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位置调整,尤其是涉及一种位置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1、电积槽布置的精确程度会影响导电铜母排的投入,还会对电积槽内阴阳极板布置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电流效率及产品质量。
2、相关技术中,电积槽可以通过行车或者汽车吊进行布置,但是电积槽需要按照设计要求精确布置于指定位置,采用行车或者汽车吊进行调整都存在调整精度不够的问题,并且,行车或者汽车吊进行调整还需要电积槽处有人指导,操作复杂、调整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位置调整装置,降低位置调整装置的生产成本和使用难度,提高目标件的位置精度。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位置调整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位置调整板,第一位置调整板设于支撑座上方且相对支撑座可移动,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位置调整板连接以驱动第一位置调整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位置调整板,第二位置调整板设于第一位置调整板上方且相对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支撑座且具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周壁具有外螺纹且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杆面向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的端部和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枢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包括:连接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沿所述第一调节杆的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段的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支撑座且具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周壁具有外螺纹且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杆面向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的端部和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枢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包括:连接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沿所述第一调节杆的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周壁具有外螺纹且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杆段和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枢转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杆段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杆段的中心轴线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段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的中心轴线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一调节杆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固定部固设于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板且具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外周壁具有外螺纹且穿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杆面向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板的端部和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板枢转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杆包括:连接的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所述第三杆段和所述第四杆段沿所述第二调节杆的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段的外周壁具有外螺纹且穿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四杆段和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板枢转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三杆段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四杆段的中心轴线共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龙,张海宝,王福元,魏欣欣,陈燕杰,张鹏,伏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