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28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它是具备有氢离子传导性高分子电解质膜、夹持前述电解质膜的阳极和阴极、具有向前述阳极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流路的阳极侧导电性隔板和具有向前述阴极供给氧化剂气体的气体流路的阴极侧导电性隔板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前述阳极和前述阴极分别是至少由与前述电解质膜相邻接的催化剂层、与前述催化剂层和前述隔板相邻接的气体扩散层构成的,前述阳极和前述阴极的至少一方含有通式1:R#-[1]-O-{(C#-[2]H#-[4]O)#-[n]-(C#-[3]H#-[6]O)#-[m]}-R#-[2](式中,R#-[1]和R#-[2]是碳数5以上15以下的烷基或氢原子,n和m是满足0≤n≤5、0≤m≤5以及1≤n+m≤5条件的整数,当n和m同时不为0时,至少有一个环氧乙烷基和至少一个环氧丙烷基的排列是不规则的。)所示的化合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接使用氢气等气体燃料或甲醇、乙醇、二甲醚等液体燃料和空气、氧等氧化剂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特别涉及它的电极。
技术介绍
首先说明过去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的一般结构。使用高分子电解质的燃料电池是通过使含有氢的燃料气体和空气等含有氧的氧化剂气体发生电化学反应,使其同时产生电力和热。附图说明图1示出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电极接合体(MEA)15的断面略图。MEA是由氢离子传导性高分子电解质膜11和在电解质膜11两侧配置的一对电极14构成的。并且各电极是由与电解质膜11相邻接的催化剂层12和与催化剂层12相邻接的气体扩散层13构成的。催化剂层12是由负载有铂系金属催化剂粒子的碳粒子和氢离子传导性高分子电解质的混合物形成的。目前,电解质膜11中一般使用如下结构式 化I 所示的全氟碳磺酸与聚四氟乙烯的共聚物(以下称为全氟碳磺酸),例如众所周知的美国杜邦(Du Pont)公司制造的纳菲昂(Nafion)膜等等。气体扩散层13中,采用碳纸等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性多孔质基材。也可以对导电性多孔质基材进行疏水处理。电极14周围配置有垫片等密封材料,其夹持电解质膜11。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它具备有氢离子传导性高分子电解质膜、夹持前述电解质膜的阳极和阴极、具有向前述阳极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流路的阳极侧导电性隔板和具有向前述阴极供给氧化剂气体的气体流路的阴极侧导电性隔板,其中, 前述阳极和前述阴极分别至少含有与前述电解质膜相邻接的催化剂层和与前述催化剂层及前述隔板相邻接的气体扩散层, 前述阳极和前述阴极的至少一方含有通式1: R↓[1]-O-{(C↓[2]H↓[4]O)↓[n]-(C↓[3]H↓[6]O)↓[m]}-R↓[2] (式中,R↓[1]和R↓[2]是碳数5以上15以下的烷基或氢原子,n和m是满足0≤n≤5、0≤m≤5以及1≤n...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本荣一吉田昭彦内田成森田纯司菅原靖神原辉寿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