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迎坤专利>正文

一种引导导丝及使用该引导导丝的支架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9336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导导丝及使用该引导导丝的支架输送系统,支架输送系统包括球囊导管和引导导丝,球囊导管包括输送导管,输送导管具有供支架通过的输送导管内腔,输送导管的前端设置有扩张球囊,引导导丝包括引导导丝主体和设置于引导导丝主体前端的猪尾形卷曲结构,引导导丝主体和猪尾形卷曲结构均包括韧性芯杆和螺旋缠绕于韧性芯杆外周的柔性弹簧圈,猪尾形卷曲结构的柔性弹簧圈前端长于韧性芯杆的前端部而构成猪尾形卷曲结构的尾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猪尾巴卷曲结构的尾尖容易外露而损伤血管壁的技术问题。尾尖容易外露而损伤血管壁的技术问题。尾尖容易外露而损伤血管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导导丝及使用该引导导丝的支架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介入手术配套工具中的引导导丝及使用该引导导丝的支架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缺血性脑卒中是致残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通过球囊导管对血管狭窄部位进行扩张,然后利用球囊导管的内孔将支架送至病变位置,实现血管狭窄位置的扩张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
[0003]现有的球囊导管输送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8876915U公开的一种颅内动脉成形用球囊导管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导管,输送导管具有用于供支架通过的输送导管内腔,输送导管的远端设置有扩张球囊,扩张球囊远离输送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引导管,输送导管的近端设置有正臂和支臂,正臂的内孔为一个与输送导管内腔相通的锥形孔。
[0004]使用时,先在血管内伸入引导导丝,然后在引导导丝的引导下将输送导管推送至指定位置,引导导丝包括引导导丝主体和设置于引导导丝主体前端的卷曲的猪尾形卷曲结构,猪尾形卷曲结构可以避免引导导丝前端部外漏而损伤血管壁,但是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猪尾形卷曲结构的尾尖不外翘,因此猪尾形卷曲结构的尾尖还是有可能损伤血管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导丝,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猪尾巴卷曲结构的尾尖容易外露而损伤血管壁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引导导丝的支架输送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支架输送系统的技术方案为:支架输送系统,包括球囊导管和引导导丝,球囊导管包括输送导管,输送导管具有供支架通过的输送导管内腔,输送导管的前端设置有扩张球囊,引导导丝包括引导导丝主体和设置于引导导丝主体前端的猪尾形卷曲结构,引导导丝主体和猪尾形卷曲结构均包括韧性芯杆和螺旋缠绕于韧性芯杆外周的柔性弹簧圈,其特征在于:猪尾形卷曲结构的柔性弹簧圈前端长于韧性芯杆的前端部而构成猪尾形卷曲结构的尾尖。
[0007]猪尾形卷曲结构通过弯折段与引导导丝主体连接。
[0008]弯折段垂直于猪尾形卷曲结构所在的平面,或者弯折段与猪尾形卷曲结构在一个平面内。
[0009]输送导管的前端设置有扩张球囊,扩张球囊的前端设置有引导管,引导管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导丝穿孔,引导导丝的前端穿过导丝穿孔后由引导管的前端孔口伸出,引导导丝的后端穿过导丝穿孔后位于输送导管的外侧。
[0010]引导管为一侧为内凹侧、另外一侧为外凸侧的弯管结构,导丝穿孔开设于引导管的外凸侧。
[0011]本技术中引导导丝的技术方案为:
[0012]一种引导导丝,包括引导导丝主体和设置于引导导丝主体前端的猪尾形卷曲结构,引导导丝主体和猪尾形卷曲结构均包括韧性芯杆和螺旋缠绕于韧性芯杆外周的柔性弹簧圈,猪尾形卷曲结构的柔性弹簧圈前端长于韧性芯杆的前端部而构成猪尾形卷曲结构的尾尖。
[0013]猪尾形卷曲结构通过弯折段与引导导丝主体连接。
[0014]弯折段垂直于猪尾形卷曲结构所在的平面,或者弯折段与猪尾形卷曲结构在一个平面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引导导丝用于在血管内引导输送导管前行,因此要求其既有柔性,又有韧性,为了保证引导导丝的这种性能,引导导丝包括韧性芯杆和螺旋缠绕于韧性芯杆外周的柔性弹簧圈,柔性弹簧圈的前端长度要长于韧性芯杆的前端部,因此柔性弹簧圈的前端部构成了整个引导导丝的前端部即尾尖,也就是说猪尾形卷曲结构的尾尖是由柔性弹簧圈构成的,尾尖部位比较软,即使出现尾尖外露,也不会出现尾尖损伤血管壁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中支架输送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输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引导导丝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实施例1中支架导管与输送导管的配合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中支架输送系统的实施例2中支架导管与输送导管的配合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中支架输送系统的实施例3中支架导管与输送导管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中支架输送系统的实施例4中引导导丝的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中支架输送系统的实施例1如图1~5所示:
[0025]包括支架导管17、输送导管5和引导导丝11,输送导管5具有供支架通过的输送导管内腔4和用于充气的偏腔(图中未示出),输送导管的前端即远端设置有扩张球囊6,扩张球囊与偏腔相连,扩张球囊6的前端设置有引导管8,引导管8为弯管结构。输送导管的后端设置有内腔与输送导管内腔相通的正臂2和内腔与偏腔相通的斜臂1。
[0026]正臂2的内腔为由后至前口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结构。支架导管用于将支架送入到输送导管内腔4中,在使用时支架导管17内设有压缩的支架18,支架18与支架推丝16相连。由后至前推支架导丝16,支架导丝16可以带着支架由后至前移动,支架导管17、支架18以及支架与支架推丝的配合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0027]正臂的内腔壁上或者输送导管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支架导管挡止配合以阻挡支架导管进入到输送导管内腔中的朝后的挡止部。在本实施例中,正臂2的前端连接于输送导管5后端的外缘,输送导管的后端面裸露而构成用于与支架导管前端部挡止配合以阻止支
架导管进入到输送导管内腔中的朝后的挡止部3,正臂的内腔的小径端内径与支架导管17的外径匹配,正臂的内腔用于对支架导管进行引导,直至支架导管17的前端挡止于输送导管后端的挡止部3上。
[0028]输送导管的内腔与支架适配,输送导管的内腔直径与支架导管的内腔直径相同。
[0029]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管的长度为4~10mm,引导管8为一侧为内凹侧、另外一侧为外凸侧的弯管结构,导丝穿孔开设于引导管的外凸侧,引导管8的外凸侧侧壁上开设有供引导导丝11穿过的导丝穿孔10,使用时,引导导丝贯穿导丝穿孔10,引导导丝11的前端经引导管的前端孔口穿出,引导导丝的后端穿过导丝穿孔后位于输送导管的外侧。扩张球囊的囊壁上开设有供引导导丝穿过的引导导丝穿孔30。
[0030]引导导丝包括引导导丝主体12和设置于引导导丝主体12前端的卷曲的在一个平面内的猪尾形卷曲结构7,这样引导导丝的前端部就会隐藏在猪尾形卷曲结构7的内圈,避免引导导丝的前端部外漏而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引导导丝用于在血管内引导输送导管前行,因此要求其既有柔性,又有韧性,为了保证引导导丝的这种性能,引导导丝包括韧性芯杆15和螺旋缠绕于韧性芯杆外周的柔性弹簧圈13,引导导丝的这种双层结构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中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的是,柔性弹簧圈13的前端长度要长于韧性芯杆14的前端部,因此柔性弹簧圈的前端部构成了整个引导导丝的前端部即尾尖,也就是说猪尾形卷曲结构的尾尖是由柔性弹簧圈13构成的,尾尖部位比较软,即使出现尾尖外露,也不会出现尾尖损伤血管壁的情况出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架输送系统,包括球囊导管和引导导丝,球囊导管包括输送导管,输送导管具有供支架通过的输送导管内腔,输送导管的前端设置有扩张球囊,引导导丝包括引导导丝主体和设置于引导导丝主体前端的猪尾形卷曲结构,引导导丝主体和猪尾形卷曲结构均包括韧性芯杆和螺旋缠绕于韧性芯杆外周的柔性弹簧圈,其特征在于:猪尾形卷曲结构的柔性弹簧圈前端长于韧性芯杆的前端部而构成猪尾形卷曲结构的尾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猪尾形卷曲结构通过弯折段与引导导丝主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弯折段垂直于猪尾形卷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迎坤朱良付李天晓
申请(专利权)人:贺迎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