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052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该系统包括填埋单元、防渗单元以及卸料平台,填埋单元包括若干个填埋区,防渗单元设置在填埋区上,防渗单元包括防渗层和防渗保护层;若干个填埋区沿地势高处往地势低处依次布置,地势最高的填埋区的边缘设有满足初始填埋作业的所述卸料平台,以将危险废物吨袋从地势最高的填埋区开始吊放,使危险废物吨袋形成临时道路与卸料平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防渗保护层避免防渗层被破坏,填埋方法通过对危险废物进行固化处理再填埋,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初始填埋在卸料平台上采用吊车吊放装有危险废物吨袋形成临时下场道路满足后续的运输及填埋作业,取消下场道路以避免防渗层被破坏同时增加填埋库容。填埋库容。填埋库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物填埋
,特别是涉及一种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尤其是危险废物的处理工作逐渐受到了业内的重视,填埋技术由于处理量大,适用性强等特点,是目前最常用的危险废物处理方法,也是用于危险废物最终处理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之一。
[0003]目前,现有的危险废物填埋技术中,填埋单元一般不分区或少分区,填埋过程中不及时进行覆盖,无法实现清污分流,容易导致雨水直接进入危险废物中形成渗滤液;防渗单元基本都是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设置的,由于保护层设置得不够或不妥,在实际施工或/和填埋使用中易对土工膜层造成破坏,使得填埋区内的渗滤液渗漏进入土壤,污染到周边环境;为满足填埋区场底填埋作业通常考虑在填埋区内设置永久下场道路,既占用库容又增加了破坏防渗单元的风险。另外,现有的危险废物往往不进行处理就直接装车运往填埋区填埋,除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遗落造成二次污染外,由于危险废物中含有较高的含水率以及众多活性有害重金属以及盐类,容易导致渗滤液量大并淤堵渗滤液收集系统,使得危险废物堆体稳定性差威胁到填埋区的安全,同时有害重金属富集到渗滤液中,不但造成后续处理难度大费用高,也增加了重金属迁移的环境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解决现有的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中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填埋过程中的废物堆体安全、渗滤液导排易淤堵、防渗单元破坏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包括填埋单元、防渗单元以及卸料平台,所述填埋单元包括若干个填埋区,所述防渗单元设置在所述填埋区上,所述防渗单元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渗层和防渗保护层;
[0006]若干个所述填埋区沿地势高处往地势低处依次布置,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的边缘设有满足初始填埋作业的所述卸料平台,将危险废物吨袋从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开始吊放,以使所述危险废物吨袋形成临时道路与所述卸料平台连接,所述危险废物吨袋由危险废物固化装袋形成。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填埋区上设置防渗保护层能有效保护防渗层免受破坏以及导排渗滤液流入填埋区场底设置的渗滤液导排系统,从而避免填埋单元周边土壤受渗滤液的污染。在卸料平台上采用吊车吊放装有所述危险废物固化体的危险废物吨袋形成临时下场道路以满足危险废物固化体后续的运输及填埋作业,取消下场道路既增加填埋库容,同时进一步避免防渗层遭到破坏。
[0008]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危险废物填埋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进一步地,所述填埋区由填埋区场底和从所述填埋区场底向上延伸的填埋区边坡围成;
[0010]所述防渗保护层包括第一防渗保护层和第二防渗保护层,所述第一防渗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填埋区边坡上,包括由内到外层叠设置的第一土工布层和袋装砂层;
[0011]所述第二防渗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填埋区场底上,包括由下到上层叠设置的第二土工布层、土工复合排水网层和土工席垫层;
[0012]所述第一土工布层和第二土工布层一体式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危险废物填埋系统还包括锚固平台,所述卸料平台设置在所述锚固平台上,所述防渗层和所述第一土工布层的边端固定在所述锚固平台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危险废物填埋系统还包括临时覆盖单元,所述临时覆盖单元的边端采用压重的方式或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锚固平台上以临时覆盖所述填埋区。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临时覆盖单元为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临时覆盖单元的厚度为0.75~1.0mm。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应用在上述危险废物填埋系统中,所述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所述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将填埋单元分为若干个填埋区,在各个所述填埋区边坡和场底上铺设防渗层,在所述防渗层上铺设防渗保护层以形成防渗单元;
[0019]若干个所述填埋区沿地势高处往地势低处依次布置,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的边缘设有满足初始填埋作业的卸料平台,将危险废物固化装袋形成危险废物吨袋,在所述卸料平台上采用吊车将所述危险废物吨袋吊放至位于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中形成临时下场道路连接卸料平台,以满足所述危险废物吨袋的后续运输及填埋作业。
[0020]进一步地,所述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1]将填埋单元分为若干个填埋区,若干个所述填埋区根据地势从高到低依次布置,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的边缘设有满足初始填埋作业的卸料平台,在各个所述填埋区边坡和场底上铺设防渗层;
[0022]在所述填埋区边坡的防渗层上依次铺设第一土工布层和袋装砂层以形成第一防渗保护层,在所述填埋区场底的防渗层上依次铺设第二土工布层、土工复合排水网层和土工席垫层以形成第二防渗保护层,所述第一土工布层和第二土工布层一体式连接;
[0023]将所述防渗层和所述第一土工布层的边端固定在锚固平台上;
[0024]各个所述填埋区建成之后将临时覆盖单元覆盖在上敞口,并将所述临时覆盖单元的边端采用压重的方式或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锚固平台上;
[0025]揭开所述临时覆盖单元,在所述卸料平台上采用吊车将危险废物吨袋吊放至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中形成临时下场道路连接卸料平台,以满足所述危险废物吨袋的后续运输及填埋作业,填埋的顺序为根据填埋区地势从高到低依次进行填埋;
[0026]填埋完成后采用所述临时覆盖单元进行覆盖。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先将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成危险废物固化体并装袋,使危险废物物料有组织运输且对危险物堆体能起到加筋稳定作用,可避免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以及降低了填埋过程中渗滤液产生量并延缓渗滤液
收集系统的淤堵时间;通过在地势最高的填埋区边缘设置卸料平台,初始填埋在卸料平台上采用吊车吊放装有所述危险废物固化体的危险废物吨袋形成临时下场道路以满足危险废物固化体后续的运输及填埋作业,既可增加填埋库容又避免防渗层遭受破坏。
[0028]进一步地,所述危险吨袋的制备方法为:向危险废物中加入固定剂、稳定剂和水,搅拌后形成危险废物固化体,并将所述危险废物固化体装袋形成危险废物吨袋。
[002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剂为水泥、石灰或粉煤灰,所述稳定剂为硫代硫酸钠或金属螯合剂。
[0030]进一步地,所述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1]将填埋单元分为若干个填埋区,若干个所述填埋区根据地势从高到低依次布置,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的边缘设有满足初始填埋作业的卸料平台,在各个所述填埋区边坡和场底上铺设防渗层;
[0032]在所述填埋区边坡的防渗层上依次铺设第一土工布层和袋装砂层以形成第一防渗保护层,在所述填埋区场底的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单元、防渗单元以及卸料平台,所述填埋单元包括若干个填埋区,所述防渗单元设置在所述填埋区上,所述防渗单元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渗层和防渗保护层;若干个所述填埋区沿地势高处往地势低处依次布置,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的边缘设有满足初始填埋作业的所述卸料平台,将危险废物吨袋从地势最高的所述填埋区开始吊放,以使所述危险废物吨袋形成临时道路与所述卸料平台连接,所述危险废物吨袋由危险废物固化装袋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区由填埋区场底和从所述填埋区场底向上延伸的填埋区边坡围成;所述防渗保护层包括第一防渗保护层和第二防渗保护层,所述第一防渗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填埋区边坡上,包括由内到外层叠设置的第一土工布层和袋装砂层;所述第二防渗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填埋区场底上,包括由下到上层叠设置的第二土工布层、土工复合排水网层和土工席垫层;所述第一土工布层和第二土工布层一体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危险废物填埋系统还包括锚固平台,所述卸料平台设置在所述锚固平台上,所述防渗层和所述第一土工布层的边端固定在所述锚固平台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危险废物填埋系统还包括临时覆盖单元,所述临时覆盖单元的边端采用压重的方式或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锚固平台上以临时覆盖所述填埋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覆盖单元为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临时覆盖单元的厚度为0.75~1.0mm。6.一种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应用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危险废物填埋系统中;所述危险废物填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填埋单元分为若干个填埋区,在各个所述填埋区边坡和场底上铺设防渗层,在所述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明余国平曾宪坤刘宁汪金卫唐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