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158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包括管套、扩撑球囊、A检测环、B检测环、C检测环、软质管端套、防护软套、第一针孔摄像头、第二针孔摄像头,该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首先在插管供氧过程中,扩撑球囊外侧的B检测环、C检测环和软质管端套分别贴合在气道位置,能够检测扩撑球囊和气道的贴合压力,利于医护人员掌握,方便调节扩撑球囊的充气状态,使其达到要求压力标准,其次借助第一针孔摄像头和第二针孔摄像头,能够分别对患者声门、食道和气道进行摄像检测,利于医护人员判断患者声门、食道和气道的状态,综上不仅能够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插管,提高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此外也能对异物堵塞患者的体内进行有效的检测。检测。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者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是一种临床麻醉中和抢救病人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控制气道、维持通气的技术。在全身麻醉时,主要用于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如:颅内手术、开胸手术、需俯卧位或坐位等特殊体位的全麻手术以及颌、极度肥胖病人、全麻药对呼吸有明显抑制或者应用肌松药者以及面、颈、五官等全麻大手术者,上述情况都需进行气管插管。同时,气管导管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呼吸衰竭、心肺复苏、药物中毒及新生儿严重窒息的时候,都必须用到气管插管技术。
[0003]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气管导管一般包括导管、连接气管以及充气套囊组成,虽然能够满足现有临床的基本使用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或不完善之处,具体如下;
[0004]1、现有临床中医护人员只能够凭借经验来判断套囊压力是否合适,不够客观和准确,若充气套囊压力不足,胃反流物会进入肺部引起肺炎;而若充气套囊压力过高,会导致气管粘膜缺血坏死,术后瘢痕狭窄,继而造成围术期肺炎的发生率增加,而且会使患者更容易形成术后瘢痕狭窄。
[0005]2、在医护人员插管时,现有技术中的导管无法辅助医护人员掌握插管实时状态,医护人员只能够进行盲插操作,影响了操作和安全性。
[0006]3、当患者体内存在异物时,现有技术中的导管只具备临时供氧,不便探测到异物位置和状态,需要医护人员操作额外检测设备,而这样不仅操作麻烦,此外因气管插管的干涉影响,也不便将检测导管插入到患者体内。
[0007]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包括管套、扩撑球囊、A检测环、B检测环、C检测环、软质管端套、防护软套、第一针孔摄像头、第二针孔摄像头,所述的扩撑球囊固设于管套底部端口,所述的扩撑球囊与管套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A检测环固设于扩撑球囊外壁上端,所述的A检测环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检测环固设于扩撑球囊外壁中端,所述的B检测环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检测环固设于扩撑球囊外壁下端,所述的C检测环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软质管端套固设于扩撑球囊底部端口,所述的软质管端套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防护软套固设于软质管端套内部左侧,所述的防护软套与软质管端套采用热熔连接,且所
述的防护软套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第一针孔摄像头固设于防护软套内部外侧,所述的第一针孔摄像头与防护软套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第二针孔摄像头固设于防护软套内部内侧,所述的第二针孔摄像头与防护软套采用热熔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的管套顶部还固设有供氧端口管,所述的供氧端口管与管套采用热熔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的管套内壁左侧还固设有连接气管,所述的连接气管与管套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连接气管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气管左侧端口还固设有调节阀,所述的调节阀与连接气管采用热熔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的调节阀左侧端口还固设有充气连接端,所述的充气连接端与调节阀采用热熔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的管套内部右侧还固设有检测导线,所述的检测导线与管套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检测导线分别与A检测环、B检测环、C检测环、第一针孔摄像头和第二针孔摄像头采用电性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的检测导线顶部端口还固设有电性连接器,所述的电性连接器与检测导线采用热熔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具备以下优点;
[0017]1、首先在插管供氧过程中,扩撑球囊外侧的B检测环、C检测环和软质管端套分别贴合在患者气道位置,能够检测扩撑球囊和气道的贴合压力,利于医护人员掌握,方便调节扩撑球囊的充气状态,使其达到要求压力标准。
[0018]2、其次借助第一针孔摄像头和第二针孔摄像头,能够分别对患者声门、食道和气道进行摄像检测,利于医护人员判断患者声门、食道和气道的状态,综上不仅能够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插管,提高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此外也能对异物堵塞患者的体内进行有效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的主视图;
[0020]图2是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的俯视图;
[0021]图3是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的A向剖视图;
[0022]图4是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的立体图1;
[0023]图5是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的立体图2;
[0024]图6是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的立体图3。
[0025]管套1、扩撑球囊2、A检测环3、B检测环4、C检测环5、软质管端套6、防护软套7、第一针孔摄像头8、第二针孔摄像头9、供氧端口管101、连接气管102、调节阀103、充气连接端104、检测导线105、电性连接器106。
[002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
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28]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包括管套1、扩撑球囊2、A检测环3、B检测环4、C检测环5、软质管端套6、防护软套7、第一针孔摄像头8、第二针孔摄像头9,所述的扩撑球囊2固设于管套1底部端口,所述的扩撑球囊2与管套1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A检测环3固设于扩撑球囊2外壁上端,所述的A检测环3与扩撑球囊2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检测环4固设于扩撑球囊2外壁中端,所述的B检测环4与扩撑球囊2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检测环5固设于扩撑球囊2外壁下端,所述的C检测环5与扩撑球囊2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软质管端套6固设于扩撑球囊2底部端口,所述的软质管端套6与扩撑球囊2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防护软套7固设于软质管端套6内部左侧,所述的防护软套7与软质管端套6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防护软套7与扩撑球囊2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第一针孔摄像头8固设于防护软套7内部外侧,所述的第一针孔摄像头8与防护软套7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第二针孔摄像头8固设于防护软套7内部内侧,所述的第二针孔摄像头8与防护软套7采用热熔连接;
[0029]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具备以下功能;
[0030]A、插管供氧时,管套1带动扩撑球囊插入患者气管声门区域,借助扩撑球囊2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套、扩撑球囊、A检测环、B检测环、C检测环、软质管端套、防护软套、第一针孔摄像头、第二针孔摄像头,所述的扩撑球囊固设于管套底部端口,所述的扩撑球囊与管套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A检测环固设于扩撑球囊外壁上端,所述的A检测环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检测环固设于扩撑球囊外壁中端,所述的B检测环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检测环固设于扩撑球囊外壁下端,所述的C检测环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软质管端套固设于扩撑球囊底部端口,所述的软质管端套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防护软套固设于软质管端套内部左侧,所述的防护软套与软质管端套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防护软套与扩撑球囊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第一针孔摄像头固设于防护软套内部外侧,所述的第一针孔摄像头与防护软套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第二针孔摄像头固设于防护软套内部内侧,所述的第二针孔摄像头与防护软套采用热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急救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荣李立宏田小溪校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