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囊内栓塞导流装置及动脉瘤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中的囊内栓塞导流装置及动脉瘤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颅内动脉瘤是人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病因,总的患病率在2.4%左右,但国人的患病率高达7%,其导致的出血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占到第3位,被医学界称为“脑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约占所有脑动脉瘤的2.9%-6.2%,其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顶端、颈内动脉末端等位置的动脉瘤,与一些重要的穿支动脉相邻(丘脑前穿动脉、Heubner回返动脉等)。脑分叉宽颈动脉瘤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以及复杂的类型,单纯弹簧圈栓塞难以达到致密稳定填塞,尽管各种球囊及X或Y型支架及其他辅助装置不断出现,但总的来说,球囊辅助时有较高的血栓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支架辅助栓塞时的抗栓治疗增加了动脉瘤的出血风险,尤其是破裂动脉瘤的急性期治疗,同时也存在支架内再狭窄问题。近年来基于“载瘤动脉重建”的理念提出,载瘤动脉腔内导流装置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侵扰载瘤动脉过多容易造成穿支闭塞、血栓形成和远期栓 ...
【技术保护点】
1.囊内栓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经线编织丝和维线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编织网体,经线编织丝在编织网体的近端汇聚形成的近端汇聚点,近端汇聚点上设置有用于与相应输送装置相连的输送装置连接结构,维线编织丝在编织网体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编织网体侧壁汇聚形成侧壁汇聚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囊内栓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经线编织丝和维线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编织网体,经线编织丝在编织网体的近端汇聚形成的近端汇聚点,近端汇聚点上设置有用于与相应输送装置相连的输送装置连接结构,维线编织丝在编织网体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编织网体侧壁汇聚形成侧壁汇聚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内栓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编织网体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内栓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体的远端为扁平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内栓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编织网体内设有连接编织网体近端与远端的抗拉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内栓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