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407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特别是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Optimal Relay Angle Based Clustering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RACR),该协议主要包括选举簇头和选择最佳路由路径两部分。提出的RACR分簇路由协议以减少网络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延长网络生命周期为目的,首先基于节点剩余能量、邻居节点个数、与邻居节点的平均距离建立的适应度函数,选出网络中的最优簇头节点,其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首先确定每个簇头寻找中继节点的最佳角度,即最佳中继角,以此减小了路由路径的搜索范围,最后在范围内通过能量、距离、负载等方面寻找最佳路由路径。负载等方面寻找最佳路由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特别是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

技术介绍

[0002]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观察、军事、建筑监控、医疗保健、家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如: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通常部署在人类难以操作或无法操作的区域;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有限,而且不能及时补充能量;传感器节点的分布具有随机性,导致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
[0003]目前已经提出大量关于分簇路由的协议,簇首与基站通信时使用单跳的方式,会使离基站较远的簇首能量消耗过快;有些协议采用了多跳方式,但由于路由选择不恰当,没有达到有效的降低能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如何解决无线传感网络分簇路由的簇头选择不合理、路由性能不好、能量消耗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由两部分构成,即簇头选举和寻找最佳路由路径;簇头选举基于能量、密度、距离设置适应度函数;路由阶段在最佳中继角内设置基于能量、距离、负载设置权重函数选最佳中继节点。
[0006]所述簇头选举协议,基于节点剩余能量、邻居节点个数、与邻居节点的平均距离建立的适应度函数来优化簇头选举,并通过能量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适应度函数中各参数所占的权重,最后在每个邻域中选择适应度函数值最大节点为簇头。
[0007]所述路由协议,通过能耗和每个簇头到基站的距离计算各个簇头可以选择中继节点的最佳角度范围,之后在最佳中继角内通过基于下一跳簇头的能量、到下一跳簇头的距离、下一跳簇头所承担负载设置的权重函数来选择最佳中继节点将信息转发至基站。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网络存活节点数目变化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网络的总能耗变化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总吞吐量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由两部分构成,即簇头选举、寻找最佳路由路径。
[0010]所述簇头选举协议采用以下三个指标定义适应度函数F(i):
节点剩余能量:在网络运行过程中,簇头将节点需要接收其集群成员传输过来的数据,并将其转发到基站,因此簇头需要被选择为能量较大的节点,其表达式如下:
ꢀꢀꢀꢀꢀꢀꢀꢀꢀꢀꢀꢀꢀꢀꢀꢀ
(1)上式中E
i
为节点剩余能量,E
initial
为节点初始能量;节点度:通信半径范围内邻居节点数量,在普通节点加入某一集群时,应选择节点邻近的簇头加入,因此簇头需要被选择为节点密度较大,邻居节点较多的节点,其表达式如下:
ꢀꢀꢀꢀꢀꢀꢀꢀꢀ
(2)上式中Dist为节点的通信半径,Neighbor(S
i
)为节点通信半径内邻居节点总数,N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部署的节点总数;节点与邻居节点的平均距离:能量消耗主要在传输过程中,减小传输距离是减小能耗的关键问题,因此在簇头除了需要选择邻居节点数量较多的节点之外,邻居节点与簇头间的总距离应尽可能减小,其表达式如下:(3)上式中,d(S
i
,S
j
)为节点S
i
到其邻居节点S
j
的距离;最后,结合上述中的,所有存活节点(即,候选簇头)的适应度函数的定义如下:(4)适应度函数中能量参数F1的系数α应大于密度F2的系数β和距离F3的系数γ,即应满足(α>β,α>γ,α+β+γ=1),此外将根据网络的剩余能量将适应度函数F(i)中F1(i), F2(i), F3(i)的系数α, β, γ分别设置为:,,,其中e(r)为网络中每轮所有节点的剩余能量与节点初始能量比值,;最终,本文所制定的适应度函数如下:(5)。
[0011]所述路由路径选择如图2所示,根据各个簇头到基站的距离d
cn

bs
计算出簇头寻找中继节点的最佳范围,其中假设簇头到中继节点的距离d
cn

relay
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距离
d
cn

bs
相等,即;簇头将信息直接发送的基站所消耗的能量如公式(6)所示: (6)簇头将信息通过中继节点转发至基站时,路径所消耗的总能量如(7)所示:(7)为了达到减小能耗的目的,采用多跳路由模式传输时的能耗应小于直接传输的能耗,即:.因此可求得簇头寻找中继节点的最佳中继角θ如公式(8)所示: (8)当源簇头与下一跳簇头连线l
cn

relay
与簇头到基站连线l
cn

bs
的夹角小于θ时,簇头节点为候选中继节点;而在候选中继节点中,本文用候选中继节点的剩余能量、源节点到下一跳候选节点的距离以及候选中继节点的负载这三个约束在候选节点中选择最佳中继节点,采用中继节点来减小能耗的同时应尽量选择剩余能量较大、负载较小的簇头作为源簇头中继节点,按照上述几点制定一个候选中继节点的权重函数,路由协议所选择的中继节点都为最大权重,其权重函数表示如下所示: (9)上式中E
relay
为候选中继节点剩余能量,d
cn

relay
为源簇头到候选中继节点的距离,为候选中load(relay)继节点的负载。
[0012]为了验证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RACR的性能,使用MATLAB仿真工具,对RACR性能与ECRP和UCF协议进行比较分析,仿真参数如表1所述:

[0013]首先将本专利技术RACR协议与ECRP以及UCF协议的网络节点死亡轮数与网络存活节点数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RACR协议一半节点死亡轮数出现在1035、1112轮,相比于ECRP协议提高了5.79%、14.92%,比UCF协议提高了27.43%、35.43%;同时从图2中网络存活节点数目的曲线上也可以看出,RACR协议在延长网络寿命,均衡网络能耗上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几种协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0014]然后将本专利技术RACR协议与ECRP以及UCF协议的网络总能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网络中CH轮换次数的增加,网络能耗不断增加,在网络死亡节点不超过总结点80%时ECRP和UCF协议的网络总能耗曲线基本保持在RACR协议的上方,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中ECRP协议网络能耗达到50%分别在349、336轮;UCF协议分别在CH轮换轮数达到394、444轮时网络能耗达到50%,而RACR协议分别在CH轮换轮数为567、538轮时网络能耗才达到50%,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在降低能耗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其特征在于:包括簇头选举和路由路径选择两个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最佳中继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其特征在于:基于节点剩余能量、邻居节点个数、与邻居节点的平均距离建立的适应度函数来优化簇头选举,并通过能量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适应度函数中各参数所占的权重,最后在每个邻域中所选择的簇头都应满足适应度函数所提供的最大值,本文所制定的适应度函数F(i)如下:(1)其中E
i
为节点剩余能量,E
initial
为节点初始能量,Dist为节点的通信半径,Neighbor(S
i
)为节点通信半径内邻居节点总数,N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部署的节点总数,d(S
i
,S
j
)为节点S
i
到其邻居节点S
j
的距离,e(r)为网络中每轮所有节点的剩余能量与节点初始能量比值:(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黄水郭宇欣高栋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