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32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第一承压板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一套管;第二承压板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相对设置,第二套管插设在第一套管内,并可在第一套管内滑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同时穿设一插销,插销用于使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卡接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并分别在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上设置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以可活动的方式相连,通过调整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的间距,有效地调整承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调整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调整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调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基础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地基地下室施工时,难以做到连续浇筑,同时考虑到地基的变形及混凝土的胀缩等因素,需在混凝土浇筑时留设施工缝。该施工缝的留设须同时考虑结构的防水性,一般情况下,在施工缝两侧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放置挤塑聚苯板的方式实现施工缝的留设,当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时,再清除挤塑聚苯板,并用止水条或油膏进行嵌缝,从而达到防水的作用。但在清除挤塑聚苯板时,往往难以做到清除干净,大多数情况下,会有部分挤塑聚苯板留在施工缝处,从而导致防水工作难以做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旨在解决混凝土狭小空间处混凝土模板支设的问题
[0004]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两者大小相同且相对设置;其中,
[0005]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承压板垂直相交;
[0006]所述第二承压板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承压板垂直相交;
[0007]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套管可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并沿所述第一套管的设置方向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滑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的间距;
[0008]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同时穿设一插销,所述插销用于使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卡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销孔,所述第二套管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插销同时穿设其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压板的左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左倒角楔键承口,所述第一承压板的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右倒角楔键承口,所述第一左倒角楔键承口和第一右倒角楔键承口均沿所述第一承压板的设置方向进行设置,且两者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左倒角楔键承口和第一右倒角楔键承口用于使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承压板卡接在一起。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压板的左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左倒角楔键承口,所述第二承压板的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右倒角楔键承口,所述第二左倒角楔键承口和第二右倒角楔键
承口均沿所述第二承压板的设置方向进行设置,且两者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左倒角楔键承口和第二右倒角楔键承口用于使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承压板卡接在一起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排所述第一套管,相邻的两排所述第一套管之间交错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压板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排所述第二套管,相邻的两排所述第二套管之间交错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的间距。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一销孔,所述第二套管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相对设置,所述插销用于同时插设在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在一起。
[0017]进一步地,所述插销为一T型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并分别在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上设置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以可活动的方式相连,通过调整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留设施工缝时,有效地调整承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调整效率。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的侧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组模板体系连接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5]参阅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承压板1和第二承压板2,两者大小相同且相对设置,即,第一承压板1和第二承压板2均为方形板状结构,优选为金属板,且两者的大小尺寸完全相同。
[0026]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承压板1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排第一套管3,相邻两排所述第一套管3之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套管3与所述第一承压板1垂直相交;所述第二承压
板2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排第二套管4,相邻两排所述第二套管4之间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套管4与所述第二承压板2垂直相交。第一套管3和第二套管4优选为金属管。
[0027]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套管3与所述第二套管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套管4可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3内,并沿所述第一套管3的设置方向在所述第一套管3内滑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承压板1和第二承压板2之间的间距。
[0028]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套管3和第二套管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7,所述刻度7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承压板1和第二承压板2之间的间距。
[0029]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套管3和第二套管4上同时穿设一插销5,所述插销5用于使所述第一套管3和第二套管4卡接在一起。所述插销5为一T型结构。
[003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套管3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一销孔,所述第二套管4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相对设置,所述插销5用于同时插设在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套管3与所述第二套管4固定在一起。
[0031]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0032]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承压板1的左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左倒角楔键承口11,所述第一承压板1的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右倒角楔键承口12,所述第一左倒角楔键承口11和第一右倒角楔键承口12均沿所述第一承压板1的设置方向进行设置,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两者大小相同且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承压板垂直相交;所述第二承压板的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承压板垂直相交;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套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并沿所述第一套管的设置方向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滑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同时穿设一插销,所述插销用于使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卡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上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二套管上开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插销同时穿设其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销孔,所述第二套管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二销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缝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的左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左倒角楔键承口,所述第一承压板的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右倒角楔键承口,所述第一左倒角楔键承口和第一右倒角楔键承口均沿所述第一承压板的设置方向进行设置,且两者错位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燕陈东升陈航宇王航余江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