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930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环境修复材料包括微生物复合制剂40~60份,光合试剂8~16份,吸附剂15~20份,La(OH)34~7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利用水环境修复材料中的各种微生物、光合试剂和吸附剂,包括厌氧、兼氧、好氧等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的种群,填料吸附有机物和氮磷等,通过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微生物本身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将有机氮、无机氮等转化为氮气排放到空气中,将磷转化到污泥中,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去除,最终水质得到净化处理,通过3个月运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环境保护滞后,治理水平跟不上经济高度发展,致使大量污染物随着污水、垃圾、降水和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径流污染物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出进入河流使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尤其在城市,为了泄洪的需要,只从工程角度考虑河流改造,将河道裁弯取直,河流两岸三面被水泥钢筋固化,这样的设施隔绝了河水与河床及河岸系统的连接,使适合更多生物生存的环境消失了,其生态功能和净能力也随之退化,直接导致河道内大量生物消失,高负荷的污染排放轻易使河道水体内部生态系统崩溃瓦解,所以现阶段城市河道大多变得又黑又臭,成了典型的臭水沟,淤积严重也基本丧失排洪功能。对于此类问题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理方法,大多方法涉及到清淤治理,投资成本较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截止到2016年2月16日,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77座城市没有发现黑臭水体。在其余218座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其中,河流1595条,占85.7%;湖、塘266个,占14.3%。全国七大流域中,海河、松辽流域等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
[0003]我国污染环境的修复工程应采取生物修复为主、物理化学修复为辅的策略,生物修复工程是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出现时间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其中水环境的修复尤为突出,现在市面上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容易破坏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不容易破坏水质等优点,解决了破坏水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其中: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水环境修复材料包括微生物复合制剂40~60份,光合试剂8~16份,吸附剂15~20份,La(OH)
3 4~7份。
[0006]优选的是,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中:所述微生物复合制剂包括30~55份微生物菌制剂和5~10份促生剂,所述微生物菌制剂包括32~35%硝化细菌、24~26%反硝化细菌、18~20%斯密氏芽孢杆菌、4~8%左旋乳酸芽孢杆菌、3~5%铜绿假单胞菌、3~5%紫色细菌和1~16%毛霉菌。
[0007]优选的是,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中:所述促生剂包括55~65%腐殖酸、10~12%硫胺素、5~8%β

丙氨酸、3~5%乙氰、10~27%花生四烯酸。促生剂能够促进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菌体固定在生物膜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中:所述光合试剂包括10~15%蓝细菌、20~25%绿色细菌、5~10%碳酸钠、4~8%丙二酰脲、1~3%五水硝酸钼和39~60%水。光合
试剂通过蓝细菌和绿色细菌协同作用,并且碳酸钠、丙二酰脲、五水硝酸钼提供蓝细菌和绿色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共同分解有机物。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中:所述吸附剂包括60~68%活性炭、14~16%壳聚糖、8~10%环糊精、6~18%多孔碳酸钡。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中:所述水环境修复材料还包括2~4份的Pr(OH)3。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中:所述水环境修复材料还包括0.5~1份的氯化钙。
[0012]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微生物复合制剂的制备:将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斯密氏芽孢杆菌、左旋乳酸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紫色细菌和毛霉菌混合0.5~1h,然后加入腐殖酸、硫胺素、β

丙氨酸、乙氰、花生四烯酸进行混合搅拌3~5h,得到微生物复合制剂;
[0014]S2.光合试剂的制备:将蓝细菌、绿色细菌、碳酸钠、丙二酰脲、五水硝酸钼和水依次加入混合装置中,混合搅拌0.5~2h,得到光合试剂;
[0015]S3.吸附剂的制备:将活性炭、壳聚糖、环糊精、多孔碳酸钡依次加入混合装置中,混合搅拌0.5~2h,得到吸附剂;
[0016]S4.水环境修复材料:将40~60份微生物复合制剂、8~16份光合试剂、15~20份吸附剂、4~7份La(OH)3、2~4份Pr(OH)3、0.5~1份氯化钙混合搅拌4~6h,得到水环境修复材料。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利用水环境修复材料中的各种微生物、光合试剂和吸附剂,包括厌氧、兼氧、好氧等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的种群,填料吸附有机物和氮磷等,通过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微生物本身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将有机氮、无机氮等转化为氮气排放到空气中,将磷转化到污泥中,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去除,最终水质得到净化处理,通过3个月运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其中: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水环境修复材料包括微生物复合制剂40份,光合试剂8份,吸附剂15份,La(OH)
3 4份,,2份的Pr(OH)3,0.5份的氯化钙。
[0022]微生物复合制剂包括30份微生物菌制剂和10份促生剂,微生物菌制剂包括32%硝化细菌、24%反硝化细菌、18%斯密氏芽孢杆菌、4%左旋乳酸芽孢杆菌、5%铜绿假单胞菌、3%紫色细菌和16%毛霉菌。
[0023]促生剂包括55%腐殖酸、10%硫胺素、5%β

丙氨酸、3%乙氰、27%花生四烯酸。
[0024]光合试剂包括10%蓝细菌、20%绿色细菌、5%碳酸钠、4%丙二酰脲、1%五水硝酸钼和60%水。
[0025]吸附剂包括60%活性炭、14%壳聚糖、8%环糊精、18%多孔碳酸钡。
[0026]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微生物复合制剂的制备:将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斯密氏芽孢杆菌、左旋乳酸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紫色细菌和毛霉菌混合0.5~1h,然后加入腐殖酸、硫胺素、β

丙氨酸、乙氰、花生四烯酸进行混合搅拌3~5h,得到微生物复合制剂;
[0028]S2.光合试剂的制备:将蓝细菌、绿色细菌、碳酸钠、丙二酰脲、五水硝酸钼和水依次加入混合装置中,混合搅拌0.5~2h,得到光合试剂;
[0029]S3.吸附剂的制备:将活性炭、壳聚糖、环糊精、多孔碳酸钡依次加入混合装置中,混合搅拌0.5~2h,得到吸附剂;
[0030]S4.水环境修复材料:将40份微生物复合制剂、8份光合试剂、15份吸附剂、4份La(O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水环境修复材料包括微生物复合制剂40~60份,光合试剂8~16份,吸附剂15~20份,La(OH)
3 4~7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制剂包括30~55份微生物菌制剂和5~10份促生剂,所述微生物菌制剂包括32~35%硝化细菌、24~26%反硝化细菌、18~20%斯密氏芽孢杆菌、4~8%左旋乳酸芽孢杆菌、3~5%铜绿假单胞菌、3~5%紫色细菌和1~16%毛霉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促生剂包括55~65%腐殖酸、10~12%硫胺素、5~8%β

丙氨酸、3~5%乙氰、10~27%花生四烯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合试剂包括10~15%蓝细菌、20~25%绿色细菌、5~10%碳酸钠、4~8%丙二酰脲、1~3%五水硝酸钼和39~60%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环境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包括60~68%活性炭、14~16%壳聚糖、8~10%环糊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建刚梁家成曹盘红吴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