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346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包括构建口岸规划设计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深港跨界交通特征调查、构建陆路口岸与“产业、交通、空间”三位一体的评估模型、基于政策高度敏感的交通需求预测、跨界交通组织规划、口岸整体布局规划和功能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布局方法能够加强两地口岸合作,解决口岸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工不清晰的问题,能够协调口岸之间功能分工,优化口岸资源配置,实现陆路口岸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实现陆路口岸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实现陆路口岸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口岸整体布局
,具体涉及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 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国内外学者在陆路口岸规划方面进行了众多研究,主要集中于跨界交通规划和陆 路口岸发展策略等方面。Lotta Braunerhielm(Lotta Braunerhielm,Eva AlfredssonOlsson,Eduardo Medeiros,The importance of Swedish

Norwegian border residents
’ꢀ
perspectives forbottom

up cross

border planning strategies[J].Norsk GeografiskTidsskrift

Norwegian Journal of Geography,73(2019):96

109.)分析了瑞典

挪威边境居 民的观点对自下而上的跨境规划战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在瑞典

挪威边境地区 进行空间规划的整体方法。Nathalie Christmann(Nathalie Christmann,MartineMostert,Pierre

Wilmotte,Jean

Marc Lambottea,Mario Cools,Opportunities forreinforcing cross

border railwayconnections:the case of the Li
è
ge(Belgium)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connection[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8(2020): 105

124.)评估了现状列日(比利时)与马斯特里赫特(荷兰)的跨界交通发展情况, 提出共同治理、基础设施联合建设、加强边界两侧之间的流动等多元政策建议。马洪 生(马洪生,颜建新.深港陆路客运口岸公共交通服务改善规划研究[C].//中国城市 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870

876.)分析深港陆路客 运口岸客流特征及交通接驳特征,提出以公交服务同城化、设施一体化的目标,并制 定了公交改善规划及措施建议。刘妤(刘妤.地缘经济视角下西藏边境陆路口岸空间 布局、发展效力及对策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2):195

204.)、 陈春蓉(陈春蓉.突出资源禀赋构筑口岸特色——浅议云南陆路口岸规划设计思路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1144

1145.)基于地缘经济视角,从跨境区域合 作入手,通过对空间布局和发展效力层面深度剖析,提出陆路边境口岸的发展策略。 郑尚敏(郑尚敏.中蒙俄经济走廊下重点口岸产业布局研究——以二连浩特为例[J]. 价值工程,2018,37(34):295

297.)以二连浩特为例,建立口岸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 指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二连浩特总体空间布局与重点园区产业空间 布局。
[0004]现有技术的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存在技术问题:
[0005]第一,现有研究主要在集中于跨界交通和陆路口岸发展策略,以及口岸交通接驳 设施改善,基本没有涉及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技术方法研究。
[0006]第二,目前没有针对陆路口岸的交通调查技术,出入境交通调查一般采用问卷调 查形式,存在母体库信息不够全面、被调查人员故意瞒报错报、调查成本高等问题, 难以适用于陆路口岸这种特殊交通枢纽。
[0007]第三,现有客流预测技术主要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及“四阶段”法等,前 两
种方法都是以惯性原则为前提的,而“四阶段”法虽然考虑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的 互动关系,在城市内部比较合理,但难以适用于受跨界交通政策影响较大的边界地区。
[0008]第四,由于陆路口岸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目前无论是在规划设计体系上,还是 在体制机制上,都没有构建适应边界交通设施发展的体制机制,陆路口岸规划建设一 般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导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目前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边 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包括开展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深港跨界交通特征调查、 构建陆路口岸与“产业、交通、空间”三位一体的评估模型、基于政策高度敏感的交 通需求预测、跨界交通组织规划、口岸整体布局规划和功能优化。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其目的在于:
[0011]一是能够为边界地区陆路口岸规划建设体制机制提供一种新思路,指导边界两侧 地区政府建立“口岸整体布局规划

详细规划”两个层级规划设计体系和基于陆路口 岸“规划、建设、管理”三层次协调机制,确保双方在口岸工作领域的合作顺利开展。
[0012]二是能够解决口岸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工不清晰的问题,通过站在系统性和整体 性角度,分析跨界交通需求和分布特征,提出了基于城市发展战略和空间协调的口岸 布局规划方法,以及陆路口岸客货运功能优化、交通方式优化和客流对象优化方法, 协调口岸之间功能分工,优化口岸资源配置,实现陆路口岸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0013]三是跨界交通调查技术先进,能够保障调查精度,调查结果不仅用于跨界交通设 施规划,也广泛应用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轨道网规划、交通仿真平台等重大项目, 成为制定城市规划及相关公共政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15]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所述布局方法包括五个步骤:建立口岸规 划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现状调查与评估、跨界交通需求预测、跨界交通组织、口岸 整体布局体系规划,具体如下:
[0016]第一步,建立口岸规划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
[0017]构建“口岸整体布局规划

详细规划”两个层级规划设计体系;两地政府构建口 岸总体规划、口岸建设和运营管理三层次沟通协调机制;
[0018]第二步,现状调查与评估:基于多源大数据,开展跨界交通调查与分析;
[0019]1)、现状调查:对跨界客货运交通总量、OD分布、交通方式、出行目的进行 调查分析,通过多源数据交叉校核后形成调查数据库,并构建基于地理设计理念的客 货运交通可视化分析平台;
[0020]具体步骤如下:
[0021]1.1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跨界客流识别和交通特征分析;
[0022]口岸内部及周边设置一定数量的基站,采用泰森多边形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局方法包括五个步骤:建立口岸规划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现状调查与评估、跨界交通需求预测、跨界交通组织、口岸整体布局体系规划,具体如下:第一步,建立口岸规划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构建“口岸整体布局规划

详细规划”两个层级规划设计体系;两地政府构建口岸总体规划、口岸建设和运营管理三层次沟通协调机制;第二步,现状调查与评估:基于多源大数据,开展跨界交通调查与分析;1)、现状调查:对跨界客货运交通总量、OD分布、交通方式、出行目的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多源数据交叉校核后形成调查数据库,并构建基于地理设计理念的客货运交通可视化分析平台;具体步骤如下:1.1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跨界客流识别和交通特征分析;口岸内部及周边设置一定数量的基站,采用泰森多边形方法表示基站的实际服务范围;Step1.采集研究区域内基站的原始手机信令数据,将基站分为三类:1)覆盖口岸监管区的基站,用Q1表示;2)覆盖交通枢纽的基站,用Q2表示;3)与边境线有重叠的基站,用Q3表示,选取上述三类基站覆盖的范围作为研究区域Q;Q=Q1+Q2+Q3Step2.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预处理,使之满足客流特征提取要求,主要包括信令数据简化、信令数据除燥、数据扩样;Step3.将客流数据分类:根据用户与三类基站的对应关系将研究范围内的用户分为4类:居民、工作人员、城市客流以及跨界客流;Step4.跨界客流识别: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出行特征,识别跨界旅客和非跨界客流,建立跨界旅客数据库;Step5.客流特征提取:在识别跨界旅客出行轨迹后,进行汇总统计及扩样,最后提取跨界客流特征,包括口岸通关量、高峰小时客流量、客流空间分布;具体如下:(1)统计客流总量及出行时间分布:区分口岸的发生量和吸引量,统计跨界旅客用户的数量及不同时段的比例分布,并计算与总体跨界客流量的比例;分入境客流时间分布和出境客流时间分布统计客流时间分布;将上述获取的特征信息根据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进行扩样;(2)计算客流OD分布:在生成跨界旅客出行链时,将各次出行的起、终点根据空间坐标信息映射至对应的交通小区,以获取口岸至各交通小区的出行量,上述的各次出行在计算出行量时,需要区分口岸的发生和吸引;对于口岸p与任意交通小区q之间的出行量OD
pq
计算如下,根据计算所得的出行量建立出行的OD矩阵:式中:为从口岸出行至交通小区q的跨界旅客总量之和;
为从交通小区q出行至口岸的跨界旅客总量之和;1.2基于货车定位数据进行跨界货运交通调查分析;1.3将多源数据相互校核;基于传统调查与手机信令、货车GPS、轨道/公交刷卡、车牌识别、视频监控等多源数据进行交叉校核;1.4构建基于地理设计理念的跨界交通可视化分析平台;2)、评估:建立陆路口岸与“产业、交通、空间”三位一体的评估模型对跨界交通及陆路口岸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第三步,跨界交通需求预测:1)、基于情形分析和城市引力进行旅客需求预测:划分主要出行人员类型,建立基于城市引力的不同人群跨界出行预测模型,同时,结合边界两地跨界交通政策,对两地居民的跨界出行量进行修正;跨界出行总量=人口
×
人均跨界出行率其中,跨界出行率为城市GDP以及跨界出行时间的Logit模型,如下:其中各参数意义:Rate—跨界出行率;Time—跨界出行时间;GDP—目的地城市GDP;nb、mb—城市地理位置分组调节系数;X1~X5—待标定参数;参数标定方法:获取边境线两侧各城市人口总量、GDP数据和跨界出行时间,根据跨界旅客出行OD矩阵推算得出各城市跨界出行率,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参数拟合;2)、基于对外贸易进行跨界货运预测:建立跨界货运总量和贸易额之间的线性方程,公式为:Y=aX+b其中:Y—跨界货运总量X—边境地区之间贸易额a、b—待标定参数;参数标定方法:获取边境线两侧城市之间的贸易额和通过陆路口岸的跨界货运总量,利用数据进行参数拟合;第四步,跨界交通组织;第五步,口岸整体布局体系规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4.跨界客流识别具体为:(1)建立原始数据集:选择口岸开放时间T

至关闭时间T

内,把经过Q1的所有用户进行标记,作为跨界旅客识别的原始数据集;(2)提取用户的出行链: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原始数据集用户的出行链,结合出行链
中的活动点及每个活动点的停留时间,基于出行链识别旅客身份;(3)剔除居民数据、工作人员数据、城市客流数据,得到跨界旅客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境地区陆路口岸整体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剔除居民数据、工作人员数据、城市客流数据具体为:1)剔除居民数据:连续多日,每天在0:00至5:00时段内,若用户在研究范围内相关基站停留时间t1≥4h,出行链有固定出行起点,且起点或讫点在研究区域内,将这类用户识别为居民,剔除居民数据;式中O
i
,D
i
为用户i的出行起讫点所在基站,Q为研究区域所有基站;P
i
为用户i经过的中途点;t1为用户在凌晨期间在区域内的停留时长;2)剔除工作人员数据:连续多日,每天在口岸开放时间段内,累计连接基站时长t2>5h,出行链起点或讫点在研究区域内,在研究区域内有固定停留点,将这类用户识别为口岸及周边工作人员,剔除工作人员数据;式中O
i
,D
i
为用户i的出行起讫点所在基站,Q为研究区域;P
i
为用户i经过的中途点;t2为用户在工作时间内在区域内的停留时长;3)剔除城市内部客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胜周军钟靖邓琪谭泽芳周菁楠梁倩玉邓晓庆罗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