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身的电池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29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3
一种车身,包括:侧梁,该侧梁沿车身的前后纵向方向耦接到车身的相对侧;后下构件,该后下构件耦接在侧梁与前侧构件之间;以及下杆,该下杆在沿车身的横向方向耦接到后下构件的同时耦接到侧梁。同时耦接到侧梁。同时耦接到侧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身的电池保护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和正面碰撞时能够安全地保护高压电池的车身。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辆设置有高压电池而不是燃料箱。
[0003]在电动车辆的碰撞时高压电池损坏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火灾。为此,在电动车辆的碰撞时,必须保护高压电池。
[0004]在高压电池装载在电动车辆的中心地板的下部的情况下,车辆下部的高压电池的周边被抵抗碰撞的重的加强结构包裹。
[0005]在大多数情况下,高压电池安装到车身的侧梁(或门槛)。结果,与内燃机相比,绝对碰撞吸收空间不足。因此,车身基于侧梁内部或侧梁本身的刚性增加的概念来设计,使得障碍物不能穿透电池单元以便对侧面碰撞提供抵抗。
[0006]然而,在正面碰撞中,与侧面碰撞不同,安装在PE室中的前副车架及部件被障碍物向后推,而不是穿透障碍物。结果,这些部件撞击高压电池,从而损坏高压电池的前部。
[0007]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电动车辆的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保护高压电池的车身。
[0008]本部分中公开的内容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且不应被认为是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这些内容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和正面碰撞时能够安全地保护高压电池的车身。
[0010]根据本公开,上述和其他目的可通过提供一种车身来实现,该车身包括:侧梁,该侧梁沿车身的前后纵向方向耦接到车身的相对侧;后下构件,该后下构件耦接在侧梁与前侧构件之间;以及下杆,该下杆在沿车身的横向方向耦接到后下构件的同时耦接到侧梁。
[0011]侧梁可以以U形形状耦接到下杆的相对端。
[0012]在侧梁中的每个中可以沿纵向方向设置具有格子形截面的侧加强构件,并且下杆的对应端可以耦接到侧加强构件的前端。
[0013]通孔可以沿横向方向形成在后下构件中的每个中,并且下杆可以延伸穿过通孔并且可以耦接到后下构件。
[0014]肋可以形成在下杆中,以在其前内壁和后内壁之间延伸。
[0015]下杆可以包括中心下杆和侧下杆,在后下构件中的每个中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形成在其内侧敞开的中心插入凹部和在其外侧敞开的侧插入凹部,中心下杆可以插入并耦接到中心插入凹部,并且侧下杆中的每个可以插入并耦接到侧插入凹部中的对应的一个。
[0016]侧插入凹部可以形成在中心插入凹部的后部,由此中心下杆可以比侧下杆更向前定位。
[0017]盖板可以耦接成与后下构件的外表面一起覆盖侧梁与下杆之间的耦接部分。
[0018]下杆可以布置在高压电池的前面,以便与高压电池间隔开一预定距离。
[0019]下杆可以布置在前副车架的后面,以便与前副车架间隔开一预定距离。
附图说明
[0020]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0021]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下杆通过后下构件耦接到侧梁的形状的视图;
[0022]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高压电池和前侧构件彼此耦接的形状的视图;
[0023]图3和图4是分别示出了本公开中的侧加强构件耦接到车身的相对侧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0024]图5和图6是分别示出了本公开中的下杆耦接到车身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0025]图7和图8是分别示出了本公开中的盖板耦接到车身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0026]图9是示出了包括中心下杆和侧下杆的下杆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的视图;
[0027]图10是示出了本公开中的下杆、高压电池和前副车架之间的布置关系的视图;
[0028]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在车身的正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分布的视图;
[0029]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在车身的前偏置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分布的视图;以及
[0030]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在车身的侧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分布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其实例。
[0032]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下杆30通过后下构件20耦接到侧梁10的形状的视图,并且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高压电池60和前侧构件50彼此耦接的形状的视图。
[0033]中心地板面板1安装在车身的下中部,并且后地板面板安装在中心地板面板1的后部。
[0034]高压电池60装载在中心地板面板1的下部上。高压电池60可以安装到构成车身的侧车架的部分,例如侧梁10的内表面,以便耦接到车身。
[0035]另外,构造成将PE室与车厢内部彼此分隔的仪表板52安装在车身的前部,并且前侧构件50沿前后方向耦接到仪表板52的前部的相对侧。
[0036]特别地,在本公开中,下杆30耦接在侧梁10之间,以便保护高压电池60的前部和侧部。
[0037]车身包括:侧梁10,该侧梁沿前后纵向方向耦接到车身的相对侧;后下构件20,该后下构件耦接在侧梁10与前侧构件50之间;以及下杆30,该下杆在沿横向方向耦接到后下构件20的同时耦接到侧梁10。
[0038]例如,侧梁10沿前后纵向方向耦接到中心地板面板1的相对侧。
[0039]下杆30耦接在侧梁10之间。下杆30耦接到后下构件20,该后下构件耦接在前侧构件50与侧梁10之间。
[0040]也就是说,下杆30在沿横向方向耦接到后下构件20的同时耦接到侧梁10,由此在车辆的正面碰撞/偏移/小重叠碰撞时,将碰撞载荷经由后下构件20从前侧构件50传递到侧
梁10。特别地,传递到后下构件20的大部分载荷通过下杆30向左和向右分布。结果,防止了包括后下构件20的侧梁10的损坏,由此能够保护电池。
[0041]另外,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将碰撞载荷以分散状态经由后下构件20与下杆30一起从侧梁10传递到前侧构件50,由此与构造成仅使用侧梁10来减弱碰撞载荷从而保护电池的传统结构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侧面碰撞。
[0042]此外,在本公开中,侧梁10以U形形状耦接到下杆30的相对端。
[0043]也就是说,下杆30的相对端耦接到侧梁10的前端,由此下杆30和侧梁10以U形形状彼此耦接。
[0044]因此,左侧和右侧的侧梁10和左侧和右侧的后下构件20经由下杆30彼此牢固地连接,由此改善了其之间的连接性。因此,能够提高PE室的扭曲和弯曲刚度,并且能够将由正面/侧面碰撞引起的载荷分布在各个左右方向上。
[0045]图3和图4是分别示出了本公开中的侧加强构件耦接到车身的相对侧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0046]具有格子形截面的侧加强构件12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每个侧梁10中,并且下杆的对应端可以耦接到侧加强构件12的前端。
[0047]例如,侧加强构件12在纵向方向上被挤出、布置成延伸到每个侧梁10的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包括:侧梁,沿所述车身的前后纵向方向耦接到所述车身的相对侧;后下构件,耦接在所述侧梁与前侧构件之间;以及下杆,在沿所述车身的横向方向耦接到所述后下构件的同时耦接到所述侧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侧梁以U形形状耦接到所述下杆的相对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侧梁中的每个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侧加强构件,并且在所述侧加强构件中具有格子结构,并且其中,所述侧加强构件的前端耦接到所述下杆的对应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后下构件中的每个具有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的通孔,并且其中,所述下杆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并且耦接到所述后下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下杆具有在所述下杆的前内壁和后内壁之间延伸的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圣秀洪章元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