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洗碗机的餐具承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7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洗碗机特别是条板式机器的餐具承载器。在容纳待清洗物品的隔间内,除下部支撑面和上部支撑面之外,还至少设置了一个上部额外支撑面以接纳待清洗物品,该上部额外支撑面相对于上部支撑面向前和/或向上偏移以便于支撑相对扁平的待清洗物品,例如托盘,使其大致平行于较深的待清洗物品,例如汤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依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洗碗机的餐具承载器。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在饭店、酒馆、小卖部等类似机构中使用的商用条板式洗碗机内的传送带形式的餐具承载器。条板式洗碗机或条板式器皿清洗机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们不仅可以洗盘子而且可以洗涤在厨房内使用和用于消费食品和饮料的其他物品,例如用于承载盘子的托盘。本案中,餐具承载器是传送带,通常是具有支撑指的多节链式传送带形式,盘子或托盘可在支撑指之间竖立在自身边缘上,以便传送通过条板式洗碗机。然而,本专利技术也涉及搁架形式的餐具承载器。餐具可以在这种搁架内竖立在自身边缘上,搁架设计成可用于搁架运送式洗碗机中或用于分批式洗碗机中。搁架运送式洗碗机中装有传送装置,例如传送带或滚轮,餐具承载器可放置在该传送装置上以被传送通过搁架运送式洗碗机。这种类型的搁架运送式洗碗机或搁架运送式器皿清洗机被商业性地用于饭店、酒馆、小卖部等类似机构。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分批式洗碗机,它被商业性地应用于例如饭店、酒馆、小卖部等类似机构。它们也称为分批式器皿清洗机。这种类型的洗碗机可以是柜底洗碗机(柜底器皿清洗机)或柜顶洗碗机(柜顶器皿清洗机)或遮罩型洗碗机(遮罩型器皿清洗机)。此外,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家用洗碗机的餐具承载器。在上述各种类型的已知餐具承载器中,用于将餐具倾斜竖立在餐具承载器中的支撑表面是均匀一致地分布的。在这种餐具承载器中,有较大高度(深度)且较小直径或较小宽度的盘子例如汤碟被有较小高度(深度)但较大长度或较大宽度的其它盘子或托盘越过和被大量遮盖,从而遮蔽了从上方向下喷出清洁水或洗涤水到托盘和盘子上的上方喷嘴。结果是,水流不能直接冲击被遮盖的盘子,使得这些被遮盖的盘子仅得到不充分的清洗或需要非常大量的水和很长的清洗时间。附图1示出这种情形。扁平托盘相对于碟子的更为倾斜的状态还会造成不希望发生的碟子对托盘的遮蔽,碟子遮蔽了下方喷嘴自下向上喷出的水流喷射到这些托盘上。图1示出条板式洗碗机的环形传送带形式已知餐具承载器2的一段。该餐具承载器有许多顶部敞开的隔间22,它们沿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依次排列并沿其横向延伸。这些隔间22由许多支撑元件4形成,支撑元件4沿传送带移动方向相继排列成许多纵行并按链接方式排列成间隔一定距离的若干横向行,并相互连接。盘子倾斜地侧着放在隔间22内的基底表面6上,并沿传送带的纵向受支撑元件4的下部支撑面8和上部支撑面10支撑,这些上部支撑面布置在比下部支撑面高的地方。上部支撑面10朝向一个纵向方向,下部支撑面8朝向相反的纵向方向。图1示出餐具承载器2上的一个碟子12和一个托盘14。托盘14越过并遮盖了碟子12,因为托盘的高度16比碟子的高度18小且托盘14的宽度比碟子12的宽度或直径大。结果是,托盘14越过并隐蔽了碟子1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达到如下目标即使待清洗的物体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外围尺寸,也要尽可能少量地使用洗涤水或清洁剂并在短时间内使待清洗的全部物体(待清洗的全部物品)都能得到很好地清洗。依照本专利技术,这一目标可借助于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更多特征包括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餐具承载器的隔间,除了包括下部支撑面和上部支撑面外,还包括至少一个上部额外支撑面,该上部额外支撑面相对于所述上部支撑面向前和/或向上偏移并大致平行于待清洗的较高物品,例如汤碟,支撑待清洗的扁平物品,例如托盘。在下面的文字中,将结合附图,用若干优选实施方案作为例子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附图说明图1给出依照现有技术的条板式洗碗机的餐具传送带形式餐具承载器中一段的侧视图;图2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条板式洗碗机的传送带形式餐具承载器中一段的侧视图; 图3表示按照另一不同尺度的图2所示餐具承载器中一段的透视图;图4表示图2、3所示餐具承载器的俯视图;图5示意性地给出依照本专利技术、具有依照图2、3和4的餐具承载器的条板式洗碗机的侧视图;图6表示与图4所示一段餐具承载器类似的餐具承载器俯视图,但是,它以餐具搁架的形式用在搁架运送式洗碗机或用在分批式洗碗机形式的洗碗机中,和图7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餐具搁架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3和4给出条板式洗碗机21的环形餐具传送带形式餐具承载器20中的一段,作为示例洗碗机21示意性地示于图5中。餐具承载器20运转在滚轮或滚筒23上,并将待清洗的物品12,14传送通过至少一个,最好是多个,清洗室25和至少一个漂洗室27。餐具承载器20有许多隔间22,隔间22沿餐具承载器20的传送带纵向24相继排列并横跨纵向24,其上部敞开以便倾斜地插入竖立在其边缘上的待清洗物品,如碟子12和托盘14。隔间22由多个支撑元件4形成,它们按链接方式相继排列成许多纵向行并以关节方式相互连接,且排列成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多个横向行,同样相互连接。从纵向24的横向上来看,在用来支撑待清洗物品12,14的支撑元件4上,每个隔间22有相互对齐的基底表面6,相互对齐且从基底表面6向上伸出并指向反纵向26的下部支撑面8,还有相互对齐的指向纵向24的上部支撑面10,上部支撑面10高于下部支撑面8并沿反纵向26退后一个第一开度角α1。第一开度角α1由理论上的垂直面30和理论上的第一直连线32形成,垂直面30在下部支撑面8处横于纵向24,26延伸,第一连线32从下部支撑面8处的角顶向上延伸到超过所述隔间22的上部支撑面10。因此,隔间22和待清洗的物品12,14沿反纵向26向后倾斜。依照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纵向24是餐具承载器20传送待清洗的物品12,14通过条板式洗碗机21的移动方向。传送方向也可以反向。每个隔间22都有至少一个偏移的上部额外支撑面34,它布置在两边多个毗邻的第一上部支撑面10之间,指向与所述支撑面10相同的方向,但安排成沿纵向24相对于上部支撑面10向前和/或向上偏移,这样,形成了小于由上部支撑面10限定的第一开度角α1的第二开度角α2,。但是,这较小的开度角α2的大小足够容纳待清洗的扁平物品14,比如托盘,该扁平物品14的高度16小于可由上部支撑面10支撑的待清洗物品12的最大高度18。在本案中,术语“高度”16和/或18表示待清洗物品水平放置时的高度。作为待清洗物品的例子,图2示出有高度16的托盘14和有高度18的汤碟12。第二开度角α2由理论上的垂直平面30和理论上的第二直连线35形成,连线35从第一开度角α1在下部支撑面8处的顶点向上延伸到超过偏移的上部额外支撑面34。偏移的上部额外支撑面34形成在额外支撑元件40上,该额外支撑元件40也可以有一下部支撑面8和基底表面6。支撑元件4和额外支撑元件40通过杆42相互连接。每个支撑元件4最好是一个整体件,且每个都有一个足部52和至少一个,最好是两个从足部52向上延伸的支撑指54。足部52形成基底表面6。在每个隔间22中,沿纵向24处于前方的支撑指54形成下部支撑面8,处于与移动方向24相反后方的支撑指54形成上部支撑面10。额外支撑元件40同样最好也是一个整体件,有一个足部52和至少一个,最好是两个从足部52向上突出的额外支撑指58。每个隔间22有一个由额外支撑元件40形成并相对于纵向24处于前方的支撑指58,和一个后方额外支撑指58,后者与所述前方支撑指间隔一定距离。每个额外支撑元件4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洗碗机的餐具承载器,它有多个隔间(22),这些隔间横跨纵向(24)相继平行放置,隔间顶部敞开,以便插入竖立于其边缘上的待清洗物品,隔间(22)的上端有上部支撑面(10),上部支撑面(10)相对于垂直平面(30)限定了第一开度角(α1),待清洗物品以第一开度角倾斜竖立支撑在隔间内,所述餐具承载器的特征在于,在上部支撑面(10)之间,隔间(22)的上端有至少一个偏移的上部额外支撑面(34),它相对于垂直平面(30)限定了第二开度角(α2),第二开度角(α2)小于第一开度角(α1),以使待清洗物品被偏移的上部额外支撑面(34)支撑时比被上部支撑面(10)支撑时处于更加竖立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4-12-16 102004061181.51.用于洗碗机的餐具承载器,它有多个隔间(22),这些隔间横跨纵向(24)相继平行放置,隔间顶部敞开,以便插入竖立于其边缘上的待清洗物品,隔间(22)的上端有上部支撑面(10),上部支撑面(10)相对于垂直平面(30)限定了第一开度角(α1),待清洗物品以第一开度角倾斜竖立支撑在隔间内,所述餐具承载器的特征在于,在上部支撑面(10)之间,隔间(22)的上端有至少一个偏移的上部额外支撑面(34),它相对于垂直平面(30)限定了第二开度角(α2),第二开度角(α2)小于第一开度角(α1),以使待清洗物品被偏移的上部额外支撑面(34)支撑时比被上部支撑面(10)支撑时处于更加竖立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洗碗机的餐具承载器,其中,当横于纵向来看时,用来支撑待清洗的物品的每个隔间(22)包括相互对齐的基底表面(6),相互对齐的从基底表面(6)向上延伸并指向反纵向(26)的下部支撑面(8),和相互对齐并指向纵向(24)的上部支撑面(10),上部支撑面(10)高于下部支撑面(8)并在反纵向(26)上退后该第一开度角(α1),其中第一开度角(α1)形成于理论上的垂直面(30)和理论上的第一直连线(32)之间,垂直面(30)在下部支撑面(8)处沿纵向(24,26)的横向延伸,第一直连线(32)从下部支撑面(8)处的角顶向上延伸到超过上部支撑面(10),其特征是,在横向两侧,偏移的上部额外支撑面(34)分别地安排在横向的多个毗邻上部支撑面(10)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斯什哈拉尔德纽曼艾克沃纳利特里特朱里吉恩
申请(专利权)人:浦瑞玛柯FEG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