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260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并且能够抑制径向的尺寸的大型化的车用驱动装置。两个驱动力源(1A、1B)配置于第一轴(X1)上,两个输出部件(2A、2B)配置于第二轴(X2)上,两个反转齿轮机构(5A、5B)配置于第三轴(X3)上。行星齿轮机构(6)构成为将来自两个反转齿轮机构(5A、5B)的旋转向各个输出部件(2A、2B)传递,并配置为在沿着轴向(L)的轴向视图中,与两个反转齿轮机构(5A、5B)双方重叠。5B)双方重叠。5B)双方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用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第一驱动力源、第二驱动力源、与第一车轮驱动连结的第一输出部件、以及与第二车轮驱动连结的第二输出部件的车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车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以下,在该
技术介绍
的说明中,在括弧内引用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0003]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具备第一驱动力源(2L)、第二驱动力源(2R)、与第一车轮(61L)驱动连结的第一输出部件(65c)、与第二车轮(61R)驱动连结的第二输出部件(65c)、行星齿轮机构(30A、30B)以及惰齿轮。第一驱动力源(2L)与第二驱动力源(2R)的旋转轴同轴配置,第一输出部件(65c)、第一输出部件(65c)和行星齿轮机构(30A、30B)的旋转轴同轴配置在与驱动力源(2L、2R)的旋转轴平行的其它轴上,惰齿轮的旋转轴配置在与它们平行的其它轴上。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55310号公报(图10)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中,驱动力源(2L、2R)与行星齿轮机构(30A、30B)之间虽通过惰齿轮而驱动连结,但有时在惰齿轮中无法得到足够的减速比。为了增大减速比,虽考虑代替惰齿轮而设置反转齿轮机构,但一般若使用反转齿轮机构,则车用驱动装置容易在径向上变大。
[0006]因此,期望一种能够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并且能够抑制径向的尺寸的大型化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车用驱动装置的特征结构是以下方面,
[0008]其是具备第一驱动力源、第二驱动力源、与第一车轮驱动连结的第一输出部件、与第二车轮驱动连结的第二输出部件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0009]上述第一驱动力源以及上述第二驱动力源配置于第一轴上,
[0010]上述第一输出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输出部件配置在与上述第一轴不同的第二轴上,
[0011]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与上述第一驱动力源的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第一齿轮、与上述第二驱动力源的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第二齿轮、分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轴和上述第二轴不同的第三轴上的第一反转齿轮机构和第二反转齿轮机构、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二轴上的行星齿轮机构,
[0012]上述第一反转齿轮机构具备:与上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以及与上述第三齿轮一体旋转的第四齿轮,
[0013]上述第二反转齿轮机构具备:与上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以及与上述第五齿轮一体旋转的第六齿轮,
[0014]上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将上述第四齿轮以及上述第六齿轮的旋转向上述第一
输出部件和上述第二输出部件传递,并配置为在沿着轴向的轴向视图中,与上述第一反转齿轮机构以及上述第二反转齿轮机构双方重叠。
[0015]根据该特征结构,将第一驱动力源的旋转经由第一反转齿轮机构向行星齿轮机构输入。而且,将第二驱动力源的旋转经由第二反转齿轮机构向行星齿轮机构输入。由此,容易以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成为适当的旋转速度的方式,对向行星齿轮机构输入的旋转进行变速。因此,能够将行星齿轮机构的负荷抑制得较小。
[0016]另外,根据本结构,第一驱动力源以及第二驱动力源配置于第一轴上。而且,第一输出部件、第二输出部件以及行星齿轮机构配置于第二轴上。而且,第一反转齿轮机构以及第二反转齿轮机构配置于第三轴上。即、车用驱动装置的结构构件分开地配置于三个轴上。由此,与将车用驱动装置的结构构件同轴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车用驱动装置的轴向的尺寸的大型化。
[0017]另外,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一个行星齿轮机构,适当地抑制第一输出部件与第二输出部件的扭矩差。因此,能够将车用驱动装置设为简单的结构。其结果是,能够减少车用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
[0018]另外,根据本结构,行星齿轮机构利用装置轴向视图中与第一反转齿轮机构以及第二反转齿轮机构双方重叠的空间而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由行星齿轮机构的配置导致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径向的尺寸的大型化。
[0019]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能够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并且能够抑制径向的尺寸的大型化的车用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沿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轴向的剖视图。
[0021]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周边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各构件的轴向视图中的位置关系的图。
[0024]图5是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速度线图。
[0025]图6是沿着其它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轴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第一旋转电机1A、第二旋转电机1B、与第一车轮W1驱动连结的第一输出部件2A、与第二车轮W2驱动连结的第二输出部件2B以及动力传递装置3。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们被收纳于壳体CS。此外,第一输出部件2A以及第二输出部件2B的一部分在壳体CS的外部露出。
[0027]这里,在本申请中“驱动连结”是指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将两个旋转构件连结的状态,包含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将该两个旋转构件连结的状态,或该两个旋转构件经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传动部件而能够传递驱动力地被连结的状态。作为这样的传动部件包含同速或者变速地传递旋转的各种部件,例如轴、齿轮机构、带、链条等。此外,作为传动部件,也可以与包含选择性地传递旋转以及驱动力的卡合装置,例如摩擦卡合装置、啮合式卡
合装置等。
[0028]第一旋转电机1A以及第二旋转电机1B配置于第一轴X1上。具体而言,第一旋转电机1A的旋转体与第二旋转电机1B的旋转体各自以第一轴X1为中心旋转。另外,第一输出部件2A以及第二输出部件2B配置在与第一轴X1不同的第二轴X2上。具体而言,第一输出部件2A与第二输出部件2B各自以第二轴X2为中心旋转。
[0029]动力传递装置3具备:与第一旋转电机1A的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第一输入齿轮4A、与第二旋转电机1B的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第二输入齿轮4B、分别配置在与第一轴X1以及第二轴X2不同的第三轴X3上的第一反转齿轮机构5A以及第二反转齿轮机构5B、以及配置于第二轴X2上的行星齿轮机构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齿轮4A以及第二输入齿轮4B配置于第一轴X1上。
[0030]第一轴X1、第二轴X2以及第三轴X3是相互不同的假想轴,相互平行地配置。
[0031]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上述轴X1~X3平行的方向作为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轴向L”。而且,在轴向L上,将相对于第二旋转电机1B配置第一旋转电机1A的一侧作为“轴向第一侧L1”,将其相反侧作为“轴向第二侧L2”。另外,将与上述轴X1~X3的各个正交的方向作为以各轴为基准的“径向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用驱动装置,是具备第一驱动力源、第二驱动力源、与第一车轮驱动连结的第一输出部件、与第二车轮驱动连结的第二输出部件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上述第一驱动力源以及上述第二驱动力源配置于第一轴上,上述第一输出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输出部件配置在与上述第一轴不同的第二轴上,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与上述第一驱动力源的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第一齿轮、与上述第二驱动力源的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第二齿轮、分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轴和上述第二轴不同的第三轴上的第一反转齿轮机构和第二反转齿轮机构、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二轴上的行星齿轮机构,上述第一反转齿轮机构具备:与上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以及与上述第三齿轮一体旋转的第四齿轮,上述第二反转齿轮机构具备:与上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以及与上述第五齿轮一体旋转的第六齿轮,上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将上述第四齿轮以及上述第六齿轮的旋转向上述第一输出部件和上述第二输出部件传递,并配置为在沿着轴向的轴向视图中,与上述第一反转齿轮机构以及上述第二反转齿轮机构双方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上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的配置区域与上述第一驱动力源以及上述第二驱动力源的任一方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上述第四齿轮相对于上述第三齿轮,配置于上述轴向的上述第一驱动力源侧,上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上述轴向的配置区域与上述第一驱动力源的上述轴向的配置区域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上述行星齿轮机构具备:齿圈、将第一小齿轮以及第二小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行星架、与上述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轮、以及与上述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其中,上述第二小齿轮与上述第一小齿轮一体旋转并且与上述齿圈啮合,上述第一小齿轮相对于上述第二小齿轮,配置于上述轴向的上述第一驱动力源侧,上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上述轴向的配置区域与上述第一驱动力源的上述轴向的配置区域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上述行星齿轮机构具备:齿圈、将第一小齿轮以及第二小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行星架、与上述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轮、以及与上述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其中,上述第二小齿轮与上述第一小齿轮一体旋转并且与上述齿圈啮合,上述齿圈以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年寿片冈健太尾张大树长内广哲须山大树加藤博柳原祐贵高桥直树寺尾公伸小笠原卓也森本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