;沿钢板(7)和基底(21)的横贯方向,布置多排植筋孔(23);每排植筋孔(23)上放置一根被U型钢筋压在所述基底(21)的上表面的钢筋(24),U型钢筋插入植筋孔(23)后嵌入行车道翼缘板(8)内。8.如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轻型吸能橡胶防撞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多根钢筋棒(4)焊接在钢板(7)上,使钢筋棒(4)能插入模块基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伟,刘锦钏,杜慧平,李保俊,徐小云,张巨功,张影,赵鹏鹏,杨汉臣,王宁,杜星,冯若男,高毅,赵队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路祥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