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突矫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5732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棘突矫形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棘突矫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上矫形台、下矫形台、第一旋转台和第二旋转台,所述上矫形台转动连接于第一旋转台上端,所述第一旋转台转动连接于第二旋转台上端,所述第二旋转台滑动连接于下矫形台上端,所述上矫形台内部设有棘突卡槽一以及固定棘突的调节螺钉一,所述下矫形台内部设有棘突卡槽二以及固定棘突的调节螺钉二,本装置安装于相邻棘突间隙,与上下棘突通过螺钉限制性固定,对畸形椎体进行牵拉复位,此外本装置无需切除黄韧带,手术切口小,符合微创操作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矫形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棘突矫形装置


技术介绍

1、脊柱是人体中轴,具有复杂的节段性解剖结构及三维空间的多维运动功能。各种原因如创伤、退变、先天、感染等导致的脊柱疾患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脊柱疾患出现的脊柱畸形多为同时存在的三维畸形,即冠状位上的侧凸畸形、矢状位上的前后凸畸形及水平惟上的椎体旋转畸形。目前临床常采用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治疗,然而现有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脊柱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大,需要对腰背部肌肉广泛剥离和牵拉,术后恢复时间长;2、多节段长期坚强固定会导致应力集中,应力遮挡,造成固定段骨量减小,骨力学性能下降,甚至断钉断棒;3、椎体创伤或骨质疏松的患者无法完成椎弓根置钉。

2、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棘突矫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棘突矫形装置。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棘突矫形装置包括:上矫形台、下矫形台、第一旋转台和第二旋转台,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棘突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矫形台、下矫形台、第一旋转台和第二旋转台,所述上矫形台转动连接于第一旋转台上端,所述第一旋转台转动连接于第二旋转台上端,所述第二旋转台滑动连接于下矫形台上端,所述上矫形台内部设有棘突卡槽一以及固定棘突的调节螺钉一,所述下矫形台内部设有棘突卡槽二以及固定棘突的调节螺钉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棘突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台下端左侧设有套筒一,所述第二旋转台下端右侧设有套杆一,所述下矫形台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左侧设有套杆二,所述套杆二匹配滑动设置于套筒一内部,所述空腔右侧设有套筒二,所述套筒二匹配滑动设置于套杆一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突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矫形台、下矫形台、第一旋转台和第二旋转台,所述上矫形台转动连接于第一旋转台上端,所述第一旋转台转动连接于第二旋转台上端,所述第二旋转台滑动连接于下矫形台上端,所述上矫形台内部设有棘突卡槽一以及固定棘突的调节螺钉一,所述下矫形台内部设有棘突卡槽二以及固定棘突的调节螺钉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棘突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台下端左侧设有套筒一,所述第二旋转台下端右侧设有套杆一,所述下矫形台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左侧设有套杆二,所述套杆二匹配滑动设置于套筒一内部,所述空腔右侧设有套筒二,所述套筒二匹配滑动设置于套杆一外部,所述套筒一右侧以及套筒二左侧设有齿槽,所述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分别啮合传动从动轮以及套筒二的齿槽,所述从动轮啮合传动套筒一,所述下矫形台上设有驱动主动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外侧设有齿槽,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内侧设有内六角螺钉槽,所述下矫形台前端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外侧设有与齿槽卡接的卡齿,所述从动轮内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固定于下矫形台上,所述调节杆尾端套设有固定于下矫形台的套筒,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回推弹簧,所述回推弹簧位于套筒与主动轮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小波宁静张小曼郑航臧卫赵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