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47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包括底座和出料管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顶部设置有底部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的浇铸箱,所述浇铸箱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的搅拌组件。该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通过转动转杆带动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转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块带动套筒在螺纹杆上移动,在左右两个套筒相向移动过程中圆杆移动,从而使得拉动板带动转动轴转动,同时拉动板拉动圆轴促使横板脱离活动槽,此时向下抽出出料管,实现出料管的拆卸,方便及时的将出料管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有利于提高浇铸效率。有利于提高浇铸效率。有利于提高浇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熔锆刚玉砖生产
,具体为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熔锆刚玉砖是用纯净的氧化铝粉与含氧化锆和二氧化硅的锆英砂在电熔炉熔化后注入模型内冷却而形成的的白色固体,其岩相结构由刚玉与锆斜石的共析体和玻璃相组成,从相学上讲是刚玉相和锆斜石相的共析体,玻璃相充填于它们的结晶之间。
[0003]现有的电熔锆刚玉砖生产用浇铸结构在对模具进行浇铸时,出料口极易被浇铸液降温后的凝固物堵塞,导致浇铸液无法排出,影响浇铸液的浇铸速度,而出料管拆卸工序较为繁琐,不方便及时拆卸下来进行清理,进而影响了电熔锆刚玉砖的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故而提出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具备进料管便于拆卸清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熔锆刚玉砖生产用浇铸结构在对模具进行浇铸时,出料口极易被浇铸液降温后的凝固物堵塞,导致浇铸液无法排出,影响浇铸液的浇铸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包括底座(1)和出料管组件(7),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U形架(2),所述U形架(2)的顶部设置有底部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的浇铸箱(3),所述浇铸箱(3)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的搅拌组件(5),所述浇铸箱(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位于U形架(2)内部的安装块(6),所述安装块(6)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0),所述出料管组件(7)位于浇铸箱(3)的下方且其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左右两个卡槽(10)的内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块(6)的内部均设置有位于两个卡槽(10)相背侧的腔室(4),所述腔室(4)的内底壁设置有延伸至其底部的移动组件(9),所述腔室(4)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位于移动组件(9)上方且一端套在移动组件(9)外部的卡接组件(8),所述卡接组件(8)的另一端延伸至卡槽(10)的内部并与出料管组件(7)相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5)包括旋转电机(51),所述浇铸箱(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51),所述旋转电机(51)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浇铸箱(3)内部的旋转杆(52),所述旋转杆(5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53),所述旋转杆(5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杆(5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组件(7)包括出料管(71),所述出料管(71)位于浇铸箱(3)的下方且其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分别延伸至左右两个卡槽(10)内部的卡接板(72),两个所述卡接板(72)的相背侧均开设有活动槽(7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熔锆刚玉砖生产浇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9)包括限位板(92),所述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哲张艺峰张天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瑞泰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