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不对称性三芳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26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不对称性三芳胺化合物作为覆盖层(CPL)的OLED器件,并且该器件具有显著提升的光提取效率及明显改善的屏幕色偏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含不对称性三芳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不对称性三芳胺化合物作为覆盖层(CPL)的OLED器件,并且该器件具有显著提升的光提取效率及明显改善的屏幕色偏效果。

技术介绍

[0002]当前,OLED显示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获得应用,还将进一步向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扩展。由于OLED的外量子效率和内量子效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极大地制约了OLED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OLED的光提取效率成为研究热点。ITO薄膜和玻璃衬底的界面以及玻璃衬底和空气的界面处会发生全反射,出射到OLED装置外部空间的光约占有机材料薄膜EL总量的20%,其余约80%的光主要以导波形式限制在有机材料薄膜、ITO薄膜和玻璃衬底中。可见常规OLED装置的光提取效率较低(约为20%),这严重制约了OLED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如何减少OLED装置中的全反射效应、提高光耦合到装置前向外部空间的比例(光提取效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0003]目前,实现提高OLED光提取效率的一类重要方法是在出光表面形成如褶皱、光子晶体、微透镜陈列(MLA)和添加表面覆盖层等结构。前两种方法在结构上会影响OLED的辐射光谱角度分布,第三种方法制备工艺复杂。使用表面覆盖层工艺简单,发光效率提高30%以上,尤为人们关注。
[0004]近年来,为了获取高的光提取效率,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包含氮杂苯、杂芳基类化合物作为覆盖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尽管这些材料在光提取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但是在将它们应用于器件中时,会出现材料发黑现象或者视偏效果较差的现象,即随着测试角度的变化,器件的发光颜色以及发光强度有明显的差异。为了解决该类问题,人们需要不断地寻求具有更高性能的覆盖层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提升的光提取效果和改善的视偏效果,并且避免产生黑斑现象的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
[0007]基板层;
[0008]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在所述基板之上;
[0009]有机发光功能层,该有机发光功能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
[0010]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之上;以及
[0011]覆盖层,该覆盖层在所述第二电极之上;
[0012]其中所述覆盖层包含不对称性三芳胺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
[0013][0014]X表示为O、S、Se或N-R6;
[0015]L表示为单键、亚苯基或亚联苯基;
[0016]Ar1表示为通式(2)或通式(3)所示结构
[0017][0018]Y表示为O、S或N-R6;
[0019]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其中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各自为未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C
1-C6)烷基或(C
1-C6)烷氧基;或者
[0020]R1、R2、R3、R4、R5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其中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各自为未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C
1-C6)烷基或(C
1-C6)烷氧基;
[0021]R6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为单键、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其中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为未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C
1-C6)烷基或(C
1-C6)烷氧基。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OLED器件,作为覆盖层材料的不对称性三芳胺化合物,其在波长为450nm的蓝光下的折射率范围为2.0-2.3,优选2.15-2.30;在波长为525nm的绿光下的折射率范围为2.09-2.15;在波长为620nm的红光下的折射率范围为1.95-2.09,优选1.97-2.09;且在蓝光与红光下的折射率之差为0.2-0.3,优选0.2-0.25;最优选0.2-0.22。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OLED器件,作为覆盖层材料的不对称性三芳胺化合物,其蒸镀温度低于分解温度,蒸镀温度为270-380℃,优选300-375℃,最优选355-369℃。LUMO能级浅于-2.8ev,优选(-2.6)-(-2.8)eV。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OLED器件,覆盖层的厚度为10-1000nm,优选40-140nm,更优选为50-90nm,最优选60-75nm。
[00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上述OLED器件的显示器而实现。
[0026]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为不对称性三芳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与叔胺的氮原子连接的三个基团都不相同,具体地,为三个不同的芳基或杂芳基。基于该不对称结构,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热稳定性,进行蒸镀时所需温度较低,并且蒸镀温度小于分解温度,从而有效避免了蒸镀时的分解并适合长时间蒸镀。此外,其在可见光领域具有较低的消光系数、较高的可见光折射率,以及在蓝光与红光下的折射率之合适的差值,使其在作为覆盖层材料应用于OLED器件时,可有效地提升器件的光提取效率、改善视偏效果、同时避免产生黑斑现象。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一个应用实例(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100为基板,200为第一电极,300为有机发光功能层,400为第二电极,500为覆盖层。
[0030]图2为图1中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机发光功能层3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310(HIL)为空穴注入层,320(HTL)为空穴传输层,330(EBL)为电子阻挡层,340(EML)为发光层,350(HBL)为空穴阻挡层,360(ETL)为电子传输层,370(EIL)为电子注入层。
[0031]图3为发光层340的一种构造:由横向排布在一起的复合发光材料层形成,其中EM1、EM2、EM3分别为蓝色有机发光材料层、绿色有机发光材料层、红色有机发光材料层。
[0032]图4示出白光器件的亮度衰减谱图。
[0033]图5示出白光器件在不同角度下的色偏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定义
[0035]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层;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在所述基板之上;有机发光功能层,该有机发光功能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之上;以及覆盖层,该覆盖层在所述第二电极之上;其中所述覆盖层包含不对称性三芳胺化合物,如通式(1)所示:X表示为O、S、Se或N-R6;L表示为单键、亚苯基或亚联苯基;Ar1表示为通式(2)或通式(3)所示结构Y表示为O、S、Se或N-R6;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其中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各自为未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C
1-C6)烷基或(C
1-C6)烷氧基;或者R1、R2、R3、R4、R5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其中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各自为未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C
1-C6)烷基或(C
1-C6)烷氧基;R6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为单键、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其中C
6-C
30
芳基或C
2-C
30
杂芳基为未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C
1-C6)烷基或(C
1-C6)烷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在通式(1)中,X表示为O、S或N-R6;L表示为单键、亚苯基或亚联苯基;Ar1表示为通式(2)或通式(3)所示结构Y表示为O、S或N-R6;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或吡啶基,其中苯基、萘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庆唐丹丹李崇崔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