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63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包括:腔镜镜体,包括连接的硬管段和软管段;软管段设置于硬管端前端;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软管段的前端,包括两图像采集部件和两照明光源;和操作手柄,设置于硬管段后端;图像采集装置通过腔镜镜体内部连接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内设置有两方向调节装置;可使软管段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内弯曲;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通过调整方向调节装置,可使软管段弯曲,不同部位的牵引部件可使软管段向不同方向弯曲,可观察到不同角度方向的手术视野,使三维腔镜的使用更为灵活,手术视野更为开阔且为微创手术,提升手术效率。提升手术效率。提升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


[0001]本技术涉及三维腔镜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3D电影和3D图片等3D影像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中现也已经大规模使用了采用3D影像技术的腹腔镜和胸腔镜,其相较于2D腔镜提供的二维图像,能够提供具有景深效果的三维图像,使外科手术医生能够通过三维立体手术视野获得模拟真实视觉的手术视野,使手术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准确率和安全系数更佳。
[0003]3D腔镜通过在镜头内设置两个距离较近的镜头,各自拍下胸腔或腹腔等内的图像,然后通过3D摄像主机进行图像处理,通过人眼观察同一物体角度不同的成像原理,在3D监视器上呈现出三维画面,该画面和3D电影相同,需要佩戴专门的3D眼镜进行观看,否则观察的图像是重叠的。
[0004]目前3D腔镜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3D腔镜镜头都是笔直的镜头,无法像内窥镜一样调整观察角度,导致手术视野虽为三维画面,却无法调整观察角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3D腔镜的观察能力。若能使用3D腔镜镜头进行调整观察方向,则能获得更多方位的三维手术视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包括:
[0008]腔镜镜体,包括连接的硬管段和软管段;软管段设置于硬管段前端;
[0009]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软管段的前端,包括两图像采集部件和两照明光源;和
[0010]操作手柄,设置于硬管段后端;图像采集装置通过腔镜镜体内部连接操作手柄;
[0011]操作手柄内设置有第一方向调节装置和第二方向调节装置;第一方向调节装置包括两第一牵引部件,第一牵引部件通过腔镜镜体内部连接软管段的前端;第一方向调节装置可使软管段在第一平面内弯曲;
[0012]第二方向调节装置包括两第二牵引部件,第二牵引部件通过腔镜镜体内部连接软管段的前端;第二方向调节装置可使软管段在第二平面内弯曲;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0013]进一步地,操作手柄内还包括一定位板,第一方向调节装置和第二方向调节装置分别设置于定位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对。
[0014]进一步地,第一方向调节装置还包括:
[0015]第一旋转把手,设置于操作手柄上;
[0016]第一转轴,设置于操作手柄内,一端与第一旋转把手连接;第一旋转把手可带动第
一转轴在操作手柄内转动;
[0017]第一伞齿轮,连接于第一转轴的另一端;
[0018]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垂直接触配合,并设置于定位板上;第二伞齿轮上还设置有传动面;
[0019]第一传动轮,设置于定位板上;和
[0020]第一传送带,套设于第二伞齿轮的传动面和第一传动轮上;
[0021]两第一牵引部件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两相对的外表面上,随着第一传送带的移动,两第一牵引部件的前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使软管段在第一平面内弯曲。
[0022]进一步地,第二方向调节装置还包括:
[0023]第二旋转把手,设置于操作手柄上;
[0024]第二转轴,设置于操作手柄内,一端与第二旋转把手连接;第二旋转把手可带动第二转轴在操作手柄内转动;
[0025]第三伞齿轮,连接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
[0026]第四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垂直接触配合,并设置于定位板上;第四伞齿轮上还设置有传动面;
[0027]第二传动轮,设置于定位板上;和
[0028]第二传送带,套设于第四伞齿轮的传动面和第二传动轮上;
[0029]两第二牵引部件分别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两相对的外表面上,随着第二传送带的移动,两第二牵引部件的前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使软管段在第二平面内弯曲。
[0030]进一步地,定位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两第一限位块;第一传送带的两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两第一限行块;第一限位块位于两第一限行块之间,用以限制第一传送带的行进距离。
[0031]进一步地,定位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两第二限位块;第二传送带的两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两第二限行块;第二限位块位于两第二限行块之间,用以限制第二传送带的行进距离。
[0032]进一步地,两图像采集部件和两照明光源在软管段头端内对称设置。
[0033]进一步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垂直。
[0034]进一步地,软管段在第一平面内和第二平面内弯曲的角度为0~90
°

[0035]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在3D腔镜镜头内设置方向调节装置,并将腔镜镜体前端设置为可弯曲的软管段,通过旋转把手即可调整方向调节装置,进而使牵引部件牵引软管段使其弯曲,不同部位的牵引部件可使软管段向不同方向弯曲,从而实现腔镜镜体的方向调节,可观察到不同角度方向的手术视野,使三维腔镜的使用更为灵活,手术视野更为开阔且为微创手术,提升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的主视剖视图;
[003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的俯视剖视图;
[003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中图像采集装置的
示意图;
[0040]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

腔镜镜体,11

软管段,12

硬管段,2

图像采集装置,21

图像采集部件,22

照明光源,3

操作手柄,4

第一方向调节装置,41

第一牵引部件,42

第一旋转把手,43

第一转轴,44

第一伞齿轮,45

第二伞齿轮,46

第一传动轮,47

第一传送带,48

第一限行块,5

第二方向调节装置,51

第二牵引部件,6

定位板,61

第一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但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2]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包括腔镜镜体1、图像采集装置2和操作手柄3。图像采集装置2设置于腔镜镜体1的前端,包括两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腔镜镜体(1),包括连接的硬管段(12)和软管段(11);所述软管段(11)设置于所述硬管段(12)前端;图像采集装置(2),设置于所述软管段(11)的前端,包括两图像采集部件(21)和两照明光源(22);和操作手柄(3),设置于所述硬管段(12)后端;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通过所述腔镜镜体(1)内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3);所述操作手柄(3)内设置有第一方向调节装置(4)和第二方向调节装置(5);所述第一方向调节装置(4)包括两第一牵引部件(41),所述第一牵引部件(41)通过所述腔镜镜体(1)内部连接所述软管段(11)的前端;所述第一方向调节装置(4)可使所述软管段(11)在第一平面内弯曲;所述第二方向调节装置(5)包括两第二牵引部件(51),所述第二牵引部件(51)通过所述腔镜镜体(1)内部连接所述软管段(11)的前端;所述第二方向调节装置(5)可使所述软管段(11)在第二平面内弯曲;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不在同一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3)内还包括一定位板(6),所述第一方向调节装置(4)和所述第二方向调节装置(5)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板(6)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调节装置(4)还包括:第一旋转把手(42),设置于所述操作手柄(3)上;第一转轴(43),设置于所述操作手柄(3)内,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把手(42)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把手(42)可带动所述第一转轴(43)在所述操作手柄(3)内转动;第一伞齿轮(44),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43)的另一端;第二伞齿轮(45),与所述第一伞齿轮(44)垂直接触配合,并设置于所述定位板(6)上;所述第二伞齿轮(45)上还设置有传动面;第一传动轮(46),设置于所述定位板(6)上;和第一传送带(47),套设于所述第二伞齿轮(45)的传动面和所述第一传动轮(46)上;两所述第一牵引部件(4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辛宁黄可南丁新宇韦荣强陈子豪刘承栋方云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