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42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9
本专利涉及一种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夹具和试验块,夹具包括两个支座,第一支座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支座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一面与第三面相对设置;试验块包括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用于模拟待连接的两个椎体;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分别固定于第一面和第三面;待测试的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安装于第一面与第三面之间,并与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依据现实手术中零切迹融合器系统与脊柱的位置关系来装配,能够模拟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在实际植入后的工作环境,通过施加载荷来模拟术后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受压的情形,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定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抗压缩弯曲能力。弯曲能力。弯曲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常用椎间融合器主要起支撑作用,而不具备诱导成骨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融合器中植入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以达到促进骨性融合的目的,然而自体骨需要从患者的自身取出,这常常给患者带来手术副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同种异体骨植入又容易出现排异反应、骨融合效果差等情况。
[0003]脊柱手术中,为使脊柱达到即刻稳定,常使用脊柱板。脊柱板的使用可以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提高脊柱手术术后融合率。随着脊柱板的广泛使用,也出现了相关并发症,早期并发症有内固定松动、螺钉松动拔出损伤其他组织,导致其他并发症,产生强烈的异物感;另外,如采用相对较长钢板,还可以增加临近椎体退变,并最终导致临椎病的发生。
[0004]零切迹融合器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简单,生物相容性好,操作方便的一种零切迹人工椎体,采用零切迹设计,植入后完全位于椎体间隙内,可有效降低或避免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和术后异物感等并发症,是对传统融合术产品的改进,又是对新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产品的必要补充。但是,患者进行脊柱减压融合术后,零切迹融合器会替代椎间盘,承受上下椎体间的压力,如果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力学性能不足,会造成稳定性不足,不能保证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严重时会造成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松动是最主要、最严重的并发症。
[0005]然而,目前针对椎间融合器的要求为YY/T 1502

2016《脊柱植入物椎间融合器》,其关于机械性能所要求的试验方法为YY/T 0959 《脊柱植入物椎间融合器力学性能试验方法》、YY/T 0960《脊柱植入物椎间融合器静态轴向压缩沉陷试验方法》、GB/T 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及YY/T 0586《医用高分子制品X射线不透性试验方法》。对于零切迹融合器系统,依据上述标准进行测试,所对比反映的性能主要是零切迹融合器的轴向压缩、剪切、扭转、沉陷、硬度、尺寸及可视性等特性,由于其所涉及的试验加载方法和实际受力方式有所不同,并不能反映零切迹融合器组装后系统的性能。故对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并不完全适用。目前还尚未有针对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力学性能对比的试验方法,无法对不同型号的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用以在最大程度模拟零切迹融合器实际使用状态条件下测试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相应物理性能,测试结果更准确。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方面,提供一种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包括:夹具,所述夹
具包括两个支座,第一支座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支座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三面相对设置;
[0009]试验块,所述试验块包括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用于模拟待连接的两个椎体;所述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面和第三面;待测试的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一面与第三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固定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试验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0011]所述第三面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试验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0012]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第一侧壁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
[0013]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试验块通过第一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支座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块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试验块的顶面;
[0014]所述第二试验块通过第二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支座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块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试验块的顶面。
[0015]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为U形板。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均为U 形阶梯槽;
[0016]由槽底至槽口,所述U形阶梯槽具有连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具有第一横截面尺寸,第二空间具有第二横截面尺寸,第一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横截面尺寸;
[0017]所述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的纵向截面为凸形,所述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尺寸,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尺寸等于所述第二横截面尺寸。
[0018]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段无缝安装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一段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空间的高度;所述U形板安装于第一空间,且所述U形板套设于所述第二段。
[0019]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段最低处平齐;所述U形板在水平面的投影能够同时覆盖所述支座的至少部分顶面和试验块第一段宽出第二段的端面。
[0020]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形阶梯槽具有一阶梯面,所述阶梯面设有螺钉孔,所述U形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阶梯面上。
[0021]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壁面为凸圆弧结构,所述凸圆弧结构与椎体前侧面外缘形状近似;
[0022]所述第一试验块安装于第一支座后,所述第一试验块的内侧壁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面无缝拼接,所述第一试验块的外侧壁面与所述凸圆弧结构共形。
[0023]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试验机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架,第一连接架的第一端与第一支座连接,第一连接架的第二端与试验机的第一施压端连接;第二连接架的第一端与第二支座连接,第二连接架的第二端与试验机的第二施压端连接。
[0024]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试验块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聚氨酯为15级,抗压
缩强度极限应为3.82~6.05Mpa。
[0025]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方法,利用上述的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包括如下步骤:组装所述试验装置,并将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固定安装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将装配好的所述试验装置连接在试验机上;设计试验方案,设置所述试验机的运动方式;启动试验机,利用试验机产生的静压力,对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加压,同时连续测量变化的载荷和位移,并输出位移和载荷的对应数据;基于所述位移和载荷数据,得到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力学性能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6]a)试验装置能够依据现实手术中零切迹融合器系统与脊柱的位置关系来装配,能够模拟零切迹融合器在实际植入后的工作环境,通过施加载荷来模拟术后零切迹融合器受压失稳的情形,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定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抗压缩弯曲能力,对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建立统一的试验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两个支座(1),第一支座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支座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三面相对设置;试验块(3),所述试验块(3)包括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用于模拟待连接的两个椎体;所述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面和第三面;待测试的零切迹融合器系统(4)安装于所述第一面与第三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试验块和第二试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试验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三面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试验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试验块通过第一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支座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块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试验块的顶面;所述第二试验块通过第二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支座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块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试验块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为U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切迹融合器系统静态压缩弯曲试验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小波蔡宝春夏梦洁王素芳乔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