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469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及其方法,气管插管装置包括气管内导管、恒压充放气装置和防堵塞引流管;位于套囊上方的插管侧壁开设与气道连通的第一开孔,位于人体外部的插管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之间连接有位于插管内部的引流通道;防堵塞引流管包括引流端和抽吸端,防堵塞引流管能经第二开孔伸入引流通道中,使引流端通过第一开孔置于插管和气道之间;抽吸端位于人体外部并能与抽吸装置连接,以通过引流端将位于套囊上方气道中的分泌物抽吸排空。本发明专利技术定期通过引流端对位于套囊上方气道中的分泌物进行吸引排空,能够有效避免气道中的分泌物深入气管导致的肺部感染。避免气道中的分泌物深入气管导致的肺部感染。避免气道中的分泌物深入气管导致的肺部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内导管一般主要由管道、套囊组成。正常情况下,套囊的压力范围一般在25

30mmHg,过高容易导致气管壁黏膜缺氧缺血以至坏死,过低达不到有效封闭套囊和气管的间隙。因此监测套囊的压力尤其重要。当前临床上一般每隔4小时用压力计检测套囊压力,不能及时发现套囊漏气甚至破裂等情况。此外,当前临床上尤其对重症监护室长期卧床并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往往容易出现唾液等分泌物流入气管内,若不及时吸引排空,当气管拔管或患者因咳嗽、套囊压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套囊与气管之间出现缝隙时,分泌物深入气管,极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增加救治难度及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负担。面对以上重大临床需求,针对当前气管插管装置不能实时监测套囊压力、无引流功能的情况,提出一种压力实时监测与带吸引功能的气管插管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并提供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及其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包括气管内导管、恒压充放气装置和防堵塞引流管;所述气管内导管包括插管、充气管和套囊,插管头部设有用于密封气道的套囊;充气管的一端与套囊连通,另一端位于人体外部,并与能实时显示套囊压力的恒压充放气装置相连;
[0006]位于所述套囊上方的插管侧壁开设与气道连通的第一开孔,位于人体外部的插管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之间连接有位于插管内部的引流通道;所述防堵塞引流管包括引流端和抽吸端,防堵塞引流管能经第二开孔伸入引流通道中,使引流端通过第一开孔置于插管和气道之间;抽吸端位于人体外部并能与抽吸装置连接,以通过引流端将位于套囊上方气道中的分泌物抽吸排空;
[0007]所述引流端为弹性管段,管内沿轴线方向间隔布设若干圆环,所有圆环共同构成调节件,相邻圆环之间的管壁沿周向开设若干引流孔;所述调节件与位于抽吸端的控制器相连,控制器能通过控制调节件的撑开或收拢,以调节引流孔的孔径大小;初始状态下的调节件处于收拢状态,以使引流端能经引流通道从第一开孔中伸出。
[0008]作为优选,位于所述套囊前方的气管内导管侧壁上开设用于辅助通气的墨菲氏孔,位于人体外部的充气管上设有用于辅助显示充气压力的球囊。
[0009]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通过位于人体外部的三通接头与恒压充放气装置相连;三通接头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第一支管的外端通过连接管与恒压充放气装置的气体接口连通,第二支管的外端与充气管相连通,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连通并构成气流通路;第三支管的底部开设调节孔,第三支管仅能通过调节孔与所述气流通路连通;位于调节孔处的第三支管内部径向设有弹簧,弹簧内部同轴固定连接有顶针;顶针为具有封闭端和敞开端的中空直管结构,靠近封闭端的侧壁开设气孔;顶针位于调节孔内,能通过弹簧弹力作用沿调节孔上下移动,顶针与调节孔的连接处封闭;不受外力状态下,顶针的封闭端将所述调节孔封闭,第三支管不与所述气流通路连通;弹簧被压缩时,能带动顶针沿调节孔向下移动,使外界能通过所述气孔与气流通路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段底部还设有底座,底座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密封盖,第一端口和第三支管均能通过所述密封盖实现与外界的密封。
[0011]作为优选,所述防堵塞引流管的引流端采用橡胶材质,其余管段采用硅胶材质。
[0012]作为优选,所述恒压充放气装置上还设有报警装置,当套囊内压力偏离设定阈值时能报警提醒。
[0013]作为优选,所述圆环的直径沿抽吸方向逐渐缩小,相邻圆环之间的引流孔周向均匀布设。
[0014]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通过硬质牵引线与各圆环相连,通过牵引线的提拉或下放以实现所有圆环的撑开或收拢;撑开状态下的所有圆环径向横截面与管壁垂直,引流孔孔径变大。
[0015]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控制开关。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第一方面任一所述气管插管装置的气管插管方法,具体如下:
[0017]将恒压充放气装置与气管内导管相连接,随后将气管内导管置入气管中;利用恒压充放气装置为套囊充气,并通过恒压充放气装置实时显示套囊内的压力值,以使套囊压力值稳定在25

30mmHg;当气管收缩导致套囊压力上升时,通过恒压充放气装置及时放气;当套囊压力下降时,通过恒压充放气装置及时充气;当套囊内的压力偏离设定阈值时,通过恒压充放气装置进行报警提示;
[0018]定期将调节件处于收拢状态的防堵塞引流管,经第二开孔伸入引流通道中,使引流端通过第一开孔置于插管和气道之间;随后通过控制器使调节件的撑开,由于引流端为弹性管段,调节件撑开后使引流端管径扩张,位于相邻圆环之间的引流孔的孔径被撑大,通过与抽吸端相连的抽吸装置的负压作用,将位于套囊上方气道中的分泌物经由引流孔被抽吸排空;吸引结束后,通过控制器使调节件处于收拢状态,将防堵塞引流管从引流通道中取出。
[0019]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气管内导管的充气管外接恒压充放气装置,不仅能够实时测量和显示套囊内的气体压力,以便于精确控制套囊压力值稳定在25

30mmHg,还能够通过提前设置压力值的上限和下限,当监测到套囊内的压力值偏离设定的压力阈值时,恒压充放气装置发出报警,以便于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检查气管内导管的位置、完好状态等。
[0021]2)本专利技术通过定期将防堵塞引流管通过引流通道插入气管内导管中,通过引流端
对位于套囊上方气道中的分泌物进行吸引排空,能够有效避免气道中的分泌物深入气管导致的肺部感染。
[0022]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充气管与恒压充放气装置之间设置三通接头,不仅可以通过恒压充放气装置对套囊进行自动充放气,还能够通过弹簧和顶针实现手动充放气,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气管插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恒压充放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三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气管内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防堵塞引流管(引流端为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引流端撑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附图标记为:恒压充放气装置1、气体接口101、连接管2、三通接头3、第一支管301、第二支管302、底座303、第三支管304、弹簧4、顶针5、密封盖6、气管内导管7、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内导管(7)、恒压充放气装置(1)和防堵塞引流管(9);所述气管内导管(7)包括插管(704)、充气管(701)和套囊(8),插管(704)头部设有用于密封气道的套囊(8);充气管(701)的一端与套囊(8)连通,另一端位于人体外部,并与能实时显示套囊(8)压力的恒压充放气装置(1)相连;位于所述套囊(8)上方的插管(704)侧壁开设与气道连通的第一开孔,位于人体外部的插管(704)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之间连接有位于插管(704)内部的引流通道(702);所述防堵塞引流管(9)包括引流端(10)和抽吸端(901),防堵塞引流管(9)能经第二开孔伸入引流通道(702)中,使引流端(10)通过第一开孔置于插管(704)和气道之间;抽吸端(901)位于人体外部并能与抽吸装置连接,以通过引流端(10)将位于套囊(8)上方气道中的分泌物抽吸排空;所述引流端(10)为弹性管段,管内沿轴线方向间隔布设若干圆环(13),所有圆环(13)共同构成调节件,相邻圆环(13)之间的管壁沿周向开设若干引流孔(15);所述调节件与位于抽吸端(901)的控制器(14)相连,控制器(14)能通过控制调节件的撑开或收拢,以调节引流孔(15)的孔径大小;初始状态下的调节件处于收拢状态,以使引流端(10)能经引流通道(702)从第一开孔中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套囊(8)前方的气管内导管(7)侧壁上开设用于辅助通气的墨菲氏孔(703),位于人体外部的充气管(701)上设有用于辅助显示充气压力的球囊(8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压力实时监测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701)通过位于人体外部的三通接头(3)与恒压充放气装置(1)相连;三通接头(3)包括第一支管(301)、第二支管(302)和第三支管(304),第一支管(301)的外端通过连接管(2)与恒压充放气装置(1)的气体接口(101)连通,第二支管(302)的外端与充气管(701)相连通,第一支管(301)和第二支管(302)连通并构成气流通路;第三支管(304)的底部开设调节孔,第三支管(304)仅能通过调节孔与所述气流通路连通;位于调节孔处的第三支管(304)内部径向设有弹簧(4),弹簧(4)内部同轴固定连接有顶针(5);顶针(5)为具有封闭端和敞开端的中空直管结构,靠近封闭端的侧壁开设气孔;顶针(5)位于调节孔内,能通过弹簧(4)弹力作用沿调节孔上下移动,顶针(5)与调节孔的连接处封闭;不受外力状态下,顶针(5)的封闭端将所述调节孔封闭,第三支管(304)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静卢如意何国军张倩冯靖祎蔡洪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