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移动液压小箱梁外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30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移动液压小箱梁外模,包括箱梁外模未移动状态、箱梁外模移动完成状态、箱梁外模移动状态,所述箱梁外模未移动状态、箱梁外模移动完成状态、箱梁外模移动状态由第一台座、第二台座、台车模板以及标准模板组合而成。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台车,使其形成台车模板,由于所述台车内部设置有液压系统,由此通过增加液压系统对模板进行拆模支模,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液压系统,使台车模板可以实现整体的移动。由此使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液压系统进行液压操作,由此降低劳动强度,即可实现台车模板的整体拆装,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并且由于可以实现台车模板整体进行移动平移,大大降低了模板在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大大降低了模板在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大大降低了模板在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移动液压小箱梁外模


[0001]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可移动液压小箱梁外模,具体涉及桥梁施工行业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箱梁施工工艺已步入标准化施工。传统混凝土箱梁的制梁模板多为拼装式,即主要采用组合钢模散拼装的方式进行施工,采用拼装式模板的优点是设计、制造较方便,成本较低。箱梁模具作为箱梁生产制造的工具,在箱梁生产制造行业被广泛的运用。箱梁是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类似箱子,因而得名。但是目前常用的预制小箱梁两个台座共用外模时,往往预制完成后将外模散拆后,再在另一台座上进行组拼。但是由于小箱梁一般长度在20m以上,模板无法实现整体的吊装,模板只能在两个台座之间来回拆卸再拼装。由此导致模板的拆卸安装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长施工的周期,并且目前常用的箱梁外模在两个箱梁台座之间来回吊装的过程中,增加破坏模板板面的几率,模板吊装时来回晃动,给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人身风险。
[0003]关于目前常用的预制小箱梁两个台座共用外模时,往往预制完成后将外模散拆后,再在另一台座上进行组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移动液压小箱梁外模,包括箱梁外模未移动状态(2)、箱梁外模移动完成状态(5)、箱梁外模移动状态(4),所述箱梁外模未移动状态(2)、箱梁外模移动完成状态(5)、箱梁外模移动状态(4)由第一台座(1)、第二台座(3)、台车模板(7)以及标准模板(6)组合而成,所述台车模板(7)设置有内模模板(8)、箱梁(9)、桁架(10)、侧模模板(11)、模板支架(12)、台座(13)以及台车(14)组合而成,所述台车(14)设置有安装架(15)、轨道(16)、液压系统(17)、平移油缸(18)、滑座(19)、铰链连接件(20)、平移丝杠(21)、顶升油缸(22)、顶升丝杠底座(23)、顶升丝杠(24)、主动轮(25)、从动轮(26)、主桁架(2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座(1)上侧设置有台车模板(7),所述台车模板(7)成三组设置,所述台车模板(7)的台车(14)上侧设置有主桁架(29),所述台车模板(7)通过主桁架(29)与标准模板(6)相固定,所述第一台座(1)与第二台座(3)上侧设置有将若干个标准段工位一字排布,并对应设置的箱梁(9)的底模,且沿一字排布的标准段工位的箱梁(9)的底模一侧设置有轨道(16),所述轨道(16)上侧对应设置有台车(14),所述台车(14)设置有主动轮(25)与从动轮(26),所述台车(14)内部设置有液压系统(17),所述台车(14)顶部端面与顶升丝杠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淑亮郭川川董献楠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