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方形镍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278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低成本方形镍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正、负极板采用双面毛刺钢带或多孔含镍铁合金;所述导电剂为超细石墨粉,其粒径小于5微米,碳粉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量的5-30%,所述添加剂,其占正极材料总重量的2-7%,其余为氢氧化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的不同部分减少甚至不使用镍而代替以价格更低的双面毛刺钢带或多孔含镍铁合金作极板,以超细石墨粉作正极导电剂并与这些变化相适应地改变了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结构构成和制造工艺,使降低价格的镍动力电池的各种性能不降低,从而促进这一绿色环保能源的商化发展。(*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化学电池由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组成。电极是电池的核心部分,分正极和负极,其由电极物质和导电骨架即极板组成,电极物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参加成流反应的活性物质;二是为改善电极性能而加入的导电剂;三是少量的添加剂如缓蚀剂。电极中的活性物质的活性决定着电池的基本特性。但是就现有镍系动力电池的成本核算情况来看,电极的极板的成本要占整个电池成本的30%以上,同时,电极中的导电剂和添加剂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为什么电极极板有如此高的成本呢?其原因就在于其使用了价格昂贵的镍。1985年以前,镍系电池主要以烧结式生产,双极极板主要采用冲孔的多孔钢带,而且要求钢带冲孔边缘不能带有毛刺,以镍粉在高温下(900-1100℃)预制成多孔的极板,其中要消耗昂贵的镍粉制成多孔极板骨架,然后在其上填充电极材料,电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为普通Ni(OH)2也称为α-Ni(OH)2。这种极板对电极物质的粘结性较差,不能制得高容量电池。1985年以后,出现了用发泡镍作双极极板的镍系电池,发泡镍的三维结构特征和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实现了镍系电池的微型化和高容量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成本方形镍动力电池,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隔膜和电解质,还包括有设于外壳内被所述隔膜隔离开的正、负极极板,在其上分别设有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添加剂,所述正极材料中,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板采用双面毛刺钢带或多孔含镍铁合金;所述导电剂为超细石墨粉,其粒径小于5微米,碳粉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量的5-30%,所述添加剂,其占正极材料总重量的2-7%,其余为氢氧化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聂祚仁郭学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林美环境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